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碧輝煌孔廟孔林孔府

金碧輝煌孔廟孔林孔府

在家賞美景,太享受了

38集《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_HDTV高清版

孔廟,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統一和諧。在這裡,賞古代建築流動的樂章。 孔府,孔子嫡系後裔居住得府邸。在這裡,留下了中國現存最大最豪華的貴族莊園。 孔林,葬埋孔子及其後代的陵園。在這裡,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萬仞宮牆曲阜正南門,古時只有皇帝及欽差大臣來曲阜祭孔時,此門才打開。「萬仞宮牆」四字為清乾隆帝所書。

金聲玉振 進孔廟的起點,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三間四柱式石坊,額坊刻明人胡纘宗題「金聲玉振」四字。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生而玉振之也」。以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如同奏樂,以金鐘發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一樣。

欞星門

太和元氣坊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建,三間四柱石坊,山東巡撫曾銑書額。「太和元氣」是讚譽孔子的學術如同太空天體,循環往複、永恆長存。

至聖廟坊 明代建築,漢白玉三間四柱房。原名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為此名。

道冠古今坊 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三間四柱、雙重飛檐、六層斗式。

是孔廟第一道腰門,讚譽孔子之德與天齊,他的學說古今無二。

弘道門 孔廟第三道大門,始建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系當時的孔廟大門。

大中門 孔廟第四道大門,宋以前系孔廟第一道大門,後經明弘治時擴建。五間三門,原名中和門,後改為大中門,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擴建時改名「奎文閣 」,清乾隆帝重新題匾額。古以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後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名之。

成化碑明憲宗御制重修孔廟碑。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碑高6.2米。龜趺高1.25米。碑文為憲宗朱見深御制,字楷書,書體嚴謹、端莊。為世人所稱道,是明代名碑之一。

金碑亭 為孔廟中最早的建築

大成門十三碑亭北,五門並列,居中一門名大成門,「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

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勾心鬥角由於大成門南端的十三碑亭系由金代以來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們充分運用傳統的「勾心 斗角」的建築手法,巧妙地解決了建築結構空間的問題。

先師手指檜位於大成門內石階東側。古檜挺拔高高聳,樹冠如蓋。 據記載,古檜原為孔子親手所植,幾經枯榮毀於火難。今存檜乃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於古樹樁下復生的新枝長成的。樹東有明人楊光訓「先師手植檜」刻文石碑。「先師手植檜」被人們視為孔子思想和孔子後裔興衰的象徵,倍受敬仰。

杏壇孔子講學的地方,在此孔子向72弟子傳授「六藝」。

大成殿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 稱文宣王殿,為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大修時,移今址並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 清雍正二年(公元1 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黃瓦覆頂,多斗,雕樑畫棟,斗八藻井飾以金龍不口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 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殿高24,8米, 長45.69米,寬24.85米,座落在2.下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 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大成殿1

檐柱是曲阜建築的一個特點,而大成殿的石檐柱最有代表性。殿周28根獨石雕成的擎檐柱高達6米,直徑0.8米,下飾蓮花柱礎。左、右、後檐下18根石柱,皆為八菱形水磨淺雕團龍,每柱雕龍72條。前檐飛0柱,為深浮雕雙龍戲珠,襯以波濤,綴以山石。10根龍柱兩兩相對,造型精美,雕刻剔透,為域內罕見,據說清乾隆帝來曲阜祭拜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讓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其超過皇宮而怪罪。

孔宅故井據傳為孔子當年的吃水井,位於詩禮堂後。井深 3米,明中期以雕花石欄圍護,內立明代「孔宅故井」碑。井 水「既清且渫」,被稱為「聖水」。

魯壁故井東有一壁孤立,形同照壁,壁前石碑上刻隸書「魯壁」。秦始皇焚書時,孔子九代孫子孔鮒將《論語》、《尚書》、《禮記》、《春秋》、《孝經》等儒家經書,藏於孔子故宅牆中。明代為紀念孔鮒藏書的功績而制魯壁碑。

2、孔府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住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封爵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大堂內景

三堂內景 也叫退廳,是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事務的地方

奎樓明代四層方形結構建築,為孔府最高建築物。房內一層有三米多深水井一口,用蓋板罩蓋,外人不能進入,可以應付不測,做避難之用,實際上是孔府的金庫樓。

前上房內景

前堂樓內景孔子76代孫「衍聖公」 孔令貽及三位夫人陶氏、豐氏、王氏、兩個女兒均住此樓。

前堂樓內景

後花園在孔府的最後面,此園建於明代,園內有太湖石假山及各種奇花異草,特別是有一株五棵柏樹懷抱一棵槐樹,十分奇特。

3、孔林

孔林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於孔子死後第二年,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形成現在規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圍林牆5.6公里,牆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孔林對於研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喪葬風俗的演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林地圖

