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泉流韻》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昭君故里行》
謁王昭君墓
2000多年來,人們無比懷念給各族人民帶來和平富庶的王昭君。據說就在呼和浩特昭君墓之外,又給她「安排」(實為「指說」)了10多處墳墓。這說明王昭君活在內蒙古人民的心中!
昭君墓,蒙語為「特木爾烏爾虎」,俗稱「青冢」。最著名的「青冢」當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黃河南岸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昭君墳鄉的「昭君墳。」它北臨黃河,實乃一獨立圓形岩石堆,高約70米,底部直徑約210米,為黃河改道沖刷而成。民間指此為昭君墳,說裡面埋有昭君的梳妝盒和繡花鞋。說這個天然小山丘是「昭君墳」,與昭君出賽北行的線路有一定關聯。當初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在漢朝軍隊和使臣的護送下離長安循「秦直道」北行,到達直道北終點九原之前,可能會在直道北段西側的這個小山丘附近留下足跡,於是就演繹出了這個「昭君墳」。現在,「昭君墳」亦成了有名的旅遊景點,並以此為中心建成了昭君城旅遊區。
我們中國作家採風團一行此次來到內蒙,大家都提出到青冢看看,一來是憑弔一下那位「和番」的奇女子,二來是那裡環境清幽,也可消閑消閑。
我們去的那天,正是清明節,昭君墓前人山人海,花團錦簇。
站在昭君墓前,我思潮奔涌,感慨萬千,想了很多很多……
王昭君,名嬙,南郡秭歸人,出身於普通人家,和愛國詩人屈原是同鄉。王昭君因沒給宮庭畫師毛延壽行賄,毛延壽就把她的眼角和眉上多畫了兩顆痣,元帝就生氣而又驚悸地把昭君的圖像掩了起來,放到了最下面,王昭君從此被打入冷宮。
淡淡的雲,輕柔的風,朦朧的月色,冷清清照著漢元帝的後宮。
沉鬱悲傷的樂曲,如泣如訴,叫人心碎,在這深沉的夜裡,王嬙懷抱琵琶,輕輕地彈著,有幾分忘情,有幾分陶醉。
這個生長在江南水鄉的美麗姑娘,兩年前被皇上的選妃使臣帶進宮中,她肌膚微豐,身材適度,一雙又黑又大的星眸,在細嫩若凝脂的臉盤襯托下,顯得光彩照人。選妃使臣被她的嬌艷震驚了,她理所當然地一下子被選中了。
她不曾料到,幽怨的琵琶曲會給她帶來災難。深得皇上寵幸的吳貴妃,是個妒嫉心極強的女人,她很久以來就有種擔心。美若天仙的王嬙,一旦被君王發現,必然會受到寵愛,果真如此,她就要受到冷落。王嬙被嚴刑烤打後,被打入與外界隔絕的冷宮,度日如年。
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求和親,昭君自請嫁匈奴。她向李萍道出了肺腑之言。她和陳三郎青梅竹馬,相愛很深。可皇上為了自己的歡樂和幸福,把他們活活拆散,三郎又戰死沙場。當她看見李萍傳遞進來的那張賜嫁的絹書,反覆思索了很久很久:戰爭,奪去了陳三郎的生命,她不願看見更多的人被戰爭奪去生命,不願看見更多的戀人們被活活拆散。停戰、講和、賜嫁,也許能換來人們的安居樂業和家庭幸福,所以她願意挑起這副擔子,使千千萬萬的青年男女活得幸福,她的夙願也就得到了滿足。
王嬙的心似一塊透明的水晶,沒有私慾,沒有雜念,識大休顧大局,比誰都站得高看得遠,說她是女中豪傑,實在並不過份。
吳貴妃利用王嬙的那道奏疏,使出渾身的解數,說服了漢元帝,在正式召見王嬙之前,下了一道詔書:「赦封王嬙為昭儀,賜嫁匈奴單于呼韓邪。竟寧元年正月。」
漢元帝在長樂宮召見王嬙。王嬙儀態萬方地走進大殿。漢元帝遠遠看見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段,早已感到詫異。走近前行過大禮抬起頭來,竟讓他大吃一驚,後宮三千佳麗,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她:說她有傾城傾國之貌,當之無愧。他凝神細想:確實從不曾見過她,為什麼這樣美貌的妃子,他竟然無緣消受,他獃獃看著她,似乎周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只有王嬙如廣寒宮中走來的嫦娥,讓人目眩神搖。
漢元帝陷進了感情的波濤里。王嬙真是太美了,用盡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句,也難形容出她的萬分之一。他平素柔情密意,憐花惜玉。今日看見王嬙,他才知道,事實遠非如此。如果要和王嬙在一起,才能算不虛度一生。
