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深港雙城記:跨境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深港雙城記:跨境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是國內首家移動端新聞「日刊」,每日提供最重要的新聞解讀、最精彩的封面報道。

過去20年,香港與內地的距離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跨越,「香港人」和「內地人」之間,也越來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年來,拿到「單程證」赴港定居的新移民已超90萬人,常年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也已達30萬,此外,還有數萬人奔波於深港之間,跨境上班,雙城生活。

「不能同日而語了!」籍貫福建晉江的黃世傑,在移居香港30年後,近五年每年都會回到內地探親、旅遊。66歲的老人回憶,當年自己像「逃荒者」一樣從晉江到香港來「討生活」,可時至今日卻發現,故鄉也早已「實力不俗」。

不少像黃世傑一樣的前內地居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港人」,在香港回歸祖國20年間,拿到「單程證」前往香港定居的內地人每年都達數萬之多,而亦有相當多的香港人選擇「北上」到內地工作、生活。在永久移民之外,每天還有幾萬人為了工作而來回跨越深圳河兩岸的九個口岸,花費數小時往返於兩地之間。

2011年5月1日,深圳,進出香港的羅湖口岸人流密集。(CFP 圖)

為了「搵(賺)更多」,

他們在沙頭角擦肩而過

早上7點30分,劉欣的鬧鐘響了。半小時後,他已加入往來深圳與香港之間的人流,而此時他的太太和兒子還在睡夢之中。

劉欣上班的建築公司位於深圳沙頭角口岸附近,他的家則位於香港距九龍塘兩站地鐵之隔的沙田。每天早上他都會在樓下的便利店買好早餐,帶著麵包擠上地鐵,劉欣從未錯過8點20分在九龍塘地鐵站發車的沙關巴士。從這裡到沙頭角口岸,大概需要一小時的車程,出關後他到公司的距離則只剩下一公里,打車五分鐘就到。

上午9點半,劉欣準時趕到深圳的公司打卡上班。回家的路則從下午5點開始,到香港家中時已然是華燈初上。一旦遇到加班兩三個小時的情況,劉欣就會選擇直接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

20多公里的上班路,往返耗時三四個小時,從兩年前開始,劉欣就已經適應了這樣的作息時間。彼時劉欣面臨著兒子出生帶來的壓力,他選擇從之前供職的建築行跳槽,尋找待遇更好的工作。實際上,作為從業十載的「老將」,他在香港的選擇本來也不算少,但34歲的劉欣最終還是選擇了深圳河北岸的新東家。

沙頭角口岸的跨境巴士站。(網路圖)

「這也是為了給兒子賺一點奶粉錢,還有他以後上學的開銷,都要考慮到。以前上班4站地鐵就可以到,現在路上來回要多出幾個小時。」雖然劉欣和太太在沙田擁有一套自己的公寓,但兒子的出生讓他必須「搵(賺)更多」。劉欣說,像他這樣年資的員工,在香港跳槽雖有下家,但提升的空間並不大,而建築行業在內地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熱度不一樣,想賺錢還是要來更大的市場。

往返港深之間上班意味著他每天在路上的開銷都要達到將近百元,起床時間也要比從前提前整整一個小時,但新公司的薪水卻是之前在香港的1.5倍,並給他提供每月一千元的交通補貼。劉欣說,這種待遇是他沒想到的——「印象中內地的工資一般都比香港低,我這也算個不大不小的例外。」

在劉欣跨過深圳河的同時,張珂正在反向而馳——他每天的上班路,是從深圳到香港,同樣是走沙頭角口岸過關。來自福州的張珂3年前從深圳大學畢業,之後在深圳本地一家創業公司打拚,家裡還幫他交了深圳一套房的首付。今年春天,一家在香港的金融公司找上了他,雖然需要每天往返兩地,上班路上也要耗去不少時間,但2倍於之前的薪酬足以緩解每月還房貸的壓力,於是張珂欣然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

6月13日,幾輛粵港跨境巴士停靠在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新華社 圖)

和劉欣一樣,張珂也是往返於沙頭角和九龍塘,而在今年5月,他們乘坐的跨境巴士還迎來了一次大幅度降價——為迎接香港回歸20周年,跨境巴士推出了多條線路的優惠活動,沙關巴士原來45元港幣的票價降到了20元。張珂說,他每個月的路費也因此而省了一千多塊。

根據香港規劃署的調查和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像劉欣和張珂這樣往返於港深各口岸之間的跨境上班族,人數多達近5萬人。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的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各口岸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39億人次(1997年僅為6100萬餘人次),日均查驗65.6萬餘人次,裡面就包含了大量的跨境上班族。

除了跨境上班族,目前每天出入境的深港跨境學童人數已達3萬人次。(CFP 圖)

90萬「新香港」,

與30萬「新內地」

在香港生活了三十年的黃世傑,可以當之無愧地說自己「是個香港人」。在這座由移民撐起半邊天的城市,來自廣東、福建的人佔比最多,二十年間已經成為了這裡不可忽視的一股中堅力量。

