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隨手按按這三個穴位,保護心臟防打盹!
夏季還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天養生還要特別注意預防「夏打盹」。人體上有三個穴位,可以養心、祛濕、防夏打盹,堅持按摩,勝過吃任何補藥!
夏季常按的3個特效穴位:內關穴、承山穴、百會穴
01.內關穴
功效:養心、保護心臟
內關穴的位置:內關穴位於手腕部內側,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
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率過速或過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具體操作: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如感到心悸,可迅速按壓內關穴,直到心悸消失,並隔日重複一次,以加強和鞏固療效。
夏天養心、保護心臟其實不用做的太做複雜,僅需堅持按摩內關穴即可做到。
我們人體有著一套非常完整的免疫系統,外邪要想入侵人體,就必須衝過重重關卡,而內關穴就是守護人體「內城」的關口。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是守護心臟的一個重要關口。因此,常按內關穴對心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對治療心、胃疾病以及神經性疾病都有明顯的效果,能寧心安神、宣痹解郁、寬胸理氣、宣肺平喘、緩急止痛、降逆止嘔、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等。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按摩內關穴還有補心健脾的功效,可以幫助人體祛除心脾邪火。按摩內關穴如打開城門,讓心中的苦悶之氣、脾胃上逆之氣從此離開。常按內關穴可以說是補瀉兼得,心律不齊的人可以經常按摩、針灸這個穴位。
02.承山穴
功效:祛除濕氣
承山穴的位置: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這個位置,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間。
經常按摩此穴能舒暢同一條經絡上的經氣,散寒祛濕,還能舒筋活絡、壯筋補虛,對緩解腰背疼痛、腿疼轉筋、小腿痙攣等效果良好。
具體操作:
1、點按法:承山穴按上去會非常酸痛,所以,手法一定要輕柔,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每天可點按1-2次,每次10-20分鐘,點按時由輕到重,力量均勻。
2、承重法:隨意站立,雙手在胸前環抱,腳跟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腳掌前三分之二處,這樣一來,受力部位正好是位於小腿肚子上的承山穴,也可起到按摩的作用。
承山穴是祛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
而在按揉該穴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預示著陽氣生髮,濕邪減少。
游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濕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癥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03.百會穴
功效: 預防夏打盹
百會穴的位置: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交會之處。
經常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預防夏打盹。
具體方法: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覆5次。
百會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百會穴是全身陽經和督脈陽氣交匯處,常按此處可以疏通經絡,提昇陽氣,讓全身氣血通暢。
中醫認為,夏天重在養心,還需要祛除體內的濕氣,預防夏天打盹的情況。人體上正好有三個穴位,可以分別養心、祛濕、預防夏打盹,經常按摩,一整個夏天都不會生病啦!


※你以為阿莫西林是萬能葯啊!別再亂吃了!抗生素並不等於消炎藥!
※夏天中午不管再忙也不要忘記這件事,降壓、免疫、趕走抑鬱!
※粥里放它,對孩子危害究竟有多大?這些煮粥禁忌,你知道多少?
※別再用水煮飯了!換成它來煮,三高降了,便秘也沒了
TAG:岐黃之約 |
※想解除春困秋乏夏打盹的「魔咒」,就按這個穴位
※春困、秋乏、夏打盹,總是覺得睡不醒就按這個穴!
※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些個貓一年四季「睡不醒」!
※春困秋乏夏打盹,這是病,得治!
※春困秋乏夏打盹 今年預防春困就靠它們了!
※「春困秋乏夏打盹」 春季總犯困真是季節導致的嗎?跟您聊一聊有關睡眠的那些事兒!
※如何擺脫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困擾
※手繪·小清新·背景圖: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三月份。嘿!
※春困秋乏夏打盹,吃點啥才不犯困?
※為什麼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天?
※搞笑GIF:春乏秋困夏打盹,這樣的同桌還有救嗎?
※春困秋乏夏打盹,8個瑜珈動作趕走「瞌睡蟲」
※春困夏乏秋打盹,精緻女人如何拯救這困頓的日子?
※春困夏乏秋打盹,論「冬眠」的正確姿勢
※春困、秋乏、夏打盹,咋辦?每天幾分鐘生髮陽氣、解一身睏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睡不醒,很能睡,是病嗎?
※春困秋乏夏打盹,8個瑜伽動作趕走「瞌睡蟲」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原來都是脾虛在搗鬼!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身體和靈魂勢必有一個在床上
※春困秋乏夏打盹!吃點啥才不容易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