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代最強音——消費性收藏消融了藝術的「學術性」嗎?

時代最強音——消費性收藏消融了藝術的「學術性」嗎?

導讀

以青年藝術家為參照,目前業界所流行的架上繪畫所呈現的普遍現象,即陽春白雪的表現圖式,是「以美為美」的審美趣味的典型代表,由此引申出的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值得我們反思和重新審視——某一時間段所形成的創作風格的統一性是否具備時代特質,這種特質又是否符合我們所一直以來強調的藝術的「學術性」。

本期輪值主編:王寧

王寧

資深媒體人

認真你就輸了

年輕藝術家在當下階段所呈現的創作的某種相似性,不僅僅是源於當下這個時代所賦予藝術的「創作使命」,這樣說或許很多藝術家並不願認同,畢竟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很難去將藝術創作與「使命感」聯繫到一起,或者說,認可「使命感」這種十分玄乎的說法。不過,除此之外,年輕藝術家創作面貌的近似更跟所謂的藝術市場的收藏風氣變化有著直接的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必然性的關係。

並不是說藝術品收藏風氣的變幻無常是件壞事,但就跟前不久看到的一種關於當代藝術的觀點中所提到的,「當代藝術確立的收藏體系是精英階層為區別於大眾階層而精心謀劃的藝術騙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少數人為構成基數的精英階層可以肆無忌憚的嘲諷那些『外行人』。」或許,外行人們也正在為了能夠融入這個精英階層而愈加苟同這樣的價值標準。

消費性收藏真的是個好東西,能夠讓更多的人可以擁有藝術品,這樣也可以保證有更多的藝術家能夠藉此而謀生,進而活的更好一些。誰規定藝術家一定要清貧如梵·高,非要餓死之後才能贏得身後名;也無需像剛剛創下拍賣紀錄的黃賓虹一樣,一定要說什麼「50年後才能懂我」。用生前一貧如洗來換一個身後聲名顯赫不是今天這個時代所有資格要求年輕人去堅守的,房子、車子、票子還有孩子,年輕藝術家還真是有很多需要用藝術來換取的物質生活。

這樣說起來,藝術也就成了一項很常規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無需一定要求什麼高貴,也無需要求什麼精神世界的塑造,因為藝術本身在這個時代就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跟理髮店裡的凱文、托尼和安迪沒什麼區別,別看人家手裡拿的是剪刀,可玩的一樣是「藝術」,也被人尊敬的稱呼著「老師」。

李楊雷

媒體人、藝術經紀人

消費性收藏:

對藝術創造力的破壞和思想性的抹殺

在前些年資本大量注入藝術市場,使其活躍的同時難免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在消費性收藏和藝術市場化的驅動下,使部分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迷失了方向,迎合市場的同時也使其藝術創作流於形式化和套路化。

市場在不斷地腐蝕著部分青年藝術家獨立性及潛心探索意識的同時,更為沉重的是對藝術創造力的破壞和思想性的抹殺。某些類型的作品雖然一段時間受到市場的青睞,但「跟風式」、「流於形式化」、「缺乏創造力和思想性」的藝術創作必然會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討論學術似乎變得越來越奢侈!我們無法阻止,也沒必要阻止藝術被商品化、消費化的趨勢,但對於當代青年藝術家來說,藝術創作與市場保持距離,堅持藝術創作的獨立性、鮮活的創造力和積極的探索精神至關重要。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想清楚追求的是什麼?藝術創作的目的是什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形成怎樣的關係?

張長收

媒體人、策展人

時代所需 對於藝術家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消費性收藏是相對而言,對於普通大眾即非專業藏家來說,消費性收藏是指作品價格不高,比較符合大眾審美趣味的藝術品收藏,當然其收藏價值也相對不高。而對於專業藏家而言,消費性收藏是指作品價格不太高,但並不一定符合大眾審美趣味的藝術品收藏。

我們通常所提到的「審美」是指「以美為美」,而到了收藏家的眼中一切發生了變化,看似美的作品卻似「下里巴人」,看似丑的作品卻如「陽春白雪」。寫實油畫、「小清新」,在大眾眼中「美得不可方物」,當然其存在即合理,有市場需求,就會有一撥人去創作,暫且不論對與錯,人各有志。但是,卻難入專業藏家的「法眼」。

