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竟然不含維生素C?
(本期科普聯動窗欄目文章來源:百科知識,作者:段梅紅)
最近,一位朋友發來了一篇小文《這四種食物竟然不含維生素C》。其實,此文是舊文一篇,只是「好像沒看到其他的解釋,真的是這樣嗎?」
還真是這樣!
此文應來自日本WooRis網站,「這四種食物」分別是酸梅干、雞蛋、魚料理和大豆。WooRis為它們做了如下的點評:
酸梅干口味酸爽,但它的維生素C含量為0。一般我們會認為酸的食物維生素C含量豐富,但事實上,酸爽的口感是因為檸檬酸,而並非維生素C。不過,檸檬酸可以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
雞蛋富含蛋白質,營養物質豐富,不過這些營養物質中並不包括維生素C。
魚料理是日本料理的代表,沙丁魚、鰹魚、秋刀魚等魚類中均不含維生素C,即便有些魚中含有維生素C,其含量也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計。
大豆也不含有維生素C,以大豆為原料製作的豆腐、納豆、黃豆粉等營養豐富的食品中亦不含維生素C。但是毛豆卻是維生素C的寶庫,煮過的毛豆每100克含維生素C為15毫克。同時,由於毛豆中的維生素C是由澱粉轉化而來,所以即便加熱也不會破壞維生素C的結構。可以多吃一點毛豆哦。
其實,如果你在「中國食物成分表」中查找就會發現,無論是酸梅干一類的雪梅、九制梅肉、梅脯,還是紅皮白皮的雞蛋,無論是大豆,還是沙丁魚,甚至是高貴的鱈魚,它們的維生素C含量均為「-」或「…」,即「沒有確定數值」或「未檢出」。
「沒想到」是因為「想當然」
文章標題用「竟然」二字,顯而易見是「沒想到」。其實,之所以「沒想到」往往是因為「想當然」:維生素C是重要的營養素,雞蛋魚類這麼好的食物怎麼會不含呢?
事實上,上述四種食物「竟然」不含維生素C「竟然」是正常的。
酸梅,也叫青梅、梅子,因為鮮果太酸,很少鮮食,主要用來加工成果脯、蜜餞等食品。酸梅干就屬於這類食品。由於加工過程中需要晒乾,所以維生素損失較多,損失最大的就是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怕光怕熱。由於這類產品不僅添加了糖,還藉助鹽、香精、甜味劑等製造出了酸甜鹹的獨特口味,是十分受歡迎的小零食。
雞蛋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最為接近。雞蛋的蛋清中含脂肪極少,98%的脂肪都存在於蛋黃中。雞蛋的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品種也較為齊全,包括所有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但就是「任性」地不含維生素C。雞蛋被稱為「全營養食品」,缺乏維生素C是雞蛋「全營養」的唯一「短板」。
魚類含有1%~10%的脂肪,主要存在於皮下和臟器周圍。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均為脂溶性維生素,魚油和魚肝油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也是維生素E的一般來源。但魚類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低。
大豆可以生出維生素C
大豆雖屬植物性食物,但蛋白質含量高達35%左右(畜禽肉為20%左右),而且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屬於優質蛋白質,所以大豆被稱為「植物肉」。
之所以把大豆單獨列出是因為大豆的獨特性。作為干豆,大豆幾乎不含維生素C,但一旦發芽成為豆芽後,維生素C含量可明顯提高,可達每百克20毫克。這是因為,大豆在發芽過程中,其所含的澱粉水解為葡萄糖,可進一步合成維生素C。
豆芽,在我國百姓的餐桌上是再普通不過的蔬菜了,它還有個美麗吉祥的名字——如意菜,因為它的樣子十分像一柄如意。作為蔬菜,豆芽在戰國時期就已誕生了,史載名稱為「黃卷」,傳說當時主要作為藥用。我國有關食用豆芽的最早記載出自南宋時的《山家清供》,書中記有豆芽的製作方法:「以水浸黑豆,暴之及芽,以糠秕置盆內,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復於桶,曉則曬之,欲其齊而不為風日捐也。」當時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鵝黃豆生。算來,豆芽菜的菜齡已有800多年了,至今仍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菜。
在所有的蔬菜中,大概沒有比豆芽的生長期再短的了,從「種」到「收」也就一個星期左右,還不用土壤和肥料,更不需要辛勤勞作。而它奉獻給人們的營養卻是非常豐富的,除了粗蛋白和氨基酸,還有鈣、鐵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豐富的維生素C。
缺乏維生素C會引發一種營養缺乏病——壞血病,臨床上的典型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皮膚瘀點、淤斑,嚴重時全身性出血。16世紀前後,壞血病曾大規模流行。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黃豆芽不僅是一道菜,還被日本、美國列為惟一的國防戰備菜。為什麼一道菜會上升到如此高度呢?那就講一個豆芽與戰爭的故事吧。
歷史上,日俄曾在我國東北旅順有過一次交鋒,結果俄軍慘敗。雖然俄軍兵強馬壯,但由於時至冬日,俄軍食物中只有麵包、香腸、鹹肉之類,缺少蔬菜,近2/3的士兵患上了壞血病,無法參加戰鬥。東北是大豆的故鄉,俄軍的倉庫中堆滿了黃豆,但他們不懂黃豆可以發芽吃。而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除了炒黃豆,他們還會發豆芽。
從某種意義上說,俄軍是被維生素C打敗的。這也就不難理解黃豆芽的「軍事戰略」地位了。許多蔬菜都受季節和氣候影響,但豆芽菜一年四季都可製作,而且價廉物美,確實難得。
當然,豆芽不光有黃豆芽,還有綠豆芽、黑豆芽、碗豆芽等等。
毛豆,別可勁兒吃!
