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十年後活得最痛苦的就是這類孩子!你還在這樣做?

十年後活得最痛苦的就是這類孩子!你還在這樣做?





周末帶小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裡有個三歲的小男孩,名叫噹噹。朋友特別熱情,我們進門剛落座,她就把噹噹的玩具箱拖出來,讓小笑隨便玩。別人家的玩具就是好玩啊,眼看著小笑看得眼花繚亂,一臉喜色。



突然,旁邊伸出來兩隻肥嘟嘟的小手,拖著玩具箱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說:「介系我滴,介些都系我滴。」

(

這是我的,這些都是我的。

)



「噹噹,把玩具放這給哥哥玩。」朋友發話了。



「介系我滴。」噹噹指著玩具說。



朋友說:「可是你得跟哥哥分享啊。」



噹噹堅持:「我不,介系我滴玩具。」



朋友說:「家裡來客人了,小主人就得要分享啊。」



可是噹噹還是不同意。



朋友可能覺得臉上有點掛不住,就批評噹噹:「你怎麼這麼小氣?這樣的孩子誰會喜歡?拿過來,給哥哥玩!」



孩子還是死死地抱著他的玩具,難過地低下了頭。



我趕緊說:「噹噹你喜歡玩捉迷藏是嗎?哥哥最會玩捉迷藏了,你們一起玩吧。」



兩個孩子都特別喜歡捉迷藏,不一會兒就已經玩得不分彼此了,再過一會兒,兩個小朋友自然而然地玩起了剛才還不願分享的玩具。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我家的孩子為什麼總是不願意分享?」而且,越小的孩子的媽媽對這方面就越在意,越焦慮,越執著。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提前焦慮孩子將來可能變成自私的人,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另一方面是出於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能夠表現出良好家教的私心。



可是我想問的是,孩子為什麼必須要願意分享呢?那些願意分享的孩子,有多少是真正能夠體會到分享的樂趣,又有多少只是迫於大人的壓力而一次一次「被分享」?



對我們大人來說,我們有沒有不願意分享的東西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願意分享職位,不願意分享愛人,也不願意跟親人以外的人分享金錢,我們不願意分享的東西太多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和小孩子的玩具根本沒有可比性,這些東西都太重要了,當然不能分享。







可是評判重要的標準到底在哪裡呢?



是誰來界定重要或不重要呢?其實,重要的標準就在每個人的心裡。我們所不願分享的東西,在孩子看來,遠沒有他心愛的玩具重要。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東西,在我們看來,也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不要忘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最最需要捍衛的就是爸爸媽媽的愛和屬於自己的玩具啊!



何為分享?我想,分享這個詞應該是快樂的、溫暖的,是能從心裡感受到愉悅和心靈滋養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給予,而不是為了面子或迫於壓力而做出的妥協。



天津港爆炸的時候,有很多網友跑去馬雲微博底下留言:「為什麼不捐款」,「首富就應該捐

1

個億」,「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寶了」……



你有錢,你就該捐款,你錢多,你就得分享。不然,你就是自私,就是沒有良心,就是道德敗壞。



這是什麼神邏輯?



而我們家長,卻也如出一轍地用道德給「分享」套上枷鎖,用來逼孩子就範。



「快分享,不然就是小氣鬼」、「不分享不是好孩子」,「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太自私了!」……這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孩子都錯亂了:這不是我的東西嗎?「我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我的」為什麼一定要變成「大家的」?








從兩三歲開始,孩子會進入物權敏感期,也就是所謂的「我的我的全都是我的」小霸王時期。在這一時期,孩子會下意識地護著自己的所有物,不肯和別人分享,有時候甚至是父母也不行。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而且非常寶貴,如果處理得好,孩子將來會擁有清晰的人際界限,懂得尊重別人,也敢於表達自己。所以家長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過早的要求孩子分享,因為它只會傷害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是有技巧的,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



一、理解並接納孩子的「自私」行為。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理解孩子的「自私」行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她自私、小氣,這樣的標籤會被孩子內化為「我就是自私、小氣的人」,而逐漸無意識地朝著這方面發展。



二、交換和輪流玩。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與其一味要求他們去分享,不如教給他們具體的解決辦法。比如說設定時間輪流玩,以及與別人換著玩。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我們要一遍遍地告訴孩子規則和秩序。



交換和輪流玩,不僅能讓孩子解決當下的困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慢慢體會到大家一起分享的樂趣。當孩子自己體驗到了分享的快樂,自然而然就會樂於分享。



