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一項很有味道的研究:你的便便也許會暴露智商

這是一項很有味道的研究:你的便便也許會暴露智商

這可能是發掘你智商秘密的終極奧義。

大約兩年多以前,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的神經學家Rebecca Knickmeyer開始了一項神奇的「便便研究」。作為實驗樣本的便便,來自89名正常成長的一歲兒童。

兩年後的今天,Knickmeyer的團隊在Biological Psychiatry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宣稱發現了某些腸道菌群與孩子認知發展水平之間的關聯。

這個發現的意義何在?

噢,親愛的年輕父母,你們也許厭煩了每天幫孩子更換臭烘烘的尿布,但殊不知那金黃色的一坨(或一灘)裡面,也許蘊含著你們寶貝的大腦發育秘密。

如果把這個結論繼續推進下去,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也許會驚訝地發現:

你的腸子決定著你的腦子。

而你的便便,很可能暴露了你的智商。

看上去非常和藹可親的Knickmeyer博士

除了散發臭氣以外,便便一直都具有十分豐富的用處。中國很早就在醫療實踐中使用糞便入葯。《本草綱木》等中醫書籍認為,人中黃可以「清熱涼血,瀉火解毒」。這兒的「人中黃」,就是糞便。

醫聊君也曾經拍攝過一段視頻,請醫生介紹過糞菌移植的治療方法。

上海市兒童醫院張婷:糞菌移植是什麼?

顯然,糞便及腸道菌群的奧秘還不止於此。

從上世紀8、90年代開始,在西方醫學界,人體腸道共生微生物,與人類生理機能、代謝及營養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對肥胖、發育以及營養不良的影響,已經是熱門的研究方向,並且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進入21世紀,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更是把腸道微生物研究送上了「火箭」,這項研究本身,也越來越得到科學家和相關機構的重視。

2013年12月,在「Science」雜誌發表的十大科學進展中,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被列入其中。2015年9月24日,被稱為「諾貝爾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發布,其中醫學組高居首位的是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Jeffrey I.Gordon教授,他的團隊正是以對腸道菌群的長期研究著稱。

而在一些無菌動物的實驗中,微生物與大腦之間的奇妙聯繫開始被逐漸發掘出來。

比如,2011年的時候,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無菌小鼠表現出較低的焦慮症,而植入正常腸道細菌的小鼠則表現出更強的焦躁性。對老鼠來說,焦慮行為少並不是好現象,因為在自然界不能快速逃離危險,容易被天敵殺死。也就是說,體內沒有細菌的動物不健康,不安全。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還發現,小鼠體內的腸道微生物會把合成碳水化合物分解成一系列短鏈脂肪酸,從而最終影響到血液—大腦屏障,這可能就是腸道菌群向大腦傳遞信號的一種方式。

那麼,對於人類而言,這種影響同樣存在嗎?Knickmeyer的研究正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目前,他們的結論是:YES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根據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將89個一歲孩子的糞便樣本分成了3個不同的組。隨著孩子們的正常成長,在兩歲時,研究團隊對他們進行了一個系統的評估測試(the Mullen Scales of Early Learning),包括運動能力、感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等。

測試結果顯示,3組孩子中,攜帶相對較高水平的桿菌屬的一組孩子,比其他兩組得到了更高的分數。

此外,研究人員還意外發現,腸道菌群多樣化程度更高的孩子,其認知表現反而不如多樣化程度較低的孩子。

這一點讓研究人員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後者往往會被認為健康狀況不夠好。這也許說明,對於認知和精神來說能發揮「最佳」作用的微生物,可能無法在其他方面也成為「最佳」。

Knickmeyer強調,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微生物群落與認知發展之間的聯繫。不過,如何識別這些「最佳」的微生物群落?又可以如何製造它們?腸道菌群與大腦發育之間究竟是什麼機制?這些問題還有待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

儘管研究還比較初級,這個團隊仍然開了一些腦洞:

比如,給你吃某種特定的益生菌,你的智力水平就會突飛猛進。啊,聽聽這個:

如果想通過干預腸道菌群來改善大腦發育情況的話,那麼最好趁早。

論文第一作者、醫學博士Alexander Carlson表示,他們在觀測中發現,一歲寶寶的腸道菌群已經有一些和成人一樣了。換言之,要想進行有效干預,最好是在一歲之前。

其實這個也很容易理解。腸道菌群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胎兒在子宮裡是處於無菌狀態的,但胎兒出生後,伴隨第一口呼吸、第一口乳液、第一嘴輔食,腸道菌群的始祖們,也隨著食物、空氣、水進入腸道並安營紮寨,不斷壯大隊伍,擴充地盤,最終形成穩定的菌群構成。

既然想干預,肯定要趁菌群立足未穩之際咯。

當然,對於科學家而言,他們更希望這樣的研究能幫助優化腸道菌群,從而預防一些兒童認知疾病,比如自閉症等。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檢測嬰兒糞便、進而給予菌群干預治療會成為地球人的養娃新標配。

在那之前,智商乏善可陳的我們,還是善待自己的腸子吧。

一聊

Med-Story

發掘各類好玩的醫學資訊

醫聊家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聊家短視頻 的精彩文章:

TAG:醫聊家短視頻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研究過美國的地名,你一定也會有這樣的疑問!
有個「明明不會做菜,卻又喜歡研究做菜」的媽媽,是種怎樣的體驗?
荒謬的事實!一項大型研究表明,戴眼鏡的人有可能更聰明!
最新研究,這種手機屏想讓它碎?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發生!
研究發現:糖尿病最喜歡找上這一類人,這樣吃,就能防!
研究表明:這4種蔬菜,可能會引起癌症,最後一種每頓都在吃!
中醫研究說:這5種蔬菜致癌性很高,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嗎
振奮人心!都說糖尿病人要戒酒,但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
最新研究:紅薯這種吃法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失眠
一見鍾情?一項研究表明這可能只是慾望
你也愛「嗅」你的男友? 研究發現「那是一種可以紓壓的動作」
它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它是癌症的「殺手」,國外新的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喝酒能讓人更聰明,喝酒有益還是有害?酒到底能不能喝?
大多數人失眠以為是身體的問題,但是專家研究出的真相竟是「因為你的生命沒有意義」
科學突破!根據這項新研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大腦真的更聰明!
研究發現,如果你戴眼鏡,你有可能比沒有眼鏡的人更聰明
初吻意味著什麼?快來看看這項有意思的研究,也許初吻不再的你會感到後悔
研究表明從接吻方式,可以看出一個男人的性格,這是真的嗎?
混得不好不怪你,研究表明:混得最好的是那些運氣好的人
有一陣我想研究屁是否能被存儲,於是我就用一個罐頭瓶子作為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