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失敗

如何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失敗

作為人生必修課

6154個字不算多

1

認個錯有多難?

認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到底有多難呢,給大家講一個《黑匣子思維》引用的故事。

1954年,美國有一個邪教組織的頭目在報紙上聲稱接觸過外星人,外星人告訴她世界將會在12月21日毀滅。她把這個消息擴散給了朋友,於是受其蠱惑很多人拋家棄子去追隨她,因為她公開宣稱真正的信徒會在末日被拯救,宇宙飛船會來把他們接走。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得知這一消息後,就設法贏得信任,匿名打入了這個組織。他特想知道一旦預言失敗,這些人會作何反應。按照常理講,世界末日肯定不會到來,這些人被打臉應該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然而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末日」那天,宇宙飛船並沒有來,信徒們一開始很期待外星人的降臨,接著因為沒看到飛船,漸漸變得悶悶不樂。但令人吃驚的是,到最後,那些成員非但沒有覺得自己受騙,而是更加信仰邪教頭目了,一些核心成員還去招募更多信徒。

費斯汀格發現這些人對預言的失敗做出了新的解釋:

「外星的神明對我們的信仰感到很滿意,於是決定再給地球一次機會。」

「我們拯救了世界!」

……

當外界的信息對信仰產生挑戰的時候,這些人篡改了證據。

你可能會想,這些畢竟是邪教,普通人應該不會這樣吧,但結論可能是比較悲觀的。

《黑匣子思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

心理學家查爾斯·羅德設計過一個實驗,他們找了這樣一群志願者,他們不是堅定地支持死刑,就是堅定地反對死刑。

羅德讓這兩組人閱讀兩份研究報告。一份報告盡其所能地質疑死刑的合法性,另一份則明確地羅列了支持死刑的論據。兩份報告都很有分量。

直覺是不是會讓你認為,他們看過這種對立觀點後,有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是有討論空間的,意見會有所折中?但事實卻與此相反,兩方觀點的分化被加劇了。支持死刑的人對自己的邏輯更加確定,反對者也是如此。

死刑的支持者對支持其觀點的報告印象深刻。另一份報告則被他們批為充滿漏洞,不堪一擊,甚至會有人說:怎麼會有自尊自愛的學者出版這種垃圾呢?

死刑的反對者不但不同意支持死刑的研究報告,而且認為觀點中立的數據和研究方法也難以令人信服。在閱讀完全相同的材料後,這兩組人的觀點分歧不減反增。他們各自修正了自己對證據的認知,以使其符合自己已有的信念。

這並不是特例,事實上,我們越篤信自己的判斷,就越容易對質疑這些判斷的證據進行認知上的修正。這就是一種人性,即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所謂的「認知失調」。

2

認知失調的普遍性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是理智而且聰明的,我們會認為自己善於做正確的選擇,而不會上當受騙,所以,一旦真的搞砸一些事情的時候,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我們會感覺坐立不安。有的人會反思過錯,而有的人就會否認錯誤,忽視那種能證明自己錯了的證據。因為這樣就可以自我安慰說:我沒錯,我是對的。

這種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黑匣子思維》一書中,作者講了美國司法部門和醫療業很多事情就深受這種心理特徵的影響。

比如發生冤假錯案的時候,司法機關的有些工作人員拒絕認錯,甚至會為錯誤頑固地辯護。書里講了一個非常讓人無語的真實案例。

1987年3月20日,一個小女孩在家被人強姦,犯罪分子完事兒後偷了東西跑了。警方根據受害人描述鎖定了一個嫌疑人,不過受害者本人無法百分百確定,但是檢方專家提供了關鍵證據,這個嫌疑人因此被定罪判了40年監禁。事實上,關鍵證據是被專家組捏造的。後來DNA技術開始推廣,這個案子在2000年由非營利性組織「無罪計劃」重新調查,結果發現受害人內衣上的精液DNA不屬於嫌疑人,這基本可以證明是抓錯人了。但州檢察官卻不承認錯誤,他為新證據找到了一個新的解釋,說這是嵌合體。所謂嵌合體說得是一個人因為其雙胞胎兄弟姐妹在子宮中死亡而同時具有兩種血型的情況,整個人類歷史上大約只有30次這樣的記載。

州檢察官找的這個理由,簡直太罕見了。但這也恰恰說明了他自己對證據認知的修正意願到達多麼驚人的地步。

當然後來有證據證明被錯抓的人並不是嵌合體,但檢察官依然找了很多奇談怪論來解釋內褲上的精液。比如說受害人是與別人發生了性關係;或者是她的11歲的姐姐穿著她的內褲和別人發生了性關係;等等等不一而足。法庭記錄有249頁,上面都是類似的辯解。