身在國內著名僑鄉晉江,黃世傑和不少同鄉都是靠著在香港擁有直系親人而申請到了彼時名額稀缺的「單程證」,進而成功赴港定居。

1987年,等候了五年的黃世傑通過審批,和太太一道赴港。在香港親友的幫助下,他們在沙田找到了一間20平米的房子作為最初的落腳點,開始了新移民生活。他們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語言。「全都說廣東話,一張嘴就知道你是外來的。」

單程證(左)是前往港澳通行證的俗稱,申請人必須註銷內地身份證和戶口,正是因為「有去無回」所以被稱為單程證。與此對應,往來港澳通行證也稱為雙程證(右)。(網路圖)

雖然操著一口閩南話的黃世傑很快就和家人一起學會了粵語,但在衣食住行上,一家人也面臨著不小的困難。住慣了老家帶著場院的房子,黃世傑直言起初會有點「兩眼一抹黑」的感覺,「一家人從沒住過這麼小的屋子。」然而,彼時沙田周圍聚集的新移民,卻幾乎都只能住得起這樣的房屋。除此之外,菜價也給黃世傑一家來了個下馬威。「在內地哪裡買過八九塊錢一斤的菜?」

不過比內地高出數倍的勞動報酬讓一切困難都不再難以克服:「那時候一個月能賺一萬塊,這在內地根本沒法想像。」黃世傑直言,彼時在整個泉州地區,人們都以家裡有人能來香港打工為榮,因為這相當於「抱上了金磚」。作為一名手藝活還算精湛的木匠,黃世傑很快在沙田一家傢具廠找到了工作,並一直「堅持」到了退休,取得了香港的永久居留權。

香港中環的上班族。(網路圖)

雖然如今一家人還住在沙田,但已從最初的斗室搬進了如今三居室的公寓。並且,靠著香港居民的身份,黃世傑終於在今年年初給自己的兒子和兒媳辦上了單程證。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公開數據,過去二十年里,超過90萬內地人以與家人團聚之名成為香港新移民,佔到了香港700多萬人口的八分之一。

每天有數萬跨境上班族往返於深圳各口岸邊檢站。(網路圖)

與此同時,近年來內地的讀書、工作機會也在吸引著不少年輕港人成為新的內地居民。

2012年,內地高校開始推行對香港學生豁免內地聯招考試,迄今已招錄了6000多名港生。「90後」香港青年葉子銘去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後,一直糾結在返港就業和留在內地之間。一心想要投身廣告行業的他,在香港始終無法找到非常稱心的崗位,而在內地,廣告行業的人才需求則持續居高不下。「香港給的工資會高一些,但做的事情不是我非常想要的。」最終他選擇了深圳的一家公司,「離家近,方便回去,想在內地發展發展再看。」

根據內地主要城市港人商會的數據,如今大概有30萬港人長期在內地工作,相當於香港整體工作人口的8%。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沙田。(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香港沙田。(網路圖)

從香港跳槽到深圳,

寧願只拿此前一半的薪水

跨越一道關口的距離,並非輕而易舉。起初,吸引眾多內地人克服重重困難成為新移民,或是每日在港深之間跨境上班的,是香港極高的薪資水平。

二十年前就能月入過萬,哪怕是在超市收銀、賣月餅的這些工作,那會兒在內地,真的不敢想啊。」黃世傑的同鄉,同在香港打拚多年的晉江人劉進也深有感觸。以他當時一個月收入15000元(港幣)為例,劉進算了一筆賬:雖然香港房價高企,物價也高,但他每月還是能攢下近5000元。

劉進直言,自己的攢錢方式,就是生活上極盡節儉——十平米的合租房,如今月租高達5000元,市場上菜肉價格更是比內地高几倍,自己和家人在香港的生活,常年處於「最低水平線」。「除了金融危機的時候樓市蕭條外,這些年每年租金都在漲。」

4月20日,中國香港,一位五歲的小男孩在室外一個人玩耍。他和父母住在一間違建的頂屋裡,房子是由混泥土和一些金屬材料簡易搭建的。(東方IC 圖)

1997年到2003年,香港的房價一度暴跌70%,然而到了今天,房價又回到了那些年「熟悉的水平」。

劉進覺得,作為打工者,自己「沒什麼文化,靠幹活吃飯」,雖然香港消費水平高,但如此的薪資水平也是內地永遠無法給他的。

不過,對於年輕而又擁有較高學歷的人來說,近年來他們的選擇卻在發生著反向的變化。

葉子銘說,自己並不是香港學生留在內地發展的孤例,身邊也有不少香港青年在讀完大學後選擇在內地工作。「香港的起薪一萬二,卻只能過得很拮据,內地可能一個月八九千,但只要不是在北京和上海,生活質量就會整體高出一截。

事實上,薪水的差距早已在20年間急劇縮小。「現在的內地早已有能力提供高薪。」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副院長錢鏘龍表示,回歸20年來,兩地的薪資水平確實在接近。「過去內地經濟還未發展的時候,香港普通工人工資1萬港元,內地可能只有2000人民幣,對比懸殊,香港人就不會願意北上。反觀現在香港一份工作剛入職不過一兩萬港元,內地不少工作也可以達到1萬多人民幣,差距就已經縮小。」