萬古長春坊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建。是曲阜現存最大的石坊,石坊兩側各有碑樓一座,記述大修孔林的情況。

至聖林門孔林大門,又稱「大林門」,由大門和至聖林坊組成。大門建於元代,至聖林坊建於明代。

洙水橋坊洙水橋坊為洙水河而立,坊上「坊上洙水橋」三字為明代嚴嵩所寫。

洙水橋

孔子墓前墓道

孔子墓孔子死後,弟子葬師時曾是「墓而不墳」,到秦漢時才將墳築起。墓前一碑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為明代正統八年(公元飛443年)黃養正書。碑後還有一碑,刻「宣聖墓」三字,為蒙古乃馬真後三年(公元1244年)立。

子貢廬墓處孔子墓西三間磚房為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三年,獨子貢守墓六年,實為尊師楷模。後人建房立石紀念。

孔鯉墓孔子兒子墓,位於孔子墓東鄰。

孔伋墓孔子的孫子子思墓。子思,孟子的老師。曾作《中庸》,後被封為「述聖」,墓前有石碑刻「三世祖墓」。

導遊解說詞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概 況

孔廟、孔林、孔府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稱為「三孔」。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後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總佔地面積約3500餘畝,擁有近千間建築的龐大建築群。

孔廟

位於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據稱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最初僅「廟屋三間」,後來經過歷代的不斷興建,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佔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整個建築群前後共九進院落,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廟內保存有大量歷代塑像、繪畫和石刻,這些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孔林

又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前後延續使用了約2500年,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餘萬座。孔林佔地約2平方公里,四周圍有長7公里的磚砌圍牆環繞。林內樹木豐茂,保存有自漢代以來的墓碑和謁陵題記石刻等共5000餘通。孔林是世界上延續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是十分罕見的。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於宋金時期(公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府於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佔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餘間。孔府在布局上十分具有特色,前部為處理公務的場所,後部為日常生活場所。堂廳的建築布置具有典型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衙署建築的風格。孔府內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和歷代服飾、用具等歷史價值極高的文物。

孔廟、孔林、孔府建築群凝聚了歷代建築的精華,極具建築藝術之美。同時在建築的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內生長的17000餘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證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

文化遺產

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佔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公元前551年,一個秋天的早晨,魯國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里,一個嬰兒出生了。當時的人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剛出生的男孩會給後來的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他就是孔子。

孔廟——祭祀孔子的廟宇,佔地三百二十七畝,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統一和諧,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傳統和獨特風格,它的規模和建造規格與中國帝王建築等同,而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建造歷史更使孔廟成為人類文化史中絕無僅有的一處建築物。

孔府——孔子嫡系後裔居住的府邸,是中國現存最大、最豪華的貴族莊園。

孔林——埋葬孔子及其後代的陵園,佔地近兩百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

這三座歷史遺迹坐落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

公元十六世紀初,中國明朝時期為了確保遠在縣城以東十餘里的孔廟不被流寇侵襲,縣城東移,以孔廟為中心,用了十年的時間重建曲阜城以達到保衛孔廟、孔府、孔林的目的。

在近二千五百年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孔廟、孔府、孔林的香火綿延至今而沒有斷絕過?

公元前549年,三歲的孔子失去了父親,家境敗落,母親帶著年幼的他來到國都曲阜,住在一條叫做闕里的小街道里。兒童時代的孔子非常喜歡模仿當時各種祭祀的禮儀,這成了他的主要遊戲的內容。在當時只有貴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孔子過著清貧的生活,但畢竟還屬於貴族的階層,應該有資格接受了當時的貴族教育。

家庭的貧寒、社會的動蕩,孔子始終感受著生活的艱辛、民眾的疾苦,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使孔子萌發了窮其一生都為之奮鬥的目標,那就是改造社會的宏大理想。

孔子三十餘歲時,已經因為博學的知識而聞名於諸侯之間。

齊國的國君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

孔子回答說: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

孔子的意思是國家裡君主擁有最高的權力,家庭中父親應有絕對的權威。這是孔子針對當時混亂的社會秩序所說的。孔子的這一政治主張,被他後來的繼承者進一步發揚,成為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理論基礎。

孔子這樣闡述他的主要政治思想:用行政命令管理百姓,用刑法來制約百姓,那麼人們就會只圖不犯罪而不知道羞辱;而用道德教化來管理國家、用禮儀約束百姓,那麼人民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能自己糾正錯誤。道德的力量遠比行政命令和法制手段更加有效,統治者要以德治國。

