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育,更不是打壓,引導輸不起孩子的方式竟然是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最近收到很多父母給我的留言,都是關於孩子怕輸,爭強好勝的:
我女兒2歲半,什麼都要第一,在家要第一個坐在餐桌上,第一個下車。托班裡也是處處要第一,只要不是第一就會難過。
我兒子4歲,特別有好勝心,在幼兒園裡,只要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他,他就會記住,然後接下來一定找機會表現自己尋求表揚。在家更是聽不得任何批評他的話。
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我還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則報道,有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因為選班長落選,因此絕食而且不願意去上學。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合理的好勝其實是特別正常和健康的。一般孩子過了2歲以後,自我意識充分萌芽,但又缺乏對自己和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會出現「我」是最棒的,「我」需要得到認可,「我」需要得到關注。
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之路,先有「自我」,再實現「去自我」的道路。
適度的好勝不僅正常而且有益,但如果孩子過於好勝而出現輸不起,或者影響社交了,那就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打開這篇文章的你們,一定或多或少了解過一些處理方法:
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將失敗看作進步的途徑
-> 當年一本落榜教會我的育兒道理,潛力是這個意思學會正確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賦
-> 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五條原則告訴你正確方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肯定沒做這三步父母自己端正對於「輸贏」的看法
->為人父母,你輸得起嗎?我以前寫過的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沒看過的請一定重溫回顧。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輸不起」情況,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為了防止大家誤讀,我也要再次強調,下面的方法需要結合以上這些歷史文章一起使用,大家千萬不要孤立看待,畢竟養育孩子是個系統過程,沒有單一「特效藥」的。
很多父母一定會說,我會教育孩子啊。當孩子說自己是第一時,我就「打擊」他,這樣的做法反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想爭第一。要說清楚這個原因,就需要追根溯源去了解一下孩子過於爭強好勝背後的心理需求了。
強烈的想贏的需求背後其實反而是內心缺乏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而孩子早期的自我價值的來源大部分是從父母那邊得到的。
如果一個孩子幼年的生活中,缺少被關心,總是被評價和比較,總是被貼標籤,常常被忽視等等,這些心理映射最終也會反應成強烈想贏的需求。很多父母都會有誤解,覺得缺少自我價值認可的孩子會自卑膽怯,其實還有一面就是想贏怕輸,因為孩子的成長經歷讓他知道,
自己只有好,只有贏,才能被喜歡,被認可,才能受到關注。
這一點的理解特別重要,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明白如何應對這一類孩子。
贏的時候,允許孩子感覺好,給內心充滿愛
當孩子真的是第一時,儘管這些事情我們看起來很「無聊」,儘管我們內心非常擔心他太爭強好勝了,但這時記得,
孩子宣布他第一是在尋求關注,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允許他感覺好。
但這裡需要區分的是,
讓孩子感覺好和過度吹捧是兩件事。
有的父母馬上就會說,「我家是天才,我家最聰明」,這些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不了解,請一定去看文章開頭放的那幾篇舊文的鏈接)。這時,我通常會用肢體行為來作為獎勵,
「啊,小D是第一個坐在餐桌上的,那就讓媽媽親三下」。
這個也能做很多延伸,比如小D因為自己第一而「貶低」他人時,「我是第一個,爸爸沒我棒」,我就會在親她三下後說,「那我們接下來要親第二名,嗯,爸爸親兩下」。這樣的互動其實就
淡化了「比較」的意識,任何人都有獎勵。
為什麼要用肢體語言呢?因為
父母的肢體語言其實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的充電,
好勝心過強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於自己重視的人的愛。這樣的肢體獎勵可以擴展到擁抱、或者抱起來繞圈等等,總之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注、我們的愛,讓孩子真心地開懷笑,這會幫助他們內心充盈,從而降低通過爭第一來尋求認可的需求。。
