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是個逐漸俗化的過程

人生是個逐漸俗化的過程

大多人、尤其有點藝術細胞與才氣的人,在年輕和尚未成家的時候,往往都是高傲的,對金錢和權力比較排斥。如果他手頭有點錢,和狐朋狗友一起吃喝玩樂的時候,總是搶著付錢;如果他手中有點權,狐朋狗友托他辦事,辦得了馬上辦,辦不了的創造條件也要辦,而且不收取任何辛苦費。否則就會覺得自己俗,對方也會指責他俗。如果他既沒錢也無權,就會擺出一副「金錢於我如糞土,權力於我如狗屎」的清高,但向有錢的朋友借錢、要有權朋友辦事的時候,卻一點不含糊,口氣不是請求商量而是命令式的,好像借錢給他為他辦事,是朋友應盡的義務。借錢一般是不還的,如果向他要,哪怕要求他口頭表示一點感謝,就覺得對方俗不可耐。

除了借錢有借有還,我年輕的時候就是這麼「不俗」,一結婚,很快變得俗套起來。結婚時本來欠了一大筆債,那時工資極低,稿費基本沒有,經濟日益緊張,每月沒到月底就出現財政赤字,經常被一點小錢憋得便秘。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在放錢的抽屜里放上許多紙條和一支筆,拿錢的時候順手簽一張紙條,月底結賬,收入支出有個來龍去脈。這招果然奏效,有一紙束縛,就得手下留情了。

有一回,妻子為了收入和支出相差一元錢冥思苦想,此舉把妻自己嚇了一跳,抱住我恐懼道:「我怎麼變成這個樣子,是不是忒俗?」我嘆了口氣,開導妻子的同時安慰自己:「做人和作文一樣,都忌落俗套,但俗到一定程度就要入俗,大俗而大雅。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逐漸俗化的過程,大俗才接近生活的本質。三毛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為了愛情,我們必須俗下去。」

年輕時的清高,其實是一種傲氣,而非傲骨。人不可有傲氣,不可無傲骨。隨著人生的漸次展開,傲氣越來越稀薄,傲骨里的鈣質並沒有流失:尊重領導,決不崇拜權力;崇尚財富,決不迷信金錢;生活苟且,心中仍有詩和遠方。對於那些巧立名目借錢老是不還的朋友,我不僅拉得下臉皮,而且撕得破臉皮;但是對於真正有困難的知交,不等他開口,我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人生確實是個逐漸俗化的過程。俗字由人字和谷字組成,這意味著,凡吃五穀雜糧之人,都是俗人。不吃五穀雜糧的,當然不是人了,可能是神,可能是妖魔鬼怪。

就某種程度而言,一個人俗了,也就說明他成熟了。俗了,自然而然免去不必要的繁文縟節;俗了,不必在別人高談闊論的時候,硬著頭皮隨聲附和;俗了,可以堂而皇之地宣布自己的俗——在被雅人所不齒的時候。

存點私心做個俗人,其實沒什麼不好,重要的是不要有害人之心。

(郭旺啟摘自《內蒙古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制博覽 的精彩文章:

鄧巴數字:「50人定律」

TAG:法制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法是生活化、群眾化,但不是低俗化
內容行業的兩個變化:國進民退和庸俗化
流量生意背後,今日頭條的去媚俗化之路
玩黃蠟石需要平常心,不可俗化,亦不能神化
趙百孝:新中國初期推動了針灸發展,但同時又把針灸庸俗化了
沒有貴族精神,社會走向庸俗化?
佛教的世俗化
他為了讓自己的國家維持世俗化,不再伊斯蘭化,臨終前留下一遺言
青年文化:價值觀功利化、庸俗化和虛無的危機
被人當面打的閻崇年,被北大學子轟下的于丹,歷史的通俗化可行不
他是末代國王,因推行世俗化被趕下台,被迫流亡,後來又成了國父
區塊鏈妖魔化和低俗化加劇,所以我們到底該抵制什麼?
鞭辟入裡,當代隸書四大病灶:俗化、輕化、裝飾化、自由化
比「庸俗化」更惡劣的是「偽道學」
世俗化的今天還有必要探討信仰么?
在伊斯蘭國家中,為何只有土耳其能世俗化成功?這人是關鍵因素
他其實就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
為何世俗化的遜尼派,反而更加容易極端?其實原因很簡單
土耳其之父凱末爾,他當初給土耳其制定的世俗化國策已經破產了?
《非誠勿擾》停播,節目庸俗化,改版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