因為詔書已下,漢元帝把吳貴妃降為才人,把犯有欺君之罪的毛延壽廢為庶人,永遠不再起用。
迎親和送親的儀仗,整齊地排列在宮門外。匈奴單于呼韓邪春風滿面地同漢朝君臣告別,漢元帝眼中閃著淚花揮手和王嬙告別。王嬙在李萍的陪伴下,緩步登上了長行的氈車。
漢元帝:「呼韓邪單于,朕把舉世無雙的美人嫁給了你,你可知足?」
呼韓邪:「謝謝陛下的恩德!我要永保北方邊界的安寧,以此回報陛下!」
「你一定要善待你的閼氏,要是委曲了她,朕不會依的。」
「請陛下放心。我決定封她為寧胡閼氏,讓她永遠安康!」
「去吧!」
「再一次謝陛下!」
車輪滾滾,煙塵朵朵。王嬙揭開氈車的帘子,留戀不舍地看著窗外。李花未落,桃花又開了,楊柳也吐露出了新芽,道路兩旁,是一片奼紫嫣紅。
王嬙:「我們還會回來嗎?」
李萍:「你後悔了?」
王嬙:「沒有」
李萍:「我也一樣!」
春天啊,春天真美好。
王昭君到了匈奴被封為皇后。沒多久,呼韓邪單于死,其子按照匈奴的習慣,欲娶王昭君為妻。王昭君上書漢朝,要求回去。漢朝復書,命她「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王昭君在匈奴期間,生了1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兩個女兒,長女須卜居次,次女當於居次。在她出塞後的60年里,匈漢之間沒有發生過戰爭,昭君死後,她的女兒、女婿、外孫仍為匈漢友好出力效命。
王昭君在塞北人民心中,不僅是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也是一位平息匈漢戰端的天神。傳說她和迎親隊伍走到大黑河邊時,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人馬難行。王昭君取出琵琶,輕輕一彈,便風停雨止,冰化雪消,天上彩雲繚繞,地下鮮花盛開,大青山披上綠裝,大黑河清澈見底,還飛來無數百靈、喜鵲,迎著隊伍飛鳴翱翔。呼韓邪單于高興極了,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走遍陰山南北,每到一處,琵琶只要一響,那裡就一定會風調雨順,水草肥美,人畜兩旺。老百姓過上了安寧幸福的生活。
詩人張中素對昭君出塞和親之事,曾熱情歡呼:「仙娥今下嫁,嬌子自同和。劍戰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在這些傳說和詩歌中,可以窺見人民群眾對昭君有著美好的感情。現在,在內蒙古有十幾處昭君墓,這也同樣說明人民群眾從心裡歡迎王昭君,希望她能長眠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
在昭君墓前兩側,有兩排新建的歷史文物陳列室,展覽著一些有關王昭君的文獻資料、歷史文物、圖片和說明文字。其中有一首董必武同志題的詩:「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蔥,舞文弄墨總徒勞。」
我非常喜愛董老這首詩,這是對千百年來眾說紛紜的一個精闢的總結,也呼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
昭君故里行
郭進拴
盛夏時節,我們橫穿神秘莫測的神農架,經香溪源,來到了香溪河畔的昭君村。
我們的車子越過香溪上空的鐵索橋,沿著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左盤右旋便到了昭君村。我們沿著新修的曲徑長廊,在一位像昭君一樣俊美的村姑陪伴下,捷足先登上了撫琴閣,此時此刻,我的思緒翻湧,彷彿看到了一幅圖畫:淡淡的雲,輕柔的風,朦朧的月色,冷清清照著漢元帝的後宮。肌膚微豐,身材適度,一雙又黑又大的星眸,在細嫩若凝脂的臉盤襯托下,顯得光彩照人的王昭君,正懷抱琵琶,輕輕地彈著,那沉鬱悲傷的樂曲,如泣如訴,叫人心碎……
昭君村又名寶坪村,也稱明妃村。這裡秀峰重重,雲遊霧繞,青山映入綠水,村舍隱入叢林,風光綺麗,充滿了詩情畫意。這裡有昭君寨、望月樓、梳妝台、楠木井、珍珠潭、繡鞋洞、妃台山、昭君台等。在昭君村內,有一棵兩人合抱的參天大核桃村,相傳是昭君親手栽種的,樹下就是她家的宅地。在樹蔭掩蔽的地方,有一眼銅鏡般的圓井,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楠木井。相傳這口井是昭君所開,井上楠木作蓋,楠木鑲邊、墊底、護口,和一般的水井確實不大一樣。井水碧澄碧澄,象塊純潔無瑕的大寶玉,我們一到井邊,頓感涼氣襲人,喝幾口井水,更是清涼甘甜,勝過陳年的老香醇,暑氣頓消,疲勞頓逝,渾身涼爽暢快。