在孔子看來社會主要由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倫理關係組成。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回答說:現在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的吃喝就行了。其實人們對於狗和馬都能給予飼養。要是內心對父母沒有孝敬的情感,那麼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君王要敬重自己的大臣,大臣要對君王保持忠誠,夫妻之間要充滿愛意,丈夫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妻子要聽從自己的丈夫,兄弟之間要謙讓,長兄待年紀小的同輩要和善,兄弟們要敬愛兄長,朋友間要真誠相待,對於朋友的過失要誠懇地勸告。

孔子試圖恢復君王的權力,以倫理道德的約束力來阻止戰爭暴力的發生,這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每當中國社會趨於穩定的時候,孔子的思想都是統治者治國的首選方針,孔子的政治主張有利於中央集權的鞏固,而倫理思想則是平民百姓處世做人的準則,形成了一個國家穩定的社會基礎。

這是孔廟的外大門,又被稱為仰聖門。門額上這四個大字「萬仞宮牆」是比喻孔子的學問高不可攀、深不可測。

孔廟主體建築貫穿在一條長達一公里多的南北中軸線上,門坊五十四座,房間四百六十六間,由九個院落共同組成。

杏壇,相傳就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它始建於公元十一世紀,高十二米、雙層黃瓦飛檐,亭內藻井彩繪盤龍,色彩絢麗。杏壇前的這個石刻香爐是金代所造、古樸典雅,香爐內飄散了千年的渺渺輕煙,讓人回想到兩千多年前孔子作為教師的情景。

孔子約在三十歲時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無論出生於哪個階層的人,不分高低貴賤,都可以跟隨他學習知識。孔子開創了中國歷史中平民教育的先河,教師也成為了孔子終生的職業。

相傳孔子的課堂氣氛祥和而生動,在學生們的眼中孔子對他們雖然態度溫和但要求嚴格,很有威嚴但不亂髮脾氣,始終顯得莊重而又安祥。

相傳孔子一生有學生三千多人,其中有所作為的有七十二人。

中國歷代帝王和統治者們對孔子的尊崇,在這個院落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表達。

十三碑亭,從公元1191年到公元1748年,經過五百五十七年陸續建成,存放了中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一千餘年間所立的五百三十三幢碑石。碑文基本上都是崇敬孔子,祭拜孔子的文字。每個碑亭均為木結構,呈正方形,石碑立在這種似龜非龜的怪獸身上,它叫做「贔屓」,是中國神話中龍的兒子,善於負重,也只有皇帝所建造的石碑才能夠立在贔屓的身上。

大城門,孔廟的最後一道大門,門頂黃琉璃瓦覆蓋,金碧輝煌、氣勢不凡,它的東西兩角分別都和兩個碑亭的檐相互交錯,形成了「勾心鬥角」的建築風格,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大奇觀。

走過了一個如此縱深的空間,祭祀和朝拜的人們在內心中早已去除了躁動不安的情緒,懷著敬仰的心情,即將走入孔廟的中心。在這一片雙層石欄的台基之上,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凌空而起,在雙重飛檐的中間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地護著「大成殿」三個字,這正是孔廟中祭祀孔子的核心建築。

大成殿殿高三十二米,東西長五十四米,內殿深三十四米。始建於十一世紀的宋代。大成殿體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整個建築色彩對比強烈,莊重而華麗。大成殿最為精彩的傑出建築是大殿前檐下的十根圓型石柱,這些石柱均雕刻於明代,是由當時安徽徽州的石匠用了二十年時間完成的,每個石柱高近六米,全柱採用深浮雕的高超技法,每根石柱上雕刻著升騰和向下盤旋的飛龍各一條,在雲海中戲爭火球。十根龍柱兩兩相對、無一雷同,造型優美、氣象萬千。

大成殿的兩側是長達百餘米的東西兩廡,兩排紅色的長廊襯托著大成殿的氣勢。廡內這些木製牌位供奉著一百五十六位孔子的學生和後來的傑出繼承者。大成殿正中便是孔子的塑像,孔子生動活潑地闡述人間大義的形象在被搬入廟堂之後呈現出的則是一副接受眾生頂禮膜拜的莊嚴表情,至此孔子已經被中國曆朝歷代持續了兩千年的尊崇徹底地變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人間聖人。

孔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前後有九進院落,又分為中、東、西三組建築群,共有廳、堂、樓、房四百六十二間,佔地面積二百四十餘畝。現在保存下來的基本是明清兩代的建築,是一座中國古代獨特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貴族莊園。

作為孔子後人的住宅必定要在建築上體現出等級制度和倫理觀念,建築群居中一條軸線,左右嚴格對稱,一系列功能不同的建築物按照主次序列展開。

這座屏門是所能見到的中國古代建築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樣式。四根圓柱上承托著一簇彩繪艷麗的屋頂,前後綴有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被叫做垂花門。