三、發展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就是換位思考,是情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加入同理心的培養。在分享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這樣問:「小朋友如果把所有的玩具都自己玩,你開心嗎?」孩子肯定會搖頭,然後再告訴他們「所以如果你自己霸佔玩具,別的小朋友也會難過啊」。教孩子將心比心,孩子長大後,就更能理解別人的做法,減少誤會和衝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分享的時候,大家一起玩兒,其樂融融,獨佔的時候,會遭到反感、疏遠。讓孩子體驗這兩者的不同感受。這裡很關鍵的一點是,要讓孩子自己感受,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家長自作聰明地引導:「看,小朋友們都不跟你玩了吧」。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為了逃離難堪的處境,而停止內省思考,變為外向反擊:「不玩就不玩,我還不願意跟他們玩呢。」



五、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想讓孩子分享,就多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鼓勵也有技巧,不要說:「你願意分享玩具,我太高興了」,因為此時的焦點應該放在「分享」會讓他感覺好,而不是讓我們感覺好。可以這樣引導:「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你很開心吧?」



六、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


孩子們發生玩具之爭,家長不要第一時間衝到前面。很多時候,孩子是可以通過協商、合作來解決問題的。這個過程也是他們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七、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分享。


強迫分享會阻礙「分享意識」的健康發展!只有得到足夠尊重的、可以充分表達自己意願的孩子,在感到安全的時候,才會開始願意分享。



有時候小朋友到我們家玩,會問我,笑笑媽媽,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我從來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告訴他:「這個玩具不是我的,是笑笑的,你去問問他吧。」


得到尊重的小笑同學也會很爽快地回答「隨便玩」。



當然,即便到現在,小笑同學也還是會有一些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但孩子無論是出於喜愛玩具本身,還是因為環境或心情的因素,就是不想分享,我都不會強迫他,而是教會他如何禮貌回絕。



我們身邊已經有太多習慣性「

Say Yes

」的人,他們不懂拒絕,不敢爭取,幸福感一點點被蠶食卻無力自拔。我不希望我們的孩子有一天也喪失了「

Say NO

」的能力,變成一個自己痛恨的「老好人」。



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希望你能蹲下來,抱抱他的肩告訴他:「沒關係,你可以不分享的。」


作者簡介

每周微課特邀作者:

簡尋

曾經的省級媒體主持人、記者,現在的朝九晚五公務員。2012年開始研究心理學和親子教育,正面管教踐行者。公眾號:簡尋在此(

ID:jianxunzaici

)。聽我和你說說,養育孩子的那些事兒。




↓↓↓猜你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微課 的精彩文章:

這6幅漫畫,說盡了多少親子關係,發人深思!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知道的漢字背後的故事
暑假到底上不上課外班?聽聽北大媽媽怎麼說
孩子在家就能學好畫畫,就是這麼簡單!
高智商兒童的22個特徵,你家孩子中了幾條?

TAG:每周微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類媽媽看似很「壞」,卻是孩子最需要的,尤其是家裡有兒子的
常吃花生有三大好處,但是對於這類人來說,最好一口也別吃!
這樣養胃很多人都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這類人,這樣做反而不好
這類兵器太可怕!只見一道光,不知是啥,只要肉一疼,那就等死吧
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心梗!除非你滿足這五個條件,而這類人最危險!
這五種孕媽生孩子會很快,看看你屬不屬於這類的呢?
沒你想像的那麼好:苦瓜有好處 但這類體質就別再吃苦瓜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男孩子還是少玩奶媽這類的遊戲角色,不然是要被的
這類的媽媽不僅自己累而且更容易培養出叛逆的孩子!希望你不是!
七類爸爸對孩子傷害很大!希望你老公沒在裡面,尤其是最後這類!
都說「窮的吃土」,這類孩子真吃過土,但卻不是因為窮的
都說母乳好,但是這類媽媽千萬不要給孩子餵奶……
這類寶寶雖然很折騰人,但是以後會很聰明,媽媽別煩惱了,好好養
不管說啥都懟你一下,你身邊也有這類杠精嗎?
不打不罵卻最招孩子痛恨的這類家長是你嗎?
愛喝菊花茶的人,這4好處早已在路上,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碰!
辣椒雖好,但是這類人千萬別再吃了,否則「後悔」就來不及了
「喝酒臉紅」就是能喝?其實我們都搞錯了,這類人才是最能喝的!
這3類孩子讓老師比較頭疼,如果你家有這類娃,還是儘快改正吧
只要帶這類特徵,就說明你的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