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夜班會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本周回顧,個性化癌症疫苗獲重大突破,抗癌效果通過臨床驗證,安全且效果明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警告吃胎盤可能將感染傳給新生兒;夜班會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連續4年幾乎每天工作17小時,85後女博士一年內連發Cell和Nature;百濟神州的PD-1抗體BGBA317被巨頭新基「選中了」,迪安診斷實控人減持832萬股、套現2.6億;第三方醫檢機構「金域檢驗」首次衝刺 A 股 IPO 成功過會,主板上市在即;亞洲八大生物集群,中國第四次蟬聯榜單之首……更多資訊,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
產業動態
1
先聲葯業任晉生:「求葯若渴」的我們,選擇了這「三條途徑
22歲的先聲葯業曾經創造了多個業內的「前所未有」。公司擁有多款全球首個以及國內首個上市的藥物。2007年,先聲葯業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化學生物葯公司。對於在醫藥行業飛速發展和變革的今天,先聲葯業究竟制定了怎樣的戰略來應對,任晉生給出了他的回答:1)擴大和跨國公司的合作;2)聚焦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科技趨勢;3)用開放式的百家匯接近更多小型創新團隊。
2
迪安診斷:實控人曾一夜身家68億,這次減持832萬股、套現2.6億
在2015年股災之前,迪安診斷通過行業整合站在了基因檢測和互聯網+的風口,公司股價實現了翻番,佔38%股份的董事長陳海斌一舉身家億萬。2017年7月3日,迪安診斷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海斌6月30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1%,減持均價為31.39元/股,套現約2.6億元,迪安診斷股價應聲下跌5%至29.95元/股。
3
14億美元!百濟神州的PD-1抗體被巨頭新基「選中了」
7月5日,據百濟神州官網消息,公司與製藥巨頭新基(Celgene)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和商業化百濟神州的PD-1抗體BGB-A317,用於治療實體腫瘤。該合作將涵蓋美國、歐洲、日本和亞洲以外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百濟神州仍擁有 BGBA317 用於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開發和商業化全球授權,以及在亞洲 (日本除外)開發和商業化 BGB-A317用於治療實體腫瘤的授權。此外,百濟神州將接手新基公司在中國的運營,擁有新基公司在中國獲批產品的獨家授權,包括 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瑞復美(來那度胺)和 VIDAZA注射用阿扎胞苷。
4
GEN:亞洲八大生物集群,中國為何能蟬聯第一?
2017年7月3日,GEN公布了亞洲排名前八的生物醫藥集群,中國再次毫不意外地登上了榜單之首。據生物探索所知,這是中國第四次蟬聯榜單之首。在本榜單的五項評比指標中,除了在知識產權方面中國排在第四名,中國囊括了其中四項第一,研發投入第一:4088.29億美元;公司數量第一:高達7,500家;就業崗位數第一:250,000+ ~2,882,903個;2016年IPO第一:11家,30.47億美元。毋庸置疑未來亞太地區生物技術產業領跑者仍然是中國。
5
全都是「黑科技」!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公布,液體活檢入選
6月26日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的技術、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的「人工樹葉」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入選。此榜單由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誌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能否在解決全球重大挑戰中發揮作用被視為評選的首要標準。入選的新型技術均在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產業轉型和保護地球環境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評選委員會同時對入選技術的成熟程度進行評估,以期幫助其在今後3至5年內得到推廣。
6
耗材「兩票制」不搞了,江蘇省打響全國第一槍
6月29日,江蘇省兩票制文件正式出台了。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最終版的文件中刪除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用耗材和檢驗檢測試劑集中採購中推行『兩票制』」。這是一個小小的變化,可能很多人並未發現。但這個變化,也給業界帶來了新的猜想,有圈中人與作者交流,認為江蘇耗材不會再搞兩票制了。那到底會不會搞呢?江蘇省的兩票制文件,的確是沒有再提「醫用耗材和診斷試劑集中採購中推送兩票制」。基本可以判斷,至少在近期內,江蘇全省範圍內的耗材、試劑兩票制是不計劃搞了。
7
2017年大學生畢業薪酬排名出爐,63所高校畢業生月薪過萬!