做個假設,如果你是一個專業藏家,那麼你是願意收藏一百件雷同的作品呢,還是願意收藏十件各不相同的作品呢?對於大多數藏家而言,作品越多元,藏品體系就越豐富。那麼我們回到消費性收藏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我們應該鼓勵藝術家盡量不去迎合市場,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妥協,這也是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的前提。如若不然,與大芬村的畫匠有何區別?全部工業化流程化批量生產,機械重複地勞動,看著就累。

舉個栗子,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卡通一代」,如今看來似曇花一現,而當時的人並不這麼認為。因此,我們要反思,沒有一個藝術家願意做他人的影子,沒有人願意與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如出一轍。因為藝術家要追求個性,要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風格。但是,能否與這個時代產生關聯,還要看藝術家的眼界和思維。不局限於國內,也不局限於架上,更不局限於藝術。所以,時代所需,對於藝術家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羅吟

展覽策劃、藝術經紀人

藝術需要有審美、價值

藝術的產生是具有自發性的文化輸出行為。藝術創作源於外界感知同時又受理性的指導,本能在具有創造性的,自然形成的習慣中逐漸孕育這種文化表達方式,在不斷的實踐中將本能促成了藝術。同時間階段藝術傳達的思想在同一個生活空間文化環境的影響下,會出現創作風格相對「統一」,有某種特質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藝術作品歸根不能只傾向感性和形式,可以沒有所謂的「知識深度」但一定要有層次與深度的價值,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暫且把某一時間段所形成的創作風格統一性理解為「藝術風格或者流派」,那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所謂流派是不是當下相對應時代的焦點,或著哪個能更好的引領、刺激到當代大眾。藝術作品所具備的意義和興趣原本相對小眾化。不同的經濟和文化背景,讓他們對藝術品欣賞和消費形成了不同的等級和偏好。大眾知覺無形中將藝術切分成許多流派,還將他們彼此獨立出來並區分它們。這也便形成了由大眾偏好度所誕生的派別影響力,而這些大眾的藝術素養本身就有待提升。無論如何,相對更活躍,有創造力、感染力和想像力的作品更能吸引大眾,甚至成為這個領域被言語和衡量的標準。

「基礎審美」和「學術」並不矛盾,人們也一直試圖去理解藝術美學所產生的精神力量。表層的藝術效果產生於某種直接的刺激效果,或者來自於大眾教條和習慣式的標準。深層的藝術效果則是大眾有意識地領會客體的藝術價值。好的藝術品效果並不是從外部附加上去的,而是充滿了深度的效果。從而變得有精神上的深度和活力,而不是流於淺薄。但同時很好的兼備兩種效果的作品需要藝術家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和思想高度,尤其是青年藝術家更要加深自我藝術修養。

李裕君

資深編輯、策展人

市場的利益性太濃,藝術的價值何在?

近幾年,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興衰與轉型,有市場相關人士提出「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理性收藏、大眾消費時代,藝術機構也在根據市場需求來不斷調整經營策略」,那麼很多藝術家因為生存問題,其創作也必然受到相關輿論的導向。當然,且不論這個觀點的正確與否,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消費性收藏」的理念,是由市場行業內部人員提出,或許是行業人士吹捧市場興盛的一種手段,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金融投資和收藏消費能夠投入到藝術品市場領域中。

一直以來,雖然我們提倡藝術家創作一定要真誠地堅持真正藝術的創作,不去迎合市場的變化,但是更多當代青年藝術家們卻很重視現代市場的宣傳和展覽活動的作用。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存在什麼問題,而更重要的是青年藝術家必須認識自我,藝術的內容和形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好的藝術品一定要靠好的藝術語言和基本功來支撐,還是需要創作者真誠的情感投入和思想性、觀念性的表達。因此,「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也是對藝術創作「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兩種形象表述。

由此引申出的當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值得我們反思和重新審視。藝術性的創作追求的是藝術本體的學術性價值,更多的是藝術家為了實現自身的藝術理想,考慮作品的藝術內涵、觀念和思想的表達,是一種發自內心真情實感的流露,即是「陽春白雪」。故而和藝術市場的關係並不緊密,甚至永遠也不會出現在市場上,而只會在博物館中;商業性創作則會加入上當大比重的商業氣息,如何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是這類創作需要考慮的主要內容,常走的是商業化發展的套路,並且這種商業內涵體現在藝術創作、受眾接受、創作可否複製、宣傳策略等諸多方面,所以這類創作常常是藝術家本身為了營生,緊跟市場潮流與熱點進行相應創作,自然與市場關係緊密,即是「下里巴人」。

綜上所述,藝術創作無論在任何一個時間段所形成的創作風格的都具備時代的特質,但其「統一性」不能是一概而論含義,而是個體分析下的統一性特質,應區別分析其「學術性」和「商業性」的價值。藝術是純真美好的,不可與藝術市場完全混為一談,市場的利益性太濃,藝術和市場太多的牽扯,藝術的價值何在!