事實上,在DNA技術開始用在刑偵方面後,美國有很多冤假錯案被平反,但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比想像中的大多了。

某種程度上說,檢察官們並不是為了掩蓋什麼。一直以來,他們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義的,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好。但真相卻是,他們把錯誤的人投進了監獄,毀掉了無辜者的人生,受害家庭的傷疤被重新揭開,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認知失調又一次發揮了作用。

醫療業也是一樣,配套的制度,行業性質(飛機失事,行業人員會死亡,醫生誤診,行業人員並不會受到實質傷害)以及認知失調的傾向,使醫生和護士在出現誤診的時候,更願意大事化小,掩蓋錯誤,逃避責任。

《患者安全季刊》有數據說,美國每年死於可預防的傷害的患者人數高達40萬,所謂「可預防的傷害」說的主要是誤診、誤用藥品、手術中誤傷等等等傷害,這個數字相當於每24小時就有兩架大型噴氣式客機從空中墜落。

換作其他行業,這種數據是無法容忍的。

3

黑匣子思維的好處

與醫療業和司法部門不同,航空業幾乎不會逃避問題,他們在飛機上安裝黑匣子。這些黑匣子被用來記錄飛行實驗數據、或者飛機失事後進行事故分析。航空從業人員會從黑匣子的記錄中,獲得有用的數據,然後為下一次飛行做準備。這種機制好處多多,在航空發展史上很多重要的改革都來自於對黑匣子的分析,有的分析結論影響很大,甚至會使整個行業都受益。

美國聯合航空173號班機事故就是這樣的。

173號班機是一班從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起飛,前往俄勒岡州波特蘭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1978年12月28日,飛機在即將降落波特蘭國際機場時,在起落架放下後代表鼻輪及主起落架的三盞綠燈只有兩盞亮起。正副機長在排除故障時,不斷盤旋于波特蘭周邊地區,一小時後燃料耗盡,墜毀在了城市邊緣。機上189人中10人遇難、24人重傷,事故發生時距波特蘭國際機場僅11公里。

在這起事故中,航空公司從黑匣子里發現,機長在整個過程中專註於一個起落架的故障排查,而忘了時間。而其他兩名機組人員則沒有能把關鍵信息完全傳達給機長。這裡有一個關鍵細節,機組人員之一一直在提醒機長,但是他無法讓自己直接對領導發起質疑。社會等級對個體自信的壓抑,使得機組成員與權威人士(機長)的對話,變得委婉而沒有力量。在機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其他人沒有能有效地對機長進行提醒和干預。

對事故的反思很快就在進行了。聯合航空在NASA的協助下,於1980年導入航空業界首套「機組資源管理系統」CRM。其後CRM系統因其有效管理而逐漸普及於民航業界,並成為標準。這套標準里有對其他機組成員的自信訓練,以及其他的制度改革。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航空業把出事率降得很低,以至於我們都知道:從概率上說,坐飛機是目前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4

如何在錯誤中發現價值

以上幾個行業的反應,實際上代表了人們面對失敗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害怕錯誤,逃避錯誤;一種是從錯誤中發現價值,修正行為。

第一種情形的特點就是容易給自己找借口,經常會扭曲一些信息來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這種思維在書里被稱為「閉路循環」,這是一種不會進步的思維方式。為什麼要叫「閉路循環」?我們以放血療法為例來講講這個事情,可以說閉路循環典型的例子就是放血療法。

在公元2世紀,佩加蒙的蓋倫鼓吹放血療法,但其實這種療法會讓病人更加虛弱。不過當時的醫生卻不這麼認為,如果放血後患者病好了,他們會認為:「放血療法救了他的命!」而如果患者死了,他們則會嘆息:「他病得太重了,就連神奇的放血療法也救不了他。」這種閉合邏輯使放血療法立於不敗之地,一個理論立於不敗之地,那自然也就沒有進步了。直到過了幾百年,才有人做了隨機對照試驗,經過對比,這才打破了關於放血療法的迷信。再比如說占星術,它會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無論什麼事情,它都能說得通,這就讓占星術有了充滿誘惑的優勢:它永遠不會「錯」。但這個優勢卻是最大的劣勢,占星術本身永遠無法通過學習達到進步。幾百年來,占星術可以說沒有發生過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與閉路循環相反的是開路循環,開路循環能讓有關錯誤的反饋信息得到妥善的處理,從而帶來真正的進步。這也與卡爾·波普爾關於科學的論述是一致的,他認為科學理論必須是可被證偽,並且仍未被證偽的。好像有點繞,我們反過來理解,有人如果主張人是神創的,那麼這個命題就很難被證實,同時也很難被證偽,你無法證明一個人是或者不是由神創造的。相反地,如果有人說「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那你只要找到一隻黑的,就可以推翻它。這就叫可證偽性,可證偽代表一種開放性。你像占星術就是不可證偽的。占星術士對他們所相信的證據極端重視和極端迷信,以致他們對任何不利的證據都完全無動於衷。說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這與我們之前提到的邪教信徒和死刑例子里的志願者很類似?

