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詳細解釋在這裡

保胎需要一直卧床?詳細解釋在這裡

提起孕期保胎,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幾年前,明星徐若瑄艱辛的保胎經歷:徐若瑄當年高齡懷孕,從懷孕初期就發生出血現象,不但經常進出醫院,據說整個孕期幾乎每日與針筒、藥丸為伍,總共打了300針,每日吞13顆葯,醫生早就警告必須整日卧床直到baby出生,整整躺了142天!那麼,問題來了……

孕期保胎真要老老實實在床上躺著嗎?

縱觀徐若瑄整個懷孕過程,導致她孕期不得不長期卧床的主要原因是宮頸機能不全。但是宮頸機能不全通過治療,其實沒必要整個孕期都絕對卧床的。

什麼是宮頸機能不全?

所謂宮頸機能不全,是指孕媽咪懷孕中晚期,在沒有宮縮的情況下,子宮頸由於解剖或功能的缺陷,不斷擴張開大,最終導致胚胎或胎兒不能生長至孕足月,過早自宮腔娩出。宮頸機能不全是引起孕媽咪中、晚期流產和早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會發生宮頸機能不全呢?

宮頸機能不全,又稱宮頸內口閉鎖不全、宮頸口鬆弛症,多由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或創傷所致宮頸損傷引起。其實宮頸無真正括約肌,85%是結締組織,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組成,彈性強,對妊娠宮頸起到括約肌的功能。

認識子宮

子宮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地方,對於胎兒來說,子宮就像小房子一樣,能保護胎兒免受外界的干擾和侵害。子宮分為子宮體和子宮頸兩部分,子宮上部較寬,稱為宮體,子宮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為宮頸。宮體、宮頸之間最狹窄的部分稱為子宮峽部。未懷孕時子宮峽部長約1厘米,懷孕後隨著子宮增大,峽部逐漸伸展變長,妊娠末期可長達10厘米,形成子宮下段。

認識宮頸

妊娠中晚期,子宮下段的形成是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也是為胎兒自宮腔娩出做準備,此時宮頸的壓力明顯增大。宮頸呈梭形,長約2.5~3.0厘米,宮頸是胎兒自宮腔娩出的出口,對胎兒來說它如同一扇大門,整個孕期處於關閉狀態,防止陰道細菌的侵入以免感染胎兒,保證胎兒在子宮裡能夠健康地發育生長直到成熟娩出。足月臨產後隨著宮縮的加強,長長的宮頸逐漸縮短直至完全消失,宮口逐漸開大到10厘米,胎兒便可從宮腔進入陰道並最終娩出。

如果孕媽咪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其宮頸的膠原纖維含量少,宮頸彈性相對差,懷孕後隨著孕周增大,子宮逐漸增大,尤其在妊娠中期子宮峽部伸長擴張形成子宮下段後,宮頸承受的壓力增大,加之羊膜囊及胎兒重力使宮頸逐漸縮短,宮頸在沒有孕足月、沒有宮縮無腹痛情況下便悄悄開大,繼而發生晚期流產及早產。

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

病史

具有明確的宮頸損傷史或妊娠中晚期反覆自然流產史或早產史;流產多發生在相同的孕周,且無明顯的腹痛和宮縮;產程進展快。發病前孕媽咪偶感盆腔壓迫感、陰道黏液分泌增加。

查體

妊娠中晚期無明顯的宮縮、腹痛而宮頸管縮短變軟消失、宮頸內口開大2厘米以上;有時胎囊已突出至宮頸口外。

輔助檢查

經陰道超聲檢查是目前診斷宮頸機能不全較為可靠的診斷方法,可於孕14~16周開始,每隔2周連續監測宮頸的變化情況。正常妊娠時,宮頸長度和宮頸內口寬度相對穩定,妊娠30周後,宮頸開始進行性縮短,孕足月宮縮後宮口逐漸開大;而宮頸機能不全者,孕18~22周開始,即出現宮頸縮短或宮頸口開大。

宮頸機能不全的治療

可疑宮頸機能不全出現先兆流產、先兆早產,應卧床休息,減少活動,定期監測宮頸長度;如宮頸機能不全診斷明確,應儘早行宮頸環扎術。

孕前、孕早期宮頸機能不全診斷明確者,在妊娠13~16周宮頸尚未變化前即可進行預防性宮頸環扎,或嚴密監測宮頸變化,必要時在孕媽咪上次妊娠流產前2~3周進行宮頸環扎術。

對首次發現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媽咪,B超監測發現宮頸發生縮短或宮頸內口已開大,或宮頸外口也已開大,有無胎膜膨出時均可行緊急宮頸環扎。

宮頸環扎手術後如何護理

宮頸環扎術後可能發生陰道出血、感染、胎膜早破等風險,以致保胎失敗。應卧床休息,必要時抬高臀部,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咳嗽,防止腹壓增加,出現宮縮時應給予抑制的藥物。術後每隔3周進行B超檢查,檢查宮頸縮短及擴張的情況;計劃陰道分娩者可在妊娠37~38周拆除縫線即可,如有剖宮產指征者可在行剖宮產術中拆除縫線。

宮頸環扎術後,孕媽咪病情趨於平穩者,可適當活動為將來自然分娩做準備。孕晚期宮頸張力增大,如出現胎膜早破、明顯宮縮、陰道出血量多、有感染跡象等應及時拆除縫線,以免發生宮頸裂傷等風險,因而對於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媽咪,尤其已經行宮頸環扎的孕媽咪,近分娩期應加強監護,縮短產檢時間,確保母嬰安全。

母嬰傳媒 成長讀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吃貨「的孕期,怎麼吃才能兩全其美?
跟《厲害了我的媽》,一起尋找最奇葩的星座父母
這個小小的壞習慣,可能讓媽咪追悔莫及……

TAG:媽咪寶貝傳媒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有些孕婦需要一直卧床保胎?
你還在用「卧床法」來保胎嗎?你可能一直都做錯了,趕緊看看應該怎麼做
孕期還在卧床安胎?這4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准媽媽卧床保胎是不正確的!千萬不要這麼做!
產後怎樣卧床更有助於恢復?別只會平躺在床上,這才是正確做法
出現褐色分泌物,要卧床休息?孕媽要這樣應對,別做錯
孕期發現宮頸外口略松,需要卧床休息嗎?得做好保胎工作了
腰突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專家說:急性期這樣做好得更快!
不注意這一點,糖尿病患者就離卧床癱瘓不遠了!
見紅保胎需要卧床多久?見紅保胎採用什麼樣的睡姿
「卧床休息」真的能保胎嗎?什麼時候躺屍變成了「保胎靈藥」?
如果因病卧床不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其實是在地獄裡定罪呢
懷孕了就要卧床待產?
為什麼孕酮低的孕婦需要卧床休息呢?小心為上,可別大意了
如果狗狗卧床不起了,你會放棄它嗎?我會用盡這些辦法照顧它
腳踝骨折需卧床多長時間才可以?這種事情真的急不得
孕婦是要多走路還是多在家卧床休息呢?很多准媽媽都做錯了
想要好的運勢,家中卧床要這樣擺才能有好運氣,你知道嗎?
錐切手術後還會得癌嗎 需要卧床多久
習慣睡前卧床玩手機?長期下去會給身體帶來這3個危害,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