出昭君村,我們又來到了香溪河邊的昭君浣紗處駐足觀望,溪水碧綠透明,發源於大神農架。據有關史料記載:香溪一名縣前河。建陽、南陽兩河入之,合白沙、九沖河至城南始為香溪。相傳王昭君從小便生活在香溪河畔,她在進宮前,時常到溪邊浣衣、梳妝。由於她在溪水裡洗滌了香羅帕,致使百里溪水芳馨四溢,香溪也便由此得名。有一次,昭君對著明鏡般的溪水梳妝,偶而失落一粒珍珠在深潭裡,從此,這一灣碧水也就叫做「珍珠潭」了。至今俯視潭底,還彷彿可以看到一顆顆灼灼閃光的珍珠呢!更有趣的是:每當陽春三月、溪漲水暖的季節,香溪近岸的深水裡,便出現一種色如素絲、狀若團傘,只有銅錢般大的桃花魚,它一張一合,浮游嬉戲在碧水中。兩岸也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花瓣隨風飄落在溪水裡,是花是魚,真使人眼花繚亂。所以清人有詩描寫這種景象說:「花開溪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據說這是因為當年昭君應選入宮時,捨不得離開父母、鄉親和家鄉的山和水,時常獨坐溪邊,暗暗垂淚,淚水滴入溪中,便化為點點桃花魚了。可惜我們晚來了一步,沒有看到「花開溪魚生,魚戲花影亂」的美景。明年的陽春三月,我一定要早早趕來看桃花魚!
紅衣村姑甜甜地笑道:「和昭君望月樓相對的一塊綠洲,就是有名的『鯉魚困沙洲』。傳說很久以前,香溪河上游有一個深潭,一條鯉魚精潛藏在潭裡石洞內,曾幾次遇難,都得到昭君『放生』。為了報恩,在昭君離鄉時,鯉魚精躍入香溪,向下游去,欲與昭君同往。昭君領了鯉里精的深情,叫它留下。於是,香溪河水陡然消退,大鯉魚困在沙洲上,那金閃閃的魚鱗,就變成了一塊塊的油沙田,世代為人民造福。」
村姑講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而和我同來的陳雪先生觸景生情,講的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更是娓娓動聽、扣人心弦:
昭君原名叫王嬙,自幼和同村的陳三郎耳鬢廝磨,兩小無猜。那年春天,匈奴南侵,三郎淚別王嬙,奔上了殺場。王嬙也被選為皇妃。半年前,三郎戰死沙場的噩耗傳來,她一連哭了幾天幾夜,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眼淚流幹了,身上的血液似乎也快燒乾了。心成灰,人憔悴,她感到生活對她太殘酷了。為了打發時光,她以琵琶為伴,它為她消愁解悶,陪她苦度流年。
她不曾料到,幽怨的琵琶會給她帶來災難。深得皇上寵幸的吳貴妃曾用重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故意在畫像時把美若天仙的王嬙畫成了一個相貌平庸的女子。她怕琵琶曲引起皇上的注意,就令人將刑具一件件擺在王嬙面前,厲聲逼問:「你夜彈琵琶,情寄何人?「王嬙答:「村人陳三郎!」吳貴妃問:「此人現在何處?」王嬙答:「他已為國捐軀在沙場!」
王嬙從此被打入冷宮,度日如年。她連彈琵琶的自由也被剝奪了,面對黑洞洞的牢房,分不清月圓月缺、白天還是夜晚。她雲鬢散亂,衣衫不整,眼中閃爍著凄清的光芒。她恨這個誤人青春的宮廷!有朝一日她要是能離開冷宮,她要走出皇宮去過自由人的生活。
正是在王嬙與外界隔絕的這些日子裡,朝廷里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朝廷與匈奴單于爭戰了三年以後,終於停戰議和了,匈奴方面要求漢朝選定一位公主或妃子嫁給單于為妻。吳貴妃心中暗暗高興,決定把王嬙嫁給匈奴單于,拔掉這顆眼中釘。於是,她命毛延壽把王嬙的畫像作了修改,雖比以前漂亮,但仍在她那動人的眼睛上作了手腳,因為他既擔心皇上怪罪,也害怕皇上知道她的美貌反而會留在自己身邊。
誰知王嬙聽了這個消息,卻上疏自求嫁給匈奴單于。人們對她遠涉絕域,去飲血茹毛,經受漫漫黃沙的吹打不理解,紛紛勸她。王嬙長嘆一聲,道出了肺腑之言。她和陳三郎青梅竹馬,相愛很深。皇上為了自己的歡樂和幸福,把她們活活拆散,她極不情願地來到後宮。她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夠出去和解甲歸田的陳三郎長相廝守。可陳三郎戰死沙場,永遠也回不來了,她肝腸寸斷,萬念俱灰。在極度絕望中,又遭到吳貴妃的誣陷囚系冷宮,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樂趣。但是,她不能死,要活給那些不讓她活的人看看。當她看見李萍傳遞進來的那張賜嫁的絹書,反覆思索了很久很久:戰爭,奪去了陳三郎的生命,她不願看見更多的人被戰爭奪去生命,不願看見更多的戀人們被活活拆散。停戰、講和、賜嫁,也許能換來人們的安居樂業和家庭幸福,所以她願意挑起這副擔子,使千千萬萬的青年男女活得幸福,她的夙願也就得到了滿足。
