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應對寶寶的吃飯問題,內容詳解!

如何應對寶寶的吃飯問題,內容詳解!

感謝你如約而至 而我剛好在期待

吃飯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

盡量安排讓孩子和大人一起進餐,孩子通過模仿大人學習新的技能,這本身就是最好地教孩子如何吃飯的機會。不要因為一頓飯吃的好就大夸特誇,也不要因為一頓飯吃的不好而一直數落,更不要全家停下來圍觀孩子吃飯,吃飯這件事越平常越好。

關於吃飯,還真的是件可討論的事情,尤其我做了托班之後,很多家長關心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我的孩子吃的好么?包括孩子在家吃飯的時候,追著喂,求著吃,玩玩具看動畫片才吃等等。這些種種行為如何引導呢?接下來我的文字是我通過網路綜合整理的建議(感謝原文的提供者),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種啟示。

吃飯這件事可能蘊含的東西是非常多的。關乎於孩子的生理成長。

所以,我們家長經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好好吃飯!

美國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研究,發現出現厭食、挑食、或者飲食紊亂症的孩子,80%都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進食控制太多(極端情況甚至出現過強迫餵養、通過打罵讓孩子進食等),只有20%的原因是孩子的生理病理因素(沒掌握正確餵養要點、肌張力弱、吞咽協調能力差等)。

所以勉強吃飯的時候,孩子能感覺那種壓力。從專業角度來說,生命體是主動的,孩子能主動選擇適合他的生活。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選擇用他的方式和大人互動。比如他哭,喚起大人對他的注意,甚至他踢打,表達他的憤怒,那麼如果成人關注的層面過於單一,實際上對他來講就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團。家長想讓孩子吃,可是孩子明明知道,他什麼時候餓了他想吃,什麼時候不餓他不想吃。但是當他的基本權力都被剝奪的時候,感覺到的就不再是關懷,而是壓力。

有一種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奶奶覺得你「餓。我們擔心寶寶發育遲緩,吃的少擔心,吃得多也擔心。

我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總在生病?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生病?其實在幼兒園裡,我們會看到,父母「高控制」的孩子,又不肯給予心靈陪伴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如同吃飯,當孩子心情不愉快的時候,當他總是感覺到他的生命力被你給壓抑的時候,他不能去選擇的時候,他就會煩躁。他就會想,我吃什麼都是由媽媽決定的,好討厭啊,我不想吃、不想吃……

其實這個道理大人應該懂得。比如成年人,你的朋友總是給你安排他要吃的東西,而不是你想吃的東西,想一想你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是煩躁嗎?還是愉快呢?中醫講,以喜為補,小孩喜歡吃,才是有補益的。「以喜為補」才是營養秘訣。

1

第一個建議就是:把吃飯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1

吃飯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

盡量安排讓孩子和大人一起進餐,孩子通過模仿大人學習新的技能,這本身就是最好地教孩子如何吃飯的機會。不要因為一頓飯吃的好就大夸特誇,也不要因為一頓飯吃的不好而一直數落,更不要全家停下來圍觀孩子吃飯,吃飯這件事越平常越好。

02

相信寶寶知道吃什麼是她身體需要的

「相信寶寶」,這個其實是美國育兒的核心理念,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默認寶寶是什麼都懂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創造合適的環境正確引導。與之相反,國內很多長輩都會默認「寶寶這麼小什麼都不懂」,於是饑飽冷熱,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會過多干預。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干預越多,情況越糟糕,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用力過猛」。

03

父母是食物的提供者

如果說父母有什麼需要控制的,那就是我們需要對提供給寶寶吃的食物進行把關,保證我們準備的食物都是營養健康的。但我們只是食物的提供者,也就是說,我們把食物放在寶寶可以夠得著的地方(比如餐椅的餐盤上),由寶寶決定吃什麼,而不是由你來決定她吃什麼或者強行塞到嘴裡。

04

由孩子決定吃飯速度

一般1歲左右的寶寶都開始有意願想要自己吃飯了(如果你添加輔食時就嘗試了自主進食的方法,這個意願的出現就會更早)。而很多習慣勺喂的父母都還是想方設法想要喂寶寶,覺得她自己吃很慢,不讓孩子抓勺子。小寶寶吃飯本來就需要時間細嚼慢咽,這不僅是在鍛煉她的咀嚼和吞咽,也是讓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尊重寶寶吃飯的速度,給她學習的機會,現在的是將來的

05

由孩子決定是否吃飽

不要過於執著於「把食物吃乾淨」這個概念,更加不要把這個作為評價自己廚藝甚至當母親的指標。我們只需要準備好食物,先給一部分,如果孩子吃完了還沒飽,她會告訴我們;如果飽了,那我們就收拾,不要抱著「再多吃一口」的心態。知道自己飢餓和吃飽的感受也是需要從小學習的,放權給孩子讓她體驗這種感覺吧。

2

權利下放,真的適合這麼小的孩子嗎?

