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民間宗教實踐感知「中國」

從民間宗教實踐感知「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陳進國力耘於民間宗教領域,成果卓著。其新書《救劫:當代濟度宗教的田野研究》近期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結合深刻的理論反思、豐富的田野資料與歷史文獻,以民間的信仰實踐為線索,以「濟世度人」為焦點,揭示了活躍於閩粵贛諸省、港澳台地區乃至東南亞華人社區的生機勃勃的宗教實踐。

什麼是實踐中的中國宗教?如何從民間宗教看中國?

大致來說,中國民間社會中多樣的宗教信仰現象,往往被士人大夫斥為荒誕不經,較少得到客觀的認識,從而成為遊離於主流敘事之外的、一種面目模糊而危險的存在。其講論與實踐,在中國社會經歷現代化過程之前,被正典-淫祀(或曰正統-異端)的二元對立遮蔽。經歷現代化之後,又被東方-西方、科學-迷信、進步-落後等對立所遮蔽。

因此,從事當代宗教研究,一方面需要理論的支撐,另一方面必須了知各種定義、術語背後的「言外之意」和理論反思的自覺性。

《救劫:當代濟度宗教的田野研究》提出了「濟度宗教」這一概念,辨析、整合了「救世」「救贖」「救劫」「濟」「度」等宗教理想,具有理論統合與創新的意義。所謂濟度宗教,主要是指明清以來以「應世救劫」為母題進行創教演教的本土宗教運動。其特徵表現為「治身、濟世、救贖等宗教性氣質和社會性品質的相互貫通,即凡而聖(濟)、超凡入聖(度),兼顧此岸與彼岸、世俗性與神聖性;兼顧生活和信仰、身體與精神。特別是道(教)門以救劫母題為中心的應世使命,既有非常鮮明的經世致用、濟世救世的理性化入世一面,也有追求神秘體證、探尋內外超越的身體化出世的一面」。

而晚清民國以降的濟度宗教,更具有宗教本土運動的鮮明特色。此一概念從宗教的理想、對信徒的意義等入手,統合了宗教現象的宏觀、中觀與微觀層次,統合了西方理論與中國宗教的特定經驗,超越了單純的教義、儀式或組織的形態描述,對於理解五花八門的民間宗教實踐來說,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意義平台。

例如,書中所涉及的晚清至民國時期眾多的宗教團體,在理教、同善社、道德學社、悟善社、萬國道德會、道院、先天道、歸根道、一貫道、空道教等,都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共性的探討,討論其共同的時代課題與各自的應對策略,並可以進一步認識到這些教門一方面以復興傳統來應對近世社會巨變,一方面積極致力於救世濟人,從而兼具保守與進步、傳統與創新的複雜特徵。

對於理解中國民間宗教實踐來說,濟度宗教具有較普遍的理論潛力。近代以來道(教)門的創生、興盛與傳播,是為應對殖民主義的時代衝擊,以復興或傳承傳統文化為主導的宗教運動。在這個意義上,民間宗教提供了看中國、看中國人的特定視角。

所謂從民間宗教看中國,指的是近代濟度宗教的興起與傳播,提供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另一條敘事線索。既往的近代史敘事,在刺激-反應、或外來的衝擊-自我的調適等類似模式之下,呈現出咄咄逼人的西方與步步退縮的東方之兩端,華夏「亡國滅種」的悲情與激憤,鑄就了「只爭朝夕」的焦慮。

這些處於歷史與社會邊緣的組織,對內承接中華之道統理想,以醒世、治世、救世為使命,對外應對、吸納新的發展要素,守護傳統的文化模式,在近世社會巨變、民人流離等背景之下,表現出古老文化自我更新、應對新事物、吸納新變化,試圖在動蕩社會中再造中華之秩序。

例如,緣起於清末潮汕地區扶乩結社潮流的香港金蘭觀,以道教信仰為主體,以三教合一為基本理念,行善、積德與教化、靈修相結合,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香港,持守著傳統中國的文化本色。近代教(道)門的興起與海外傳播,其「文化主體性」「家族相似性」的保持(即強調天人合一、物我貫通、人神同質等),為我們展示出古老的中國文化內在的活力、應變與存續的能力。

從民間宗教還可看中國人。特別是有助於理解中國人何以在多次經歷禮崩樂壞的危機、甚或流落異國他鄉的境況之下,仍然能夠保持中國認同。

以書中所述青蓮教為例,19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受到清朝政府的多次打壓,道祖遂興布化夷域之議,率眾下南洋開道場。而又由於英國殖民地歡迎外來移民、聽任自由傳教等有利政策,青蓮教得以在南洋承祖命、興教務,將經濟與傳教事業密切結合起來,「以商弘道」「經商養道」。這一宗教網路,又是商業活動網路,更是維持族裔認同的族群與文化網路。

一貫道、真空道等案例,也無不表明:「在多元種族社會中,華人社會除了藉助血緣、地緣關係及族群紐帶的維繫之外,也經常藉助濟度宗教的區域網路構建,即宗教本土運動的文化保存,來降低作為少數族裔的生存危機感,強化族群的文化認同。」

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傳播與創新的機制,中國的民間宗教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為華夏後裔提供了精神的家園、記憶的依託。無論世事滄桑,而神道貫穿始終。因此,在為文化把脈、為民間發聲的意義上,《救劫:當代濟度宗教的田野研究》堪稱是一部優秀的、兼具學術價值與政治意義的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俗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民俗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感知中國 擁抱世界」——中國影企打造國際化平台講好中國故事
新聞|「感知中國·中醫新魅力」文化體驗營在我校舉辦
「感知中國·江蘇文化周」在曼谷舉辦
「中華樂園」和「中國館」項目羅馬啟動 校際合作助力「感知中國」
國際友人浙江鄉村感知「中國年」 探尋中華文化長青密碼
「感知中國」系列活動走進義大利 藝術盛宴傳遞兩國友誼
「感知中國·中國吉林省文化旅遊周」活動在烏蘭巴托開幕
喝粥、投壺、祈福 外國友人提前感知中國年
《醉鄉民謠》:存在即感知
從《菜根譚》中感知生活
從當紅遊戲「旅行青蛙」中,依然可以感知中醫藥的魅力
在《梁家河》中感知領袖為民情懷 汲取更多養分
學前教育:從問題感知走向政策研究
「感知中國?大美青海」-青海民族文化藝術展落戶東京!
金山嶺長城千人集體成人禮 感知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專家呼籲俄中加入國際空間態勢感知
從武術出發品讀感知中華
順命 順時 順生——從《中國年輪》感知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採訪團走進五斗江鄉郭維經紀念館 感知明代尚書郭維愛國精神
感知「三仁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