日前,人工智慧公司IPIN發布了一份2017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榜單通過分析全國2000多所大學及1000多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計算出各高校畢業生畢業五年後的平均薪酬。這份數據非常詳細地展現了我國各大學的就業現狀,從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參考。根據這份薪酬數據,前100名高校的畢業生畢業後5年平均月薪為10602.05元,排名前63的高校畢業生月薪均超過10000元,相比去年的39所「萬元戶」高校增長62%。
8
中檢院發布《2016年生物製品批簽發年報》,血源篩查用體外診斷試劑
7月4日,CFDA官網公布了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制定的《生物製品批簽發工作不斷完善 製品質量穩定可控——2016年生物製品批簽發年報》。自我國實施批簽發制度以來,批簽發體系持續改進、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國批簽發製品的生產規範性較好、質量穩定可控。2016年,簽發疫苗3949批、約計6.46億人份;血液製品4025批,約計5927.80萬瓶和血篩試劑836批,約計8.78億人份。
研究進展
1
兩篇Nature同時發表:首次!個性化癌症疫苗的抗癌效果通過臨床驗證
7月5日Nature上在線刊登的文章首次報道了根據個人特定的癌症突變定製的疫苗能夠在少數患者中成功地避免腫瘤複發。這兩篇論文確實有力地表明了病人從臨床試驗中獲益。
2
癌症如何擴散?他們把老鼠「透明」了看
癌轉移是很多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手術治療、放化療最不想碰到的糟糕狀況。為了防治惡化,我們需要在早期檢測、定量潛在的轉移細胞。近期,日本東京大學、RIKEN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想出一個妙招:通過特殊的化學處理,讓小鼠全身、全器官實現高度透明化,藉助捕獲癌細胞表面的熒光蛋白觀察、記錄癌轉移過程,且解析度達到單細胞水平。「這一研究展示了對全身、特定器官實現單細胞解析度成像效果的可行性。」文章通訊作者、東京大學和日本RIKEN研究所定量生物學中心教授Hiroki Ueda肯定道。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5日發表在《Cell Reports》期刊。
3
連續4年幾乎每天工作17小時!85後女博士一年內連發Cell和Nature
一名年僅29歲的生物學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細胞》發表了論文,周圍的人都覺得她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可以去國外知名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但她選擇了延遲畢業一年,繼續完成手裡的研究。僅僅時隔8個多月,也就是2017年7月6日凌晨,她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發表論文。就連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創始所長、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雷蒙德?斯蒂文斯教授,也忍不住打趣問她,人生還有什麼值得興奮的事情。這位年輕有為的博士,就是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的華甜。
4
吃胎盤不僅沒奇效,還可能將感染傳給新生兒
由人類胎盤加工乾燥而成「紫河車」是一種具有幾百年歷史傳統中藥。不過,食用胎盤並非國人的專利。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新媽媽們食用自己(和孩子)的胎盤也成為一種流行。儘管聽上去有些重口,但是倡導這種做法的人認為胎盤是極好的補品或良藥,具有預防產後抑鬱、增加母乳產量等功效。但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的一項報告對此發出警告,母親食用胎盤可能會使新生兒發生細菌感染的風險。
5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晚上不睡,白天作廢。江湖上的這句老話不無道理,但晚上不睡的後果,這句老話貌似說得太簡單了!這種作死式行為很可能會導致DNA損傷修復減少,久而久之,可能引發癌症。最近,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 Parveen Bhatti教授團隊在BMJ子刊《職業與環境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1]。Bhatti教授發現,相比於晚上睡覺的人,晚上工作的人DNA損傷的修復程度非常低,僅是晚上睡覺的人的20%左右。這意味著,長此以往,晚上工作的人體內的DNA損傷會越積越多,患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大大提升。
6
Nature上演「爭議大戲」: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115?125?