大堂,舉行各種儀式的地方。大堂檐下伸出二十六個彩繪雲朵,堂內樑柱也繪滿彩雲,試圖讓端坐其中的人感覺浮於雲端可以俯視一切。

這組充當影壁的湖石,來自中國南方的太湖,體現出中國園林建築的奇特構想,為官衙部分莊重的建築注入一份平和的氣氛。孔府的內宅佔據了四個院落,建築風格與官衙部分迥然不同,這些內宅中的各式建築顯示出中國古代貴族住宅豪華而優雅的審美情趣。

這座內宅照壁上繪製的動物叫做貪,是神話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繪於照壁向內的一面是告誡子孫如果貪贓枉法那就如同禽獸一樣。

前堂樓,內宅的主樓之一。室內的陳設布置保持著當年的原貌。

後堂樓,主人居住的地方,樓下的長廊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典型特色。現在的布置是1936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結婚時的陳設。

孔廟、孔府集中地體現了中國近一千年來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建築多以木材作為整體的構架,用各種形式的斗拱支撐結構,庭院式的布局注重對稱。孔廟、孔府的建築正是體現了講究造型和整體布局的空間處理方式,即是建築又蘊含了孔子思想中萬物和諧共處的意念。

兩千多年來,同孔廟、孔府一樣,孔林經歷朝歷代的擴大修繕,總面積達兩平方公里、比今天的曲阜市要大得多,孔林內有各種樹木四萬餘株。相傳孔子死後,他的學生帶來了四面八方的樹種,栽種在墓地之中,其中有很多珍稀的品種,構成了一處古老而浩大的人造園林。

後堂樓之後還有5間正房,叫後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聖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

在這座石橋之後,便進入了孔子墓地所在的區域。先是這座高台大門,穿過後便是這條甬道,甬道兩旁有四對建造於公元十一世紀宋代的石儀。

這就是中國一代偉人孔子的長眠之處。

孔墓,長約三十米、高約五米。形似馬背,這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這塊木碑立於公元1443年,篆刻著「大成至聖文宣王墓」。這是一個已經無以復加的崇高稱號。

孔林歷代的碑碣有三千多塊,記載著千年來孔氏家族的興衰榮辱,這些碑碣上的墨跡成為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

孔林——世界上規模最大、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地,兩千多年來已經有十萬多孔子的後人陸續葬埋在這裡,時至今日從沒有間斷過。

孔子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悲痛:十七歲時便成了孤兒,晚年時妻子、兒子、最喜歡的學生相繼去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這年四月的一天,孔子把弟子們召集到自己的身邊,對他們說:我把這些整理好的書留給你們,書在思想就在。我死後你們不要守在這裡,走到天下四方,去傳播做人的道理。

曲阜是信義之鄉,禮儀之邦,濃郁的風土人情,熱情好客的人民,古樸的小城風貌都會使您留戀忘返。

太美啦,給沒時間旅遊的朋友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康 的精彩文章:

57歲阿姨嫁給小19歲乳豬男,生三胞胎!老公一出現嚇傻全場人!
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
村民高價從寺廟買來烏龜,放生時驚人的一幕出現
一天一美食 冰淇淋杯子蛋糕,這麼辛苦才做幾個夠吃嗎
人間仙境九寨溝

TAG:康康 |

您可能感興趣

醇親王府南府——金碧輝煌的「潛龍邸」
漆器|描金:金碧輝煌富貴華麗
芒市勐煥大金塔,金碧輝煌氣勢非凡的傣王宮式建築
想重現廣東時代輝煌?李春江應把趙岩昊胡金秋培養成新朱芳雨杜鋒
金碧輝煌 盛世精品 西王賞功 金幣
小葉紫檀的輝煌歷史
明朝藩王生活有多奢華?棺槨中金碧輝煌,王妃每天將金房子戴頭上
鳳凰山:唐寺宋塔的千年輝煌
北京的懷柔秋葉輝煌
劉氏莊園——逝去的輝煌
中國曆朝皇宮復原圖:秦漢大氣、隋唐輝煌
金碧輝煌,夢中游上海;丹青彩麗,畫里看浦江
皇馬拜仁大戰再造輝煌經典 拜仁老帥光榮謝幕 齊達內超里皮卡佩羅
金碧輝煌的聖母大教堂,被網友譽為「小巴黎聖母院」
蒙特澤莫羅:馬爾喬內「嫉妒」躍馬昔日輝煌
洛陽有座「老吳橋」,殘垣斷壁記錄了洛河建橋的輝煌
帶你參觀趙雅芝的豪宅,樓梯欄杆都是鎏金的,金碧輝煌像皇宮
三首經典老歌至今依然輝煌,向譚詠麟張國榮和黃家駒致敬!
王思聰34億酒店曝光,裝修金碧輝煌像皇宮,連水龍頭都是金的!
爐石傳說新版本現狀解讀!「女巫森林」難以複製安戈洛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