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與人生》慕課稿之七:矛盾的運動:西方哲學的回顧和展望——古希臘哲學

《哲學與人生》慕課稿之七:矛盾的運動:西方哲學的回顧和展望——古希臘哲學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大家好!如果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看,無論東方和西方,哲學的正式誕生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認識和考察這一歷史過程,揭示其運行和發展的本質規律,把握其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我們在學習和研究哲學時必須探討的一個全局性的問題。

學生:您在前面談到過,哲學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在一定的意義上,人就是哲學的存在。根據這種判斷,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哲學,哲學是與人同時產生的。原始人也是人,因此,在原始社會也應該有哲學。不知老師對這種觀點如何看?

老師:我們並不否定原始人也有哲學觀念。因為凡人都有自我意識和理性思維,原始人也不例外。而哲學的觀念就存在於人的自我意識和理性思維之中。但哲學作為一種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和經驗的感性和自發的哲學思維是不一樣的。我們判斷一種哲學理論是否正式誕生,不是看其是否有哲學觀念和哲學思維,而是看其是否形成了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並有文字記載為根據。如果以此為標準,那麼,西方哲學約誕生於公元前八至二世紀,以古希臘的泰勒士、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哲學為代表。中國哲學則以公元前八至三世紀的史伯、晏嬰、老子、孔子、孫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公孫龍子、荀子、韓非子等為代表。按照存在主義者雅斯貝爾士的說法,東西方哲學都誕生於公元前八至二世紀這個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

學生:如此算來,在東西方,哲學的誕生已經近三千年的歷史了。這在漫長的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哲學大致經歷了哪些基本發展階段呢?這些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又是怎樣的呢?

老師:東西方哲學發展階段的劃分不一樣。由於中國的封建社會特別漫長,其古代的時間下限一直要延伸到1840年鴉片戰爭,因而其歷史階段的劃分不能僅以社會形態的更替為線索,而以其自身演化的邏輯為根據。而西方的社會形態更替相對明晰,其哲學發展的階段性與此對應,因而其劃分比較規範。

一般認為,西方哲學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古希臘羅馬哲學(前七世紀至五世紀);第二個階段是中世紀哲學(五世紀至15世紀);第三階段是近代哲學(16世紀至19世紀中期);第四階段是現代哲學(19世紀中期之後)。今天我專門來講一講古希臘羅馬哲學概況及其內在關聯。

學生: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曾指出,在人類的哲學史上,第一種哲學是希臘哲學。「在這種哲學中,辯證思維還以原始的樸素的形式出現,還沒有受到令人迷醉的障礙的干擾,······自然界還被當作整體、從總體上來進行觀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哲學上如同在其他許多領域一樣不得不一再回到這個小民族的成就上來的原因之一,這個民族的廣泛的才能和活動使他們在人類發展史上享有任何其他民族都不能企求的地位。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幾乎可以發現以後的所有觀點的胚胎、萌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頁)我想,這大概是我們要學習和懂得古希臘哲學的原因吧!

老師:正是這樣。學習西方哲學史,首先必須了解希臘哲學。而要了解希臘哲學,不僅要懂得每個哲學家的基本思想,而且要深刻認識這些基本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究竟在哪裡,尤其要認識這些哲學家思想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從哲學的整體上把握其哲學演變的主要脈絡和一般規律。這就是黑格爾所說的「哲學史就是哲學」的本質內涵。

古希臘羅馬哲學自公元前六世紀始至公元五世紀止,延綿一千多年,其間經歷了三個大的時期。第一個時期(前七世紀末到五世紀中期)是古希臘哲學的形成期。

它的第一個哲學家是被後世譽為「哲學之父」的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士(Thales約公元前624-574年)。恩格斯稱他為「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第164頁)。他知識淵博,被認為是第一個研究星象學的人,曾準確預測過公元前585年5月20日的一次日蝕,指出過小熊星是海上航行的指針,用幾何學測量過海上船隻之間的距離;還曾預見到橄欖的豐收並事先租好榨油房而發家致富,以此證明一個哲人只要願意的話是很容易獲得財富的。據說他有一次因觀望星象不慎跌落在一個坑裡,人們嘲笑他能夠認識天上的事物,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黑格爾對這件軼事有一個智慧的解讀,他說當人們嘲笑哲學家的時候,哲學家「也在嘲笑他們不能自由地跌入坑內,因為他們已永遠躺在坑裡出不來了,——因為他們不能觀看那更遠的東西。」(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第179頁)

