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今日小暑,據說小暑這樣去泡腳的人,身體都不會太差

今日小暑,據說小暑這樣去泡腳的人,身體都不會太差

今日小暑,大家都在說:熱啊熱啊熱啊!避暑避暑避暑啊!……但小方提醒大家:暑天不避暑,暑汗賽黃金。怎麼講呢?

「暑」字上下兩「日」,中間為「土」,火能生土;一撇右旋,實乃天道。「暑」字詮釋了自然界一段特殊的時空狀態,乃至它對生物的影響:暑期是動植物生長一年之中的最重要時段,暑期的炎熱是人身心細胞生長更替的必要條件,排斥炎熱即是否定生長。

看不明白的別急,《黃帝內經》講了個道理,到夏天的時候萬物是向上向外發散,人體內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來了,它失去了根基,但如果你吹著空調,毛孔關閉,病走出了骨髓,卻不能排出身體,就會在骨之外、皮之內遊盪,所以感覺渾身那麼酸、那麼難受,坐不好,躺不下。

所以,夏不炎熱,不出透汗,秋冬必然寒涼,為今後的血栓、中風、痴獃等一系列瘀阻之證埋下禍根。因為暑期是萬物生長的季節,避暑是逆「天」而行。

怎麼辦?把毛孔打開!使酸性的汗液走出去,使身上的毒氣和味道散發出去。(散發的辦法後文會說,切勿望文生義,暴晒妄動哦~)

避暑有三害,個個都入髓

而且,從大暑開始,我們要連續接受異常的三段氣候,即是「夏行秋令」、「秋行冬令」和「冬行春令」。氣候的錯位必然帶來流行性的疾病,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大暑至小雪四個月,以瘀阻為因的心梗、腦梗會成為主證;小雪至大寒兩個月,以心氣不足為因的心衰、腦梗、腦溢血會成為主證。所以,小暑天養好不但是當時好,還是為了以後好。

暑期避暑,危害有三:

一是熱邪不出,內外熱邪勾結,心焦、肉酸、氣短、皮粘等諸多不適纏繞周身;

二是熱邪壅阻,外遭風寒,常患熱傷風感冒;

三是體內陽氣不足,身心不長,表現為秋冬心寒,四肢不溫。

拿古代的人來說吧,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值得尊敬的皇帝。可是卻都忽視了一個定律——暑天不避暑。

「康乾盛世」是清朝茁壯生長的暑期,也正在這個時期,三位睿智的皇帝卻做同一件蠢事,即是建設皇帝的避暑山莊。康熙、雍正、乾隆修而未住,創造了康乾盛世的佳話。康熙的繼承人嘉慶住進了避暑山莊,據說是被雷劈死,開始了大清朝的衰落。

雖然說大清的衰落政經文的各種原因都有,不能怪在這個避暑上,但歷史有許多巧合,可是究竟宇宙真相,只有因果必然,沒有巧合。

回到養生上來說,今年公曆7月7日才到小暑,可是在今日之前的小滿,我們似乎提前45天進入了暑期,人們將此比作「桑拿天」。聖人講好壞的分別皆由心造,暑期的提前和延長,是難得的機緣。

對此,我們時令養生人,非但不感到熬煎,反而歡喜迎來了不可多得的機緣和盛宴。「暑夏病無根。」特指這樣的時空,病邪向外發散,是人祛病的良機;借天力將病拔出,不亦樂乎。

所以我們講:秋冬的病往往是夏天播種的;夏天播種秋天的疾病,也會播種秋天的健康和充實。暑夏在身心播種了充足的陽氣,秋天心曠神怡,肌肉充滿活力,氣色如白絹裹璞玉;如果種下寒涼,秋天腸胃虛寒,肢體萎軟,面色青灰。

暑期這麼重要,我們要怎麼過?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當然有啦!文章開頭不是說要排除酸性汗液嘛!

當然,把毛孔打開不是要求大家去太陽西下暴晒,也不是要求大家去做劇烈運動,畢竟出太多汗會讓血液更加粘稠,增加心臟的負擔。我們國醫大師健康推薦大家,在此不避暑、排除暑濕的方法:泡腳。

據說小暑泡腳的人——身體都不會太差

《黃帝內經》云:聰明的人沒有病就去養生,因而不會生大病。愚蠢的人不養生,等到有病才去治,好象敵人來了才想起打造兵器,渴了才去挖井,豈不太晚了嗎?所以,聖人不治已亂治未亂,不治已病治未病。

晚上泡腳,養腎補血

晚上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水溫控制——水溫以40℃~45℃為宜。可以先用手試試,糖尿病人保險起見,可以用溫度計做測量。

泡腳的竅門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代表著腎寒。

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代表著氣虛。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

水中放鹽:治便秘,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水中放醋:治腳臭,祛除腳臭、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治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 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乾薑:治風濕骨痛、怕冷怕涼。乾薑溫中散寒、回歸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緩解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泡腳禁忌

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一般在40℃~45℃為最佳,泡10分鐘左右。

糖尿病患者,千萬得留意水溫;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

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小暑來了,接下來就是三伏天、大暑天、秋老虎……對有些人或是炎熱的熬煎,對時令養生人來說,是天賜良緣。天地給了我們更加豐厚的生長條件。

★添加方法★

招募人個人微信二維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腳 的精彩文章:

三伏天花椒水泡腳,祛濕效果竟然這麼好!趕緊告訴家人!
男性泡腳可補腎,這個時間泡才有效
松針茶的好處以及泡腳的功效
泡腳!祛濕排毒,預防疾病的好方法
泡腳法治療慢性胃炎,你知道嗎?

TAG:泡腳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兒是小暑,吃什麼應時應景,開胃又爽口?會吃的人不多啊!
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小暑已經來了,你那是啥天氣?
今日小暑,這個夏天,你還好嗎
明日小暑,不懂吃就虧了,這些食材常吃,賽過吃人蔘
小暑多吃這道消暑菜,口味清新,下飯下粥還不怕胖,夏天吃最合適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今年大暑是哪天,是最熱的時候嗎?
「淋了小暑頭,45天不放牛」,這俗語啥意思,今年小暑啥時間?
小暑來了,能曬就曬!
小暑的來歷是什麼 小暑習俗有哪些
今天小暑,一定要吃這個湯,只要簡單幾步就好,清熱爽口鮮得很!
小暑將至,這4個關切記要養好,不然很傷身體
小暑過後,三伏天就得用這餡包餃子,清熱去火,全家人都愛吃
小暑時節,這菜最養人,清爽不油膩,清熱又解暑,全家都適合
小暑到,濕氣更重,若是這樣「坐」,勝吃人蔘大補藥!
小暑來了!夏天做好這幾樣 小暑養生過六關
小暑小暑上蒸下煮,全年最熱的時節很快就要來了
今兒是小暑,吃什麼應時應景,開胃又爽口?
小暑時節多喝它,一碗能煲一鍋,清熱解暑,每天一碗,健康又涼爽
小暑節氣後,這粥要多喝,清涼解暑,安神助眠,一覺睡到大天亮
一年過半,便是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