很多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孩子,
越在意的東西,越想強調的東西,其實就是內心越缺少的東西。
輸的時候,平靜陪伴,允許孩子發泄
好勝的孩子只要可能會輸,就會出現非常劇烈的情緒波動,大哭大鬧,拒絕溝通講道理。而這時,很多父母就會進入第二個處理誤區,要麼放棄原則去滿足讓孩子不哭;要麼開始教訓孩子希望他可以平常心。
這時最該做的其實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那什麼叫「接納」呢?就是平靜陪伴孩子身邊,
「我知道你沒得到第一很難過」;「我知道你想第一個去玩滑梯,但我們需要等待,我知道這很難」。這時大部分孩子都會想要掙脫我們,有的甚至會說,「媽媽你走」,甚至開始打我們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孩子的這些反應並不是真的希望我們離開,而是他內心的恐慌。
當他無法第一時,他覺得缺少掌控,他很慌亂,而這些感覺也許還會喚起他之前早期的經歷,所以他想逃。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他穿越這份慌亂,但不是去壓抑他的情緒或者幫助他解決。
我們可以繼續平靜地抱著他,讓他哭泣,讓他掙扎,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他的哭聲變小了,他似乎平靜了下來。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通過我們的接納,讓孩子試圖證明自己或者索取關注的需求降低了,從而他能真正面對自己內心的這份恐慌。
之後,孩子一定還會出現因為爭強好勝而氣急敗壞的情況,但如果我們可以始終這樣接納他,那慢慢地,他就會從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接納中得到愛的養分,會學會和內心的這份恐慌和解。
比「我愛你」更有意義的四個字是,我陪著你
大家都知道我在紐約開始進修早期兒童教育了,這個話題其實是前不久我們的一次課堂討論,裡面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案例。當時教授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
「我們總是低估了愛的力量,我們總是高估了教育的手段」。
是啊,為人父母,我們每個人都說愛孩子。但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我們想到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教育制止改正」,卻沒想到去「愛」。今天分享的這些,其實和所有解決育兒問題的核心都是共通的,
先去全然愛孩子,先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先去看到孩子,然後我們再來談下一步如何教。
這也是我自己這三年感觸很深的一點,為什麼每次遇到孩子的問題我不敢先去愛,其實這折射的恰恰也是我內心的匱乏。我害怕,我沒有足夠的去相信,愛可以治癒一切,於是我們都採用了控制的方式。
愛孩子,我們怕了嗎?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看文章
養育孩子過程中,愛與溺愛的尺度在這裡
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培養出了無能的孩子(附音頻)
幾張小圖片,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
不要讓你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在傳遞,我不愛你!
倔強熊孩子是「績優股」,關鍵我們要會正確管教引導
專治「不想吼孩子,脾氣上來忍不住」這種病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明日開售口碑返場|3個月就可以開始讀的經典繪本,0~3歲的最佳陪伴
※比嬰兒翻譯機還神奇的技能!秒懂寶寶讓媽媽帶娃更輕鬆!
※別等孩子病了再找這篇文章!
※孩子看著有點對眼,要怎麼辦呢
※育兒是呼吸,而不是憋一口長氣
TAG:大J小D |
※你混的不好,不是領導打壓你,而是這五種自棄思維作怪
※領導最瞧不起這四種人,表現再好也會被打壓,有你嗎?
※在領導面前,這五種私事永遠都不要提,要不然你必遭打壓
※和領導相處,這五點必須積極,要不然你永遠會被打壓著
※不續約開心麻花是因為受打壓?別扯了,只是他不想拘泥於這裡
※媽媽,我再也不想做「別人家的孩子」!打壓式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
※晁蓋本有機會打壓宋江,自己也不會中箭身亡,可惜他沒這樣做
※領導對你是重用還是打壓,從給你安排的工作里就能看清,越早知道越好
※他曾是三國猛將,被曹操打壓不得重用,夏侯淵不是他的對手!
※一個人有這三個毛病鐵定混不好,不僅同事看不慣,領導也會打壓
※這五種能力不具備的話,領導只會打壓不會提拔,你具備幾個?
※這四種人,更容易被領導打壓,看看有沒有你
※吳昕演技終於不再辣眼睛,是真的沒什麼實力還是被打壓的太嚴重
※他是順治最疼愛的兒子,卻被康熙處處打壓,死後他卻痛苦不已!
※水果籃子:這個世界不只看臉,性格什麼也很重要,阿夾被打壓原因
※他是梁山好漢唯一用熱兵器的人,能力不輸宋江,可是卻一直被打壓
※個人數據差,能力不出眾!不自量力,索要頂薪!現被打壓成這樣了
※她是絕對捧得紅的小花,但是卻說作品被打壓太可惜了
※和領導相處請牢記,這五種心意必須到位,要不然你經常遭打壓
※公司里,出現這三個徵兆,說明領導在打壓你,不可再拚命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