所以說,能否進步的差別在於對待錯誤和失敗的認知,這也是這本書叫做《黑匣子思維》的原因所在,飛機上的黑匣子總是記錄錯誤,人們會從中學習到很多經驗和教訓,這是一種力求進步的思維方式,能為很多事情帶來深刻的變革。

5

失敗怎麼轉化成優勢

別小看這個結論,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看法。很多人會被錯誤和失敗打得灰頭土臉,一旦自己做了傻事,要麼羞愧難當,一蹶不振,要麼就是否定自己覺得是被天賦限定。但如果你把改進錯誤視為推動進步的方法,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聯合利華生產洗衣粉,採用了這樣一種技術:沸騰的化學製劑通過一個超高壓噴嘴噴射出去,壓力下降後,這些化學製劑就分解成了蒸汽與粉末。這個技術在早期總出問題,噴嘴總是堵住,維護設備浪費很多時間,而且還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那他們就想解決這個問題。

一開始,公司請了數學家和流體力學專家,這些專家用複雜的理論做指導,研製出了一個新的設計。遺憾的是這個設計也沒有什麼用處,幾乎沒有解決問題。聯合利華沒辦法又找了一群生物學家,這些生物學家不懂流體力學,但是他們懂另外的東西,他們研究大自然,研究進化,對於失敗與成功之間關係以及累積的力量有不一樣的理解。

他們在原噴嘴的基礎上,製作了10個噴嘴。這10個噴嘴每一個都相當於對原噴嘴做了微調,然後對其進行測試。哪個噴嘴效果最好,就算是「勝出」,接著以勝出的噴嘴為基礎又製作了10個稍微不同的噴嘴,繼續測試。以此類推,重複了測試了45次,經歷了449次「失敗」後,他們做出了理想的噴嘴。

無獨有偶,今天很多以演算法分發著稱的新媒體平台,他們也有一項技術叫做雙標題,有一些網站會把兩個標題隨機發出來測試一段時間,單位時間內更容易被點擊的標題就會被固定下來,而另一個則會被刪除。

登峰造極的要數流行的互聯網精益創業模式,在這個領域,「完美主義」是行不通的,創業者不能在一開始就試圖做到面面俱到,因為很多情況是想像不到的,另外,時間也很寶貴,你要做到面面俱到,就要耗費時間,這個時候如果被別人佔領先機,那就麻煩了。其實,你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種完美主義傾向也暗含對失敗的恐懼很多人花了大量時間去設計和策劃,不允許自己失敗,直到太晚才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太害怕搞砸,乾脆不敢上場。這是典型的閉路循環行為。

精益創業模式要求你要「儘早開始試錯」,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創業公司的技術人員不會從零開始設計產品,而是先做出一個「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MVP。 它是一個最初形態下的產品,與設想中的最終完成品有很多相同功能,做到這樣就可以給早期用戶測試使用了。然後通過用戶的反饋,創業者就能發現消費者喜歡哪些功能,不喜歡哪些功能,也能發現設計中的缺陷,並在製造最終產品的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這就是所謂的迭代思維。

動畫行業也很喜歡迭代思維。《玩具總動員2》這個電影在製作初期就連皮克斯的聯合創始人艾德·卡特姆都說很爛。但是皮克斯真心相信直接的反饋和迭代過程的力量。返工、返工再返工,直到為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找到內在聯繫,或者為一個空洞的人物找到自己的靈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捨棄了「完美主義」,卡特姆在回憶《海底總動員》時寫道:「我們當時相信,儘早鎖定故事不但可以讓電影更加出類拔萃,而且還能節省製作成本。但最後我們在製作過程中做出的調整絲毫不比之前的影片少。這部電影唯一沒能做到的就是改變我們的生產過程。」