日本網站那篇文章很「貼心」,對每種「不含維生素C」的食物都給出了應對之策。給大豆的應對之法是「多吃一點毛豆」,因為毛豆是「維生素C的寶庫」。
這裡有兩個需要澄清的問題。
第一,黃豆、黑豆、青豆統稱為「大豆」,屬於「干豆類」;毛豆雖也是豆,但屬於蔬菜中的「鮮豆類」。兩者並非同屬。
第二,毛豆雖然富含維生素C,但毛豆可是蔬菜中的「能量高手」!
夏日裡的大排檔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兩瓶啤酒,一盤烤串,一碟毛豆。很多人認為,肉串是動物性食物,熱量高,毛豆是植物性食物,兩者搭配既營養又好吃。
這樣定義毛豆的人大概不在少數。曾有一對患有糖尿病的夫婦,覺得毛豆是蔬菜,二人便把毛豆當零食吃,結果血糖不降反升。這是為什麼呢?
植物性的蔬菜確實能量不高,但毛豆是個例外,每百克毛豆所含能量高達123.0千卡,遠遠高於其他鮮豆類蔬菜(如荷蘭豆27千卡、四季豆28千卡、豇豆29千卡)和其他種類蔬菜(如白蘿蔔21千卡、茄子21千卡、紅辣椒32千卡、冬瓜11千卡、大白菜17千卡、油菜23千卡、菠菜24千卡、藕70千卡)。另外,毛豆中的脂肪含量也比較高,每百克為5.0克,而我們平時常吃的各種蔬菜的脂肪含量絕大多數都在零點幾。
再有一點,毛豆是那種可以玩兒著吃的食物,看著電視聊著天兒,不知不覺中就能在桌上堆出一座「小山」。若經常這樣,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毛豆千萬別敞開吃。
維生素C最好來源——新鮮蔬果
維生素C在什麼食物里最為豐富呢?
維生素C最好的食物來源就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要求,每人每天應攝入300克~500克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佔1/2;每人每天應攝入200克~350克的新鮮水果,且不可以果汁代替。
對照算算,你做到了嗎?
小名片
重要公告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科普中國微平台《科普聯動窗》欄目從3月2號開始就正式上線啦!!本欄目服務於科普中國微平台各合作入駐機構,將持續更新,挑選各地科協、科普科研入駐機構的優秀內容進行推送,實現科普資源共享互推。同時,科普君也將藉此契機,為讀者朋友們挑選更加豐富、有趣、全面的科學知識。也歡迎各入駐合作機構毛遂自薦,踴躍供稿哦!供稿投稿請看以下聯繫方式!期待您的來信!
編輯:魯凡英
點擊展開全文


※趣味科學: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髮際線?
※免疫系統為什麼會攻擊自身組織?
※為什麼老人上床睡不著,坐下打瞌睡?
※益生菌真的是「萬能葯」嗎?
TAG:科普中國 |
※蘋果含維生素C很低,這些才是維C食界的「大佬」
※有湯臣倍健維生素C片和這些食物,不怕缺少維生素C!
※什麼水果含維生素C高?
※黃瓜維生素含量高,卻不能和這些高維生素食品同時食用!
※維生素C可以減肥嗎?哪些水果里維C含量高呢?
※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隨便吃嗎?
※蝦+維生素C=砒霜?
※不是維生素C,它可能是糖尿病最缺的一種維生素!
※美白皮膚 青棗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
※保健品維生素,跟藥物維生素,有什麼不一樣?
※維生素C可以減肥嗎 維C含量高的水果
※最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果你缺少維生素,那麼可別錯過它們!
※什麼?糖尿病竟然和維生素D有關!
※2類食物含有大量維生素C,別只知道吃蘋果
※維生素C不是越貴越好 維生素C的功效與作用
※口腔潰瘍,補充B族維生素B還是維生素C?大多數人都弄錯了
※維生素e真的能祛斑嗎?原來維生素e竟然有這麼多的作用!
※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等微量元素,那孕婦可以吃嗎?
※不太正經的維生素——維生素U
※醫生讓你買的根本就不是魚肝油!而是維生素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