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英雄王世充讓人說話,禮賢下士,為什麼還是失敗

隋唐英雄王世充讓人說話,禮賢下士,為什麼還是失敗

本文是【大鵬說《通鑒》之216】

隋末唐初,遍地英雄,都在玩逐鹿遊戲。

隋唐英雄譜中,王世充是一顆較為耀眼的政治明星。

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兼聽納諫,這和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並無二致。

從明面上看,他似乎是一個標準的明君形象。

王世充真正起家,是從打敗李密開始的。他的前半生,都在和李密死磕。

隋煬帝在江都被最信任的禁衛軍將領宇文化及一丈白綾了卻君王性命後,洛陽的留守朝廷擁立煬帝的孫子、越王楊侗即位,是為皇泰帝。

此時洛陽城已陷入李密的重重包圍之中,宇文化及也帶領御林軍北歸,想搶佔洛陽作為根據地。

皇泰帝想了一個輒,招降李密,任命其為太尉,讓李密去打宇文化及那龜兒子。

接到皇泰帝的詔書,李密很是高興,畢竟殺人放火受招安也是當官的終南捷徑之一。

李密很快將矛頭對準宇文化及,三下五除二將宇文化及暴揍一番,打得他撤離洛陽周圍,掉頭北上。

城外的李密打了個痛快,城裡的王世充卻忐忑不安。

兩人死磕了那麼多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待到李密挾大破宇文化及之餘威,入朝輔佐,還會有他王世充活命的份嗎!

王世充決定先下手為強,趁李密還沒進入洛陽,發動政變,逼迫皇泰帝任命自己為尚書左僕射即國務總理,獨攬朝政大權。

此時的李密,雖然將宇文化及打趴下,但自身也損失極大,良將駿馬多戰死。

以逸待勞的王世充,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李密打得給跪了,佔領李密原先的全部地盤,得到其李密的部下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單雄信等名將,一時人才濟濟。

擊敗李密後,王世充當上太尉即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了洛陽小朝廷的全部軍政大權,「專總朝政,事無大小,悉關太尉府」。

王世充很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太尉府門前掛了三張招賢榜。

「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徵求對當今逐鹿天下大局有深刻認識,並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文臣謀士。

「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徵求能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的大將之材。

「一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徵求有一腔熱血、滿身才華卻報國無門求政府解救的人。

三張招賢榜齊發,極大的調動了幹部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上書陳事者日有數百」,每天要求覲見獻計的有幾百人。

王世充一一親自接待,「悉引見,躬自省覽,殷勤慰諭」,與之深度交流探討,交換意見。

每個受到接見的人,都認為王世充是個真正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極端重要位置,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明君聖主,「人人自喜,以為言聽計從」。

沒過多久,人才們就發現,「然終無所施行」,自己費盡心血提出的那些治國安邦之策,太尉大人是一件也沒採納,只是聽聽而已。

既然如此,那咱們還在這混什麼呢,用腳投票吧。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不久,秦叔寶、程咬金就在戰場上逮著機會,帶著十多名親信衛士,投奔秦王李世民而去。

兩年後,王世充在洛陽向李世民投降,沒過兩天就被仇家所殺。

只做表面文章的下場,只能如此。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淞滬會戰,明知上海守不住,蔣介石為何還要死守?
大唐縣處級幹部以一人之力滅掉印度,卻給唐朝種下百年禍根
1937年日本的臆想:日蘇戰爭可能會在年底爆發
李世民親姐姐帶七萬娘子軍助父兄建大唐,史上唯一用軍禮下葬公主
史上僅有的和尚皇帝尼姑皇后

TAG:大鵬說書 |

您可能感興趣

當王爺時能禮賢下士,為何當皇帝後就很少禮賢下士了?全因壟斷
被世人稱為「禮賢下士」的李世民,難道就沒有懷疑過自己的下屬嗎
此人險些要了朱棣性命,朱棣卻對他禮賢下士,他不接受還破口大罵
曹操禮賢下士愛惜人才,荀攸郭嘉皆為所用,為何不對諸葛亮動心?
宋江禮賢下士,為什麼不允許這兩個牛人加入梁山
沒落貴族劉備三顧茅廬,算得上是禮賢下士嗎?
劉備寬厚待人,禮賢下士,但還是錯過了一些人才,那到底是誰呢?
曹操雖然禮賢下士、胸懷寬廣,但唯獨這點遭人憎恨,特別是女人
天資聰慧、禮賢下士的劉禪,從來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撕下孟嘗君禮賢下士的面具,就只剩這般嘴臉!
三國最可惜太子,禮賢下士,愛民如子,若不早死,東吳不會早亡
面對禮賢下士的李廣與刻薄的霍去病,你會選擇當誰的部下?
漢光武帝思賢若渴及禮賢下士
戰國?春申君,振興楚國,禮賢下士
資訊:劉在石禮賢下士人品好到人生字典里根本沒有得罪兩個字?
桑墟鎮領導人禮賢下士
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忽必烈的外孫求其文,禮賢下士,高麗國國王求其詩,一紙千金
禮賢下士 | 先秦時期的朝議禮儀
上馬衝鋒陷陣所向披靡,下馬寬厚禮賢銳意圖志,毛主席都誇讚
相識與重逢:徐志摩與漢學家衛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