6

重新定義並擁抱失敗

在商業中,這種「以失敗為基礎」的經營方式正逐漸增多,試錯機制的系統本身就能從這種機制中獲益。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讓自己遠離失敗,相反,我們應該主動與失敗建立聯繫。

《黑匣子思維》後來還舉了布雷斯福德帶領天空車隊的案例和小林尊吃熱狗的故事。這些案例,無一例外都在講一件事:每一個錯誤、每一個漏洞、每一個失敗,無論有多小,實際上都可以看作邊際收益。失敗不再被當成威脅,而是被看作機遇。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就像是飛行安全專家,把每一次化險為夷的經歷都當成一次寶貴機會,好在日後防患於未然,他們分析那些微小步驟中失敗的原因,一次次改進,這些微小的改進累積起來產生了質的飛躍。與失敗共舞還有更多的好處,比如能激發創新等等,這裡就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另外一個小案例。

2010年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家賈森?摩瑟(Jason Moser)與同事們招募了一批志願者,並對其進行了一次測試。受試者需要頭戴腦電帽,上面有許多電極,用來測量腦部活動時的電壓變化。他們觀察到腦部信號有2組關鍵波,「錯誤相關負波」ERN和「錯誤正波」Pe。這兩組次第出現時,意味著大腦發現了錯誤,並吸取了教訓。研究人員把志願者按照某種方法分成成長型思維者和固定型思維者兩組。實驗結果顯示,當出現錯誤的時候,成長型思維者的Pe波要遠高於固定型思維者。這就意味著相比較而言,成長型思維者更能夠直面錯誤,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逃避錯誤,不敢關注錯誤,這是固定型思維者的特徵。這種特徵的人,往往過於誇大天賦和先天智力對人的影響,他們遇到困難就更願意甩鍋給自己的能力。2013年以前,我的狀態就是這樣的,一遇到什麼困難就會消沉,反省自己的能力,把問題都歸因於自我不行。後來我聽到一句話:「當年輕的你遇到難題,受阻消沉時,請不要試圖反省並把一切歸因於自我,進而設法改變自己,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然後解決問題就行了。」現在再看這段話,才知道這位貴人教會了我如何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失敗。這對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那一年可以說是我一個階段的分水嶺了。

對於每個普通人而言,《黑匣子思維》的最大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不應該把錯誤當成是骯髒和羞恥的事情,而應該視之為一種機會、鞭策或者教育。我們要知道失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逃避失敗,意味著你放棄了進步。

這也要求我們的社會要寬容一些,懲罰機制並不會真正帶來進步,相反,過於苛刻的環境中,為了不被懲罰,我們粉飾太平的衝動太過於強烈。

一旦你擁有了這種思維模式,你就可以試著去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你的失誤,把獲取「錯誤信號」的方式制度化。利用隨機對照試驗的辦法,去考慮一些事情的真偽性。然後以迭代試錯的方式,逐漸獲得真理或者逼近目標。

耐克曾經拍過一條邁克爾·喬丹的廣告片。在那個片子里,喬丹說:「我投失了9000多個球,輸掉了近300場比賽。我曾26次投失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一球。」很多人不太懂為什麼廣告里要展示喬丹的失誤。喬丹是這樣說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強悍比好的身體條件更為重要。我總是這麼說,也總是這麼想的。」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勇敢地面對並接納失敗的人。

新書推薦:《黑匣子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之家 的精彩文章:

口碑爆棚 《戰狼2》票房破10億!連破紀錄
中國人最愛騎的共享單車是它!對比太吃驚
蘇寧雲商公布上半年業績 凈利潤暴增340%

TAG:驅動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看待發散思維訓練
如何看待「中國用戶願用隱私換效率」
不談長生不死,我們要如何看待思維移植
如何看待打坐冥想?
如何看待苦行
如何看待「錯誤」
如何正確看待保肝葯?
高曉松稱「鄭成功是如假包換的大倭寇」。如何看待他的這種
家長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如何看待失戀這件事
文玩核桃「無尖不成器」?如何正確看待!
如何看待滴滴整改?
換個思維看待抑鬱症,就能平靜很多!
如何看待這個人的素質?長得好看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中醫是如何看待「失眠」的
你該如何看待偏見?
如何看待食慾?
你如何看待相親?
如何看待機器人能夠解讀情緒?
如何看待陳思誠抱孩子復出?陳思誠佟麗婭會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