王志剛

資深媒體人

藝術不僅要表現美,更要反應真實

很多人都給當代藝術下過定義,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90年代以來,當代藝術社會學轉向的市場主義方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市場化大潮。當代藝術的關注從地下走到了地上,更多的被社會所接受、所消費。在市場的裹挾下,由於大眾審美的普遍性,陽春白雪式的圖像成為了大眾所熱捧的對象,唯美的畫面詮釋著小情緒、小趣味、小敘事,這樣的藝術創作受到眾多文藝青年和都市白領熱捧。

「小清新」的所有審美趣味都建立在消費社會的物質豐富的基礎之上。它依賴於消費的基礎而存在,他的出現可能跟後現代社會有關,它是一個全面的審美社會,景觀社會、娛樂至上的時代,單純的以美為美的時代。他們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開放,繁榮和自由,但同時失去了上一代藝術家和歷史、形而上之間的親近關係,以及從歷史和現實關懷中生成的叛逆精神。「小清新」完全放棄了對現實和歷史問題的關注和追問,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現代派審美風格的自戀表述,但是卻又丟棄了現代派的審美現代性與工具理性之間的對抗張力,只剩下了自娛的快樂。「小清新」屬於「治癒系」,而非「傷害系」。

最後讓我想起了王爾德,它的文學創作雖然屬於唯美主義,在它的童話集里,他歌頌美,歌頌快樂,但他所體現的確是歌頌美的靈魂,這種靈魂是痛苦的,當美在毀滅的時候,靈魂得到了升華,留給我們依然是充滿希望的畫面,他們都因為愛和真實而永恆。當代藝術也是這樣,以美為美雖然迎合大部分人的審美情趣,但這種美不應該僅僅是感官上的愉悅,更需要深層反應時代的痛點,這種美雖然陣痛,但它卻顯得尤為真實。

曹茂超

策展人

對消費性收藏應保持警惕

現在有一部分青年藝術家架上繪畫作品中的審美趣味看起來有類型化,風格化的趨勢,具體來說表現為色彩愈發清新,造型凸顯理性,符號性物象雷同的現象。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以知識結構和地域土壤為導向的接收信息能力,第二是網路的發達所帶來的信息共享的便捷,另外一個就是市場趣味的影響。

從藝術史的角度來分析,只有第一種原因在過去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後面兩種原因是當代社會前所未有的決定性因素。現在大家共享網路的便捷這個毋庸置疑,重要的是面對市場的態度,個人認為標榜不受任何市場因素左右的藝術家和跟著市場隨波逐流的藝術家不足以信,好的藝術家都會是個人創作的堅守以及對市場因素的剋制把控的很好的人,學術也就在這裡生髮。

後浪派

關於「後浪派」

2016年6月7日,「後浪派」正式成立。後浪派由從事文化藝術相關工作的有志青年自發組建,主要開展以專業研究、學術評論、項目策劃、媒體傳播、市場推廣等活動為主體的相關實踐,是一個不依附於任何組織、機構,且獨立自主運作的文化藝術團體。

宗旨:堅持以學術研究為主線,專註、開放、尖銳、客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浪派 的精彩文章:

繪畫裝置能否成為藝術家創作上新的突破口?

TAG:後浪派 |

您可能感興趣

消極能力與醫學藝術
文玩奇石收藏「奇石的經濟、藝術、收藏價值」
後奢華時代的藝術品收藏
消隱的才是藝術
以教育重塑藝術的「智性」
文化的最強音,中國獨有的古代藝術品!
手術室里的怪異哲學——藝術就是一場手術
藝術家、藝術的主體性與新架上藝術
藝術、歷史、科學的相似性
愛豆們中的「舞蹈精靈」,誰的舞姿最有藝術感?
時尚話題︱融合的藝術生活,別樣的鮮花氣質
藝術史學:論藝術和史學的共性
消聲器不能「消聲」嗎?藝術不等於現實,簡述消聲器的現實作用
「流動的時間」——極簡設計中的藝術哲學
藝術品是家庭收藏最優質的傳世財富
學音樂藝術的秘訣
值得收藏的天價藝術臻品腕錶
清代銀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哪裡能快速交易?
文物藝術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藝術與收藏·文化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