01

學習吃飯是孩子發展階段中一個自然的技能

學習吃飯是孩子發展階段很自然的一個技能,這和孩子學習走路、說話一樣的。

試想,如果寶寶想要走路了,儘管一開始容易摔跤,但我們不會限制他們,相反在做好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還會鼓勵他們。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們要去控制寶寶吃飯呢?不允許他們自己喂東西吃,不允許他們在吃飯時自己做決定,這些都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作為家長,唯一需要控制的就是決定哪些食物給寶寶吃。只要你給寶寶的食物是營養的,那接下來就該有寶寶自己決定他吃什麼、吃多少、吃多快。

02

寶寶吃飯時一直玩不怎麼吃,難道也不管?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孩子從一開始就是知道食物是用來填飽肚子的。對於剛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食物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新玩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的,「1歲內寶寶的營養還是來自於奶」,這其實就是為了給寶寶足夠的時間去熟悉和探索她的「新玩具」。

玩夠了,臉混熟了,在玩的過程中手眼協調能力也長進了,那慢慢地寶寶自然就會愉快地接受這些新的食物,而且逐漸也就明白了食物的真正用途。而很多父母不理解寶寶這一點,在寶寶添加輔食初期,一直干預,結果反而強化了寶寶這個行為,導致很大了吃飯還要邊吃邊玩。

03

這樣放手型的餵養方式,孩子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嗎?

一直以來我們都會想,就是覺得我來喂她,可以讓寶寶吃更多吃更好。但其實,寶寶是否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不取決於我們喂還是她自己吃,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食物給她。

只要你的寶寶是身體健康的,那她的身體就會有自我調節能力,知道吃什麼是她需要的,這是動物的本能。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準備好營養均衡的食物,但不控制孩子是否吃、怎麼吃。

相反,對孩子吃飯控制越多的父母,寶寶挑食情況反而越嚴重。於是,經常出現的是,父母需要進一步增強「控制」,比如絞盡腦汁把蔬菜「藏」在食物里,用電視激勵他們吃營養的食物等等。結果孩子越大,吃飯越難,一直惡性循環。

現實生活中看到,我們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太少、太少了,有的時候,需要我們要用專業的角度去協助家長,重新看待兒童,重新認識兒童。

作為父母,我們學習育兒知識,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為了給她們創造合適的環境。我提供陽光雨露,然後靜待花開!

3

「吃」原本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

沒有孩子是不愛吃飯的美食是一個生命的享受,其實吃東西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弗洛伊德理論中,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期叫「口唇期」,這段時間是以「吃」東西為滿足的,所有的東西拿來之後都要用口唇來試一試它,當然大部分的口唇滿足是通過吸吮母乳來完成的。

很多小孩特別小的時候,洗澡的時候會啃拖鞋。每一個東西給到她時都會啃,大人可能會把它打掉。其實我們的正確的做法是,讓他嘗試一下,感覺怎麼樣啊?我們認同他的感受,在這些情感上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孩子鬆弛下來了,我們再來討論「吃」,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喜愛在哪裡,每一次吃的時候,你都會說,來這麼好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分享吧。很多家長喜歡說,你又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我不讓你去玩。家長威脅孩子,然後,孩子「哇」的一聲大哭,更吃不下飯了。

這樣的情緒吃飯,食物能轉化成營養嗎?我覺得更多的時候,能轉化成憤怒,

4

孩子喜歡吃啥固然好,但會不會養成挑食的習慣?

01

了解孩子飲食特點

面對不熟悉的食材,孩子常常會存在莫名的擔憂,想要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於是,他們經常會問:「這是什麼?」「這個能吃嗎?」當孩子的求知慾得到及時滿足,擔憂得到及時化解,就能夠比較愉快地繼續進餐。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喜歡」,而他們不喜歡吃的食物往往是因為食物的某些特點而並非食物本身,比如不愛吃青菜是因為塞牙難嚼,而不是不能接受青菜的味道,如果青菜剁得比較細碎。而且,這些「不喜歡」與他們是否知道「不應該挑食」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懂得道理卻做不到,這一點在孩子身上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在挑食的問題上,簡單的言語說教並不起什麼作用。

02

保持飲食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榜樣,特別是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論某些食物不好吃,造成對孩子的暗示。父母和祖輩父母之間也要達成共識,對孩子堅持基本的飲食要求,過度嚴格或溺愛都不可取。一方面避免因妥協讓步而產生的誤導,比如對孩子說「飯可以不吃,但雞蛋(或肉類)必須吃完」、「剛才沒喝水,多喝一些牛奶」、「蔬菜不吃算了,一會兒吃點水果」等。另一方面要保證正餐的絕對地位,如果正餐未能很好進食,那麼原則上不提供零食,要餓著等到下一個正餐時間。