葉子銘在深圳租了一間20平米的青年公寓,月租金2800元。在深圳投入到新工作一個月後,他便開始慶幸自己從學校畢業後,不用馬上就背負起生活成本帶來的重擔。「如果在香港,租不到這樣的房子,每個月還剩不下多少錢。」今年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除了像葉子銘這種在內地就讀的香港青年之外,留在香港讀書的香港大學生有八成願意來內地找工作。

6月18日,中國香港,深水埗,一家青年旅館後是高聳的建築群。(東方IC 圖)

也有一些香港人如今選擇北上並不是出於錢的因素,在薪酬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內地企業都能與香港「一較高下」。三年前,麥德華從美國本科畢業後返港就業,在金融公司的他月薪可達4萬多港元。然而,今年春天他卻選擇了跳槽到深圳的一家公司,薪水只有前東家的一半。

「在香港工作,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很少有從同事成為朋友的,大家節奏都太快,都太忙了,壓力很大。深圳的工作氛圍完全不一樣,同事之間的關係輕鬆了許多。」麥德華表示,自己在了解了內地公司的基本情況後才決定跳槽,吸引他北上的原因,一是「工作氛圍」,二是以後的發展空間。「內地最不缺的是創業者,活力肯定比香港要強出一截。」

在深圳前海工作的他,能夠享受到當地的港籍人才待遇,當地的「深港合作住房」優先配租給港籍人才,每套月租金僅為1120-1600元,且能夠租住4年之久。

「在內地發展的過程,

也是我融入的過程」

內地對港人「北上」的吸引力,並不能充分抵消兩地所有的差異。

5年前就在內地工作的張嘉偉早早就在深圳買了一套房,在他看來,房子從沒成為他在內地安家的障礙,但人和人交流的方式、生活的習慣,城市裡的生活配套,「差得太多」。

張嘉偉說,雖然深圳的城市環境在國內已稱得上不錯,但他卻有點「看不慣」身邊一些「不守規矩」的細節:「過馬路不看燈,隨地丟廢棄物,等公交不排隊,這些小事就好像往眼睛裡揉沙子一樣。」

此外,從未真正離開過香港的張嘉偉,感覺到自己很難適應內地複雜的人際關係。「在香港不是當了同事就能做朋友,但在這個單位里,好像同事就是一大家子,領導是家長,真的不習慣。」張嘉偉說,面對熱情的新同事,自己手足無措,「當時我的想法就是,我沒有義務讓你參與我的生活。」

張嘉偉一直沒有讓家人一同跟來內地的打算。「孩子來內地不一定能讀到多好的中學,對將來升學也影響很大。」5年前,他的愛人留在香港做全職太太,陪著讀「中一」的兒子。明年,他的兒子就將升讀大學,在張嘉偉眼中,留在香港幾所頂尖大學顯然要比在內地念書好得多。

除了香港的「原住民」,一些內地人也對兩地差異感觸頗深。

……

本篇為節選,全文是《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付費內容。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特約觀察員 沈源_文

更多智庫內容

觀點 |台灣人「出走」大陸,才不是因為一張台胞證

近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海峽論壇上表示,新一代的台胞證號碼將達18位數,與大陸身份證統一。這讓許多台灣「親綠」媒體「炸了鍋」,他們紛紛指責這是大陸在變相「統戰」……>>>

觀點 | 天津,是時候從溫柔鄉中醒一醒了!

提起天津,質疑往往比讚賞來得更多。而前些日子,支付寶和天津市政府簽約,將下一個「無現金城市」的名額給了天津,更是引發群嘲,許多網友發問:憑啥是天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食物是人類進化的階梯
南方人到北方的澡堂,就像走進了白花花的酒池肉林
聚焦香港回歸20年,交通銀行信用卡布局境外消費戰略「第一站」
母校,一個在我口中永遠是野雞學校的地方
509名解放軍因何全副武裝提前入港?解密香港回歸前中英博弈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正在融合的兩大城市,如果雙城一體,能超越上海嗎?
一出《雙城記》正在上演,主角是杭州和她
魂兒被勾走,口水一地!吃過這口兒的雙城人都老了……
從文物視角中看澳門與江門雙城情緣!這場展覽別錯過
爬藤雙城記——他們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雙城記 兩地書
雙城記丨如果倫敦是個謎,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鞋履雙城記:你站倫敦還是巴黎?
廣深雙城一月記
水獺「雙城記」
雙城成雙記:上下通氣不咳嗽
雙城論壇吃什麼?菜單曝光,寓意美好
雙城記——誰的生活都不容易!
雙城生活 漫漫上班路
雙城記——巴黎聖母院鐘樓上的怪獸
雙城記:我在倫敦和曼城的工作
張衛健自曝和老婆是雙城婚姻,一個月見一次,每天打很多個電話
臨深片區的雙城生活
雙城論壇邀綠營?柯文哲:奇怪,他們不來
紅色的《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