泰勒士在哲學上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水乃萬物的始基,萬物生於水又復歸於水,並宣稱大地就像一個圓筒或圓盤浮在水上。他得出這個看法也許是由於觀察到萬物都是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濕氣里產生,並靠濕氣來維持的,或者是由於看到萬物的種子就其本性來說都是潮濕的,而水則是潮濕本性的來源。還有一種解釋認為泰勒士是根據古代神話得出這種結論的。如古代希臘神話說,海神夫婦是創世的父母;古埃及和巴比倫的神話也認為,泰初之世,一切皆水,水為原始的混沌狀態,萬物皆由水產生。

米利都學派的另一位哲學家是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約生於公元前610年)。他是泰勒士的學生和朋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據說他發明了日晷和地球儀,繪製過包括埃及和巴比倫等國家在內的地圖。其著作《論自然》是古希臘第一部用散文體所寫的著作,但已失佚。

阿拉克西曼德不滿意其老師泰勒士將萬物的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的做法,認為這樣的本原應該是一種無定形的東西,他把這種東西叫做「阿派朗」即「無限」。在他看來,「無限」包蘊一切,並且支配一切,它不死不滅。它自身是不變的「一」,但卻從中分化出「熱和冷、濕和干」等對立物,從而形成日月星辰和山川草木等萬事萬物。

米利都的第三位哲學家阿拉克西米尼(Anaximens,鼎盛年約在公元前546年),是阿拉克西曼德的學生。他也是一位自然科學家,曾對一些自然現象作過合理的猜測,如認為月亮之光是太陽的反射,冰雹是空氣中水的凝結,風是空氣的流動等。

在哲學上,他提出「氣」本原說,指出「氣」充塞宇宙,無所不在,萬物因「氣」而得以生存和生長。

他繼承和發展了其師阿拉克西曼德對立面相互作用的思想,認為正是「氣」所包含的冷和熱兩種對立性質的運動,引起了它的濃縮和稀釋的變化,從而形成不同的實體。

綜觀米利都學派的這三位哲學家思想,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第一,他們都力圖從一種具體的物質元素中尋找萬物的本原。雖然其思想還局限在感性的直觀之中,但卻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們開始超越宗教神話從世界本身來探求萬物生滅變化的本源和規律的思想。正如黑格爾所指出的,泰勒士的「水」,乃是「思辨的水」,「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來的,不是作為感覺的實在性而揭示出來的。」(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84頁)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泰勒士的「水」、阿拉克西米尼的「氣」當作與其他一樣的具體物質同等看待,必須通過揚棄這種感性的形式,把握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原則和「普遍本質」。

第二,阿拉克西曼德的「無限」相對於泰勒士的「水」和阿拉克西米尼的「氣」來說,代表了思想的一種前進運動,因而是一個進步。因為它超越了個別性,否定了有限者,並在這種超越和否定中達到「無限」的極致。儘管這種「無限」在阿拉克西曼德那裡還是一團「混沌」、缺乏規定,但它畢竟從「個別」中脫穎而出,向那「無限」的絕對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這是彌足珍貴的。

第三,從總體上看,米利都學派的這三位哲學家的思想都未能擺脫自然哲學的束縛,他們的許多觀點和說法「還不是哲學的,而是物理學的」(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82頁)。此時,其普遍的哲學思辨和原則還潛藏在個別的具體的物質存在之中,並通過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形式間接地表達了某些哲學的觀念。隨著人類認識和社會實踐的發展,哲學的普遍原則必然會揚棄這種個別性和直觀性,進入到一個純粹的精神福地。

(順便告之各位讀者:近二十日在潛心重讀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1-4卷,為寫慕課準備素材,故至今日才貼出第七篇慕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的愉悅 的精彩文章:

TAG:智慧的愉悅 |

您可能感興趣

《莊子》: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丑的哲學
杜運輝:「哲學」與「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簡史》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思想的融合
中國道路的哲學探索和哲學表達
《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對科學的啟迪
《道德經》中的宇宙、人生智慧以及哲學思想之五
攻堅的哲學:古希臘人的軍事工程學
笛卡爾的哲學——《第一哲學沉思集》
解析的哲學與詩性的哲學
從哲學與社會學的視看儒學/儒教的復興
生命哲學的反思——蔣藍的《媚骨之書》
《哲學人類學》,生命的金石之聲
科學、哲學與禪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的哲學遺產
陳來:《周易》的哲學才是中國文明自己的哲學之根
《生活中的哲學》
靈魂說:西方哲學的誕生地和秘密
名家訪談:中國哲學與文學的闡釋、翻譯與交流之漢學路徑——德國漢學家顧彬教授訪談
趙美娟:探究生命哲學的人文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