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關於穿衣那些你不知道的時裝冷知識

關於穿衣那些你不知道的時裝冷知識

━━━━━

襯衣胸前到底要不要有兜?馬甲最後一顆扣子為什麼不扣?褲前的褶到底是親王的有意放水,還是裁縫的無心之失?胸前坦蕩的男人端著酒杯,暗自嘲笑襯衫兜里插支鋼筆的是鄉鎮企業家;後者吐著煙圈,把火機放回襯衣口袋,斜眼看著沒地兒裝煙盒而局促的假紳士……關於男裝的冷知識,你該知道哪些?

━━━━━

百年前捲起褲邊只是因為下雨?

愛德華七世(中間)將褲邊翻起參加宴會

在愛德華七世之前,更傳統的長褲——尤其是正裝褲,是沒有卷邊的,兩條褲筒直直垂下,搭在鞋面上微微皺起。捲起褲邊這種更休閑隨意的做法,卻被英王愛德華七世帶進了正裝褲界。

有種說法是,在沒有柏油和水泥路面的時代,人們僅在出行遇雨時才會挽起褲腿,進入室內便將褲腳放下——英國多雨,遵循傳統紳士法則就得這麼麻煩。

但一天換6套衣服也不嫌麻煩的愛德華七世,在這件事上卻「偷懶」了很多——他直接讓裁縫把卷邊給釘了起來。這讓他的追隨者則也亦步亦趨地捲起褲腳並縫好。到了愛德華八世時期,捲起褲腳不僅對身高不高的人更友好,宣誓著著裝者對腿長的自信,還展現著著裝者年輕的心態。

原來皇室成員才是當時的「網紅」。

━━━━━

馬甲不扣最後一粒扣是因為發明者太胖?

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阿爾伯特·愛德華(1841-1910)

單靠個人喜好就改變了傳統服裝樣式和人們的審美觀念,大概也只有身材不完美的著名皇室成員可以做到了。阿爾伯特·愛德華,即愛德華七世,一位由於身體太胖(就那個年代而言)但又特別講究穿衣的國王就改變了不少當年的傳統。

為了臭美和彰顯財富,他不辭辛勞地一天換6套衣服;由於身材一度太胖,他不斷挑戰著當時更適合修長身材的傳統服裝習慣。他大膽的性格和穿衣方式也吸引了不少擁躉,比如身為吃貨,他發明了周日晚餐,再比如由於肚子太大,他馬甲上的最後一粒扣子總是無法扣起,這導致後人——無論胖瘦,在穿正裝時,至今不會扣上最後一粒扣子。

當瘦子儘力爬到山頂,已經有個胖子在那兒恭候多時。

━━━━━

褲前那兩條長褶,是裁縫的無心之失?

愛德華時代(1901-1910),20世紀初期的男士褲裝的廣告

帶有褶痕的褲腰和褲腿通常都賦予了著裝者更多的活動空間,也給了長胖的人以更多寬容,同時還能修飾腿型。但這種合理又貼心的褶痕設計,卻在愛德華七世之前不曾出現過。在這之前,男性的褲子都特別平整,直到1896年,當年還是威爾士親王的愛德華在旅途中突遇大雨,不得不把濕淋淋的衣服拿到附近村莊的小裁縫鋪去熨干,手藝拙劣的裁縫將他的正裝褲前片熨出了兩條長長的褶子,被他就這麼穿著去了賽馬場。

風流又熱衷服飾的皇室成員,永遠都是人們的焦點。在攝影技術還不發達的時代,愛德華身後的追隨者無法「偷拍」,便以「偷畫」的方式記錄了他的服裝樣式,民間裁縫便以他的著裝為樣本仿製服飾。此後,前方帶褶痕的長褲便躋身了正裝褲的行列,同時也腳踩休閑褲的範疇,風靡至今。

「帶貨親王」愛德華七世又將新的元素代入了男裝褲界。

━━━━━

襯衫領處釘扣的發明竟是防止打臉的?

領尖處的釘扣原本只出現在 Polo 衫上,直到1896年 John E. Brooks 應邀去英國出席馬球比賽,他發現馬球選手身穿的 Polo 衫衣領很有意思,既避免了運動時衣領上下翻飛、遮擋視線的麻煩,又被固定得相當有型,便迸發出給普通襯衫的領尖也釘上紐扣的想法。

回國後,John E. 便讓家族企業 Brooks Brothers 大量生產帶有這種衣領的襯衫。開始 button down shirt 被作為正裝襯衫穿著,但到了30年代,同樣被翻飛的衣領打臉所困擾的各領域運動員都開始要求襯衫領被釘上用於固定的紐扣,20年過後,這種頗具運動元素的襯衫,不再出現於傳統的正式場合,反而增添了隨意感。

身穿領尖釘扣襯衫,捲起衣袖、敞開領口的約翰·肯尼迪

翻領 Polo 衫的穿法不知若干年後會被再次帶入嗎?

━━━━━

襯衣胸前有兜是勞動人民的象徵?

真紳士,不要兜。

事實是幾個世紀之前,襯衫作為防止外衣被汗漬損壞的內襯發明出來,紳士將它穿在外套或西裝里。平整的襯衣是男士的第二張臉,兜就好比光潔肌膚上憑空冒出的青春痘,是紳士所不能容忍的,上世紀30年代火爆的 American Arrow Shirts 商務襯衫廣告中,沒有一件襯衣帶兜。

有說法稱襯衫口袋越多,代表體力勞動的特徵越明顯。

然而,社會地位較低的勞動人民並不需要每天「衣冠楚楚」,不穿西裝,少了置物空間,便給襯衫加上了左胸口袋,方便人們隨手放一些筆和賬本之類的小物件,甚至有種說法稱襯衫口袋越多,代表體力勞動的特徵越明顯。

襯衣兜的出現本就是方便勞動與出行,所以在選擇休閑、度假穿的襯衣時,可以選擇有兜的款式。

萬一在遛彎時遇到不想見的人,還可以從容地從兜里掏出墨鏡戴上假裝盲人。

━━━━━

牛津鞋到底來不來自牛津?