誰知漢元帝在長樂宮召見王嬙時,遠遠看見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段,早已感到驚疑。待王嬙行過大禮抬起頭來,竟讓他大吃一驚,後宮三千佳麗,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她的!說她有傾國傾城之貌,當之無愧。他平素柔情蜜意,憐花惜玉,今見王嬙儀態萬方,如廣寒宮中走來的嫦娥,讓人目眩神搖。
漢元帝欲將王嬙留下,可王嬙說:「臣妾為了朝廷和黎民,情願永遠居住在那裡!」漢元帝說:「朕要是不放你去呢?」王嬙說:「天子一言既出,天下誰敢不尊?但是皇上如果失信於天下,又是為了一個女子,就會失去人心的。」迎親和送親的儀仗,整齊地排列在宮門外。漢元帝眼中閃著淚花揮手和王嬙告別。王嬙在李萍的陪伴下,緩步登上了長行的氈車……從此,她再也沒有回來。
昭君村的人們把故鄉和王昭君永遠聯繫在了一起。不用叩問歷史的門環,不用翻閱發黃的書頁,昭君故里的每一寸泥土裡,都蘊藏著思念她的縷縷鄉情。清悠悠的香溪水,像往常一樣汩汩地流著,王昭君還活著,她活在人們的心裡。故鄉思念她的深情凝固了,凝固成了一座規模巍然的「昭君寨」。那一幢幢仿古建築,飛檐挑角,朱棟曲欄,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精工雕刻的石欄,花磚鋪砌的平台,嬌艷怒放的鮮花,栩栩如生的昭君塑像,國內外名家的題詩作畫,更為昭君故里增光添彩,一字字,一行行,對王昭君的推崇、仰慕和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當我們離開昭君村的時候,那位俊美多情的村姑和我們依依惜別。她一再重複著一句話:「歡迎你們到明年桃花盛開的時候再來!」
我會來的!


※《智泉流韻》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峨嵋天下秀》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溫慶偉詩歌選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王國萍原創散文《六月我誕生了》
※《智泉流韻》主編郭進拴原創散文《阿里山拾情》
※《智泉流韻》主編郭進拴原創散文《焦古山春韻》
TAG:智泉流韻 |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謁范仲淹墓》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故鄉的桑葚》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剪羊毛》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掏螃蟹》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文學評論:《賈平凹《極花》讀後感》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二月二》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文學評論:《鐵凝散文讀後感》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文學評論《海子和他的詩》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三月桃花紅滿天》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文學評論《重讀《楊絳作品集》有感》
※主編推薦|《詩歌風賞》:袁嘉敏《秘 密》
※《詩建設》主編推薦|小雅《悼念張棗》
※《詩建設》主編推薦 | 方李靖《身體與讚美詩》
※《詩潮》主編劉川推薦詩人:盛興
※主編推薦|《漢 詩》:喻詩穎
※《草堂》主編推薦|陳翔《在國家圖書館》
※主編訪談系列:《揚子江》詩刊主編胡弦
※王小擰:「妖精」的普通生涯|《詩潮》主編劉川推薦詩人
※主編訪談系列4:《詩潮》主編劉川
※《弘揚國粹愛武中國》中華武林群英譜主編李新宏武術名家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