03

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孩子一頓飯吃不好,有的家長就很焦躁,採取勸說、哄騙、批評、威脅、乃至強迫的方式。但簡單的批評說理不僅在解決吃飯的問題上收效甚微,還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厭煩,還有可能使得孩子對家長的任何教育都產生抵觸情緒,出現家庭教育中的惡性循環。所以在進餐時,可以全家其樂融融地聊些愉快的事,可以涉及到飲食營養的知識,但不能把吃飯的時間變成管教孩子的時機。

平時儘可能與孩子共同進餐,營造和諧輕鬆的進餐氛圍,這樣的用餐時光將會很有感染力。我們都有過很多人在一起吃飯時胃口更好的體驗,孩子也是如此,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便會產生更強烈的用餐慾望,俗話說的「隔鍋飯香」也是這個道理。

04

幫助孩子愛上食物

對食物的喜愛和珍惜之情,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是十分抽象的,甚至對於「餓」的體驗都少之又少,因此對食物往往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我們可以增加孩子對天然食物的直觀感受——那些豐富的色彩、各異的形態、不同的滋味……並讓孩子觀看、參與一些食物製作過程,還可以讓孩子承擔一些類似分發餐具和食物的工作,幫助孩子們親近食物,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這不單單是吃飯問題,對食物的接受和親近,也有利於孩子形成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性格包容度。

同時還要注意尊重孩子對食物的選擇,不要一次給孩子盛太多食物,也不要一味催孩子多吃、吃光,孩子自身能夠感知到是否吃飽。更不要把吃飯作為獎懲,或是為了讓孩子吃飯,以滿足其吃不健康食品等其他不合理要求作為交換條件,這些教養行為都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05

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孩子飲食行為的培養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應與其他生活衛生習慣、個性品質成長綜合起來考慮。已有研究表明,孩子健康飲食行為的形成,不僅關係到身體健康,還關係到孩子性格、態度等方面的形成。而與之相對,良好的個性品質又能促進健康飲食行為的養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發展孩子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樂於分享,勇於嘗試,並培養孩子做事的堅持性和專註程度。

另外,可以適當增加孩子日常的活動量,通過運動自然就會產生飢餓感,從而引起食慾。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容易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飲食習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特 別 強 調

對於用iPad哄孩子吃飯的做法建議立即停止。孩子邊吃飯邊玩iPad或看電視,注意力並不在吃飯上,會致使體內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量減少,再加上咀嚼不細,將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引起食慾下降、營養不良。而「追著孩子喂飯」的行為導致孩子的進餐獨立性嚴重缺乏,把自己吃飯看作是他人的事情,從而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是現在出生的孩子天性變了,是父母都有精力來做反天性的事了。

簡易賅

獨處時寫字,更易於洒脫,遇見誠懇的自己,為自己書寫相談甚歡的欣喜。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一直都在!——J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兒科醫生媽媽:帶寶寶看病的智慧-糾錯篇
孕後期,不顯懷,是不是胎寶寶發育不良?
媽媽們知道這些夏天寶寶護理的誤區嗎?快進來看看
剁手預告丨最適合凹造型的彩虹裙,寶寶穿上秒變小仙女
寶媽生完寶寶滿月,同學聚會大庭廣眾緊盯寶媽胸部,寶媽尷尬逃跑

TAG:寶寶 |

您可能感興趣

寶寶突然拒絕吃母乳?詳解寶寶「罷奶」的原因及對策
你這麼好吃,讓朕如何寵愛其它菜呢「雜蔬炒蝦」獨家做法詳解!
乳腺增生該如何是好?婦科專家為你詳解解答,乳腺問題!
多吃什麼,少吃什麼?詳解對甲狀腺有幫助的飲食!
你真的了解患者的骨盆嗎?看案例詳解!
小輝復刻詳解:如何保護好你的錶殼 讓它始終如新
不必執念剖宮產!高齡產婦應該如何選擇分娩方式?需要注意什麼?聽專家給你詳解
很乖的寶寶出月子後,怎麼哄睡變得困難?詳解寶寶睡眠能力6個裡程碑
抑鬱症詳解:為何得抑鬱症?如何走出抑鬱?帶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到處都是陷阱,如何解毒帝舵藍銅花,忠一詳解真假辨別
古今配方不同,為您詳解金匱腎氣丸,這個葯可以長期服用嗎?
最全的酒杯知識詳解,拿去不謝!
根據你的出生時辰,看你命運如何?請看詳解!
普吉跳島游詳解,雖是千篇一律的內容,但也能玩出好心情
偶得古牌匾一塊,如何鑒定?過程詳解
雞蛋灌餅——起層又鼓泡的秘訣在這裡!做法詳解,想失敗都難!
喝茶術語詳解,遠離好喝,好喝,真好喝!
川菜經典之回鍋肉做法詳解,好吃才是王道
正確護膚詳解:你的爽膚水真的選對了嗎?
肌膚問題你發現了嗎?詳解敏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