名為 Oxford shoes,但最初起源於蘇格蘭及愛爾蘭,在那裡人們稱其為 Balmorals,命名於巴爾莫勒爾城堡,之後才被著名的牛津大學起名「牛津鞋」。

Oxford shoes 最初起源於蘇格蘭及愛爾蘭

17世紀的牛津大學,當時的男學生制服鞋便如此講究。與大多數其他鞋類不同,牛津鞋具有一個主要特徵:鞋帶系統。有時人們使用牛津這個術語來表示任何正式的鞋款,但並非如此。首先,牛津得系鞋帶。第二,牛津鞋鞋翼處是封閉的,具有的是 closed lacing,而不是德比鞋的 open lacing。有趣的是,作為一雙風靡於校園的日常鞋款,在如今卻被認為是太過正式。不過只要搭配得當,倒不會顯得過於拘束。

Kingsman 第二部快要上映了。

━━━━━

布洛克是會排水的正裝鞋?

穿著布洛克鞋的哈佛學子,1946

精緻的布洛克鞋(Brogue)絕對是男士正裝鞋的悶騷翹楚,不過它其實並不是一種鞋型,只是鞋面上的一種雕花裝飾形式,任何一種帶有這種裝飾的鞋子都可稱為布洛克。雖然如今的布洛克儼然一副紳士模樣,16世紀的它卻只是蘇格蘭和愛爾蘭人穿的一種工作鞋,鞋頭上的小孔在過沼澤等濕地時自帶排水功能,使得潮濕的鞋子更易晾乾,雖然看起來是個笨辦法,但卻實實在在成為勞工人手一雙的大熱鞋款。

經典「W 雕花」全布洛克鞋

20世紀布洛克鞋才被溫莎公爵從鄉間發掘出來,將原本生硬的三接頭轉變成線條優美的側翼,作為出席正式場合的著裝必備,成為紳士的象徵,也是打造「Ivy Style」的經典單品。

你以為布洛克鞋上的雕花只是裝飾嗎,過沼澤時它可是自帶的排水系統。

━━━━━

誰決定了摺疊皮夾的形狀?

1950年代的男士皮夾

西裝口袋都是裝飾品,不能真裝什麼東西,但實際生活中,也不能甩著空手出門,因此皮夾做成了大約20厘米寬、9厘米高的樣子,放入貨幣鑰匙等雜物然後摺疊起來,再裝進西裝口袋就不會破壞西裝的形象。

皮夾(billfold)的雛形大約誕生於公元11世紀的羅馬時代,那時地中海地區居民的服飾上極少有攜帶隨身物品的口袋,所以很多人就用皮革或者絲綢製作一個口袋掛在腰上,用來裝隨身的貴重物品。

錢夾的招貼畫

而真正的皮夾則發明於17世紀末,緊隨著紙幣之後應運而生。20世紀50年代隨著第一張信用卡的誕生,錢包開始被設計成有多個卡片槽的樣式。

雖說後期又有拉鏈、搭扣等層出不迭的皮夾款式,但都沒有摺疊皮夾的紳士意味更強,畢竟要說搭配西裝,還得是小巧的摺疊皮夾。

科技時代下的今天,連錢包似乎也用不著了。

━━━━━

牛仔與紳士的共同選擇居然是背帶?

18世紀流行的高腰褲及背帶

背帶曾相當於男人的皮帶。18世紀的法國盛行一種幾乎包裹住整個腹部的高腰褲,不便系腰帶,便用紐扣將絲帶固定在褲腰上。而後褲腰慢慢降低,但背帶卻被保留下來並成為正式西裝三件套的必備配飾,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男士參加正式會議時都要穿著背帶以保持西褲平整,並用西裝馬甲蓋住不可外露。

《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

60年代,背帶與牛仔褲的搭配成為勞動人民的最愛,方便工作還可以隨手將工具用品別在背帶上,一度風靡整個藍領階層。經過時尚的不斷發展,盛行復古的當今,背帶可以說是世紀的回潮。雖不能說是大眾單品,但對於時裝精來說卻是必備單品。

能同時掩蓋階層的除了蘋果手機,還有背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Q中國 的精彩文章:

廣場舞轉正啦 已成為天津全運會競賽項目
廖凡:會上癮的,除了喝酒就是演戲了
第一個卷褲腳的人在想啥?第一個不系馬甲最後一粒扣的人又在想啥?
2017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公布 年度詞沒想到是它
美食控關於吃鰻魚吃法的N種建議

TAG:GQ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你不知道的動物冷知識
你不知道的穿衣經
關於整容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你不知道的跑步冷知識
古代的內衣都是什麼樣子的?告訴你不知道的冷門知識
關於駝色,你還有這些不知道的
關於裝修,你不得不知道的常識
關於雪你不知道的一些事情
這些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才是最驚人的
關於動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知識貼:那些你不知道的西班牙品牌們
關於脂肪粒,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那些你不知道的關於普洱茶沖泡的事
幾個關於貓的冷知識,你知道貓是怎麼跟你示好的么?鏟屎官必備
你不知道腰果的那些事兒
關於節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糖尿病與感染,你應該知道的那些知識
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酒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蘋果
關於坐飛機,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