長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研究方向,延年益壽似乎也是很多人的一個夢想。從1990年開始,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逐年上升。隨著長壽老人數量的增加以及動物模型研究(通過基因或飲食調節延長壽命)的樂觀結果,讓很多人認為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但是,2016年一篇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文章卻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來自於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Xian Dong、Brandon Milholland和Jan Vijg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人類壽命的上限就沒有增加。文章一出,爭議四起。6月28日,《Nature 》期刊「BRIEF COMMUNICATION ARISING」專欄連出5篇評論, 5個不同研究團隊正式對這一結論發表爭議和討論,Jan Vijg團隊也對此一一給出辯駁。
7
7篇論文、2篇綜述!當「魔剪」CRISPR遇上幹細胞,會撞出什麼火花?| Cell特輯
自發現以來,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研究者們操縱基因組的能力。近日,Cell雜誌推出CRISPR特輯——Gene Editing in Stem Cells,用2個SnapShots、2篇綜述以及7篇論文,回顧了近階段基因編輯技術與幹細胞之間「擦出的火花」。Cell Stem Cell高級科學編輯Sheila Chari在前沿中寫道:當與幹細胞結合時,這些基因編輯工具有能力重塑我們對人類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理解。基於CRISPR的平台已經被成功用於幹細胞中,用以解決人類生物學的基本問題,並為疾病建模和藥物發現提供了實驗工具。此外,首個基於CRISPR的幹細胞療法已經進入臨床測試。
8
Cell Metabolism:這可能是一種面向吃貨的新型減肥法
嗅覺是我們能夠享受美食的關鍵。所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研究中,失去嗅覺的肥胖小鼠日漸消瘦,這或許沒什麼稀奇的。然而,意料之外的是這些嗅覺失靈小鼠食量並沒有減少,它們也吃了與嗅覺正常小鼠等量的高脂飲食,但卻不會像正常小鼠那樣發胖。此外,小鼠嗅覺越是靈敏,高脂飲食越是容易讓它們發胖。這一研究發表於近日的Cell Metabolism期刊上。這實在是一項令人意外的研究——食物氣味可能會影響身體儲存脂肪的過程。如果你不能聞到食物氣味,你的身體或許會更傾向於燃燒脂肪而非儲存脂肪。
9
哈佛大學最新發現:男性年齡也會影響「試管嬰兒」成功率
如今,越來越多的男性會以事業為重而不斷推遲生育年齡。在他們看來,先把事業穩定了等想要小孩了可以通過體外受精等方式來孕育寶寶。但在近日召開的歐洲生殖與胚胎學年會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分享了進行19000次體外受精周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高齡丈夫也降低「試管嬰兒」成功率,男性生育也要趁早!
關於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End


※同日兩篇《Nature》!個體化癌症疫苗取得重大進展!
※只因為喝了這種水,去醫院查出癌症,很多人卻為節約時間還在喝!
※脖子出現這種情況,當心它是癌症發出的信號!
※癌症死亡第一殺手——「肺癌」的4大病因,快來看看你有嗎?
※長期抽煙的朋友當心了,身體若出現這些癥狀,離癌症就近了
TAG:癌症 |
※Reddit: 值夜班時的恐怖經歷
※OMG!夜班除了致癌,還增加糖尿病風險
※華西醫院Meta分析證實:女士長期上夜班,癌症風險顯著增加
※BMJ:常值夜班?快來看優化睡眠的5大建議!
※JAS-39戰機「值夜班」 地面一排「大炮」對準了它們
※上夜班的小夥伴,你們遇到過什麼詭異的經歷?Reddit上這個
※搞笑GIF:老闆娘來公司前線督戰,通宵夜班的疲勞瞬間消失!
※孕婦值夜班會增加流產風險,科學研究證明了
※震驚!夜班除了致癌,還增加糖尿病風險,不規律倒班最危險!
※別熬了!夜班工作!糖尿病風險增加17%!
※《夜班》即將登錄SWITCH平台 你的選擇將決定故事!
※夜班=2倍糖尿病風險,這些職業是高危人群
※上夜班的妻子回到家就洗澡,知道真相的我......
※加拿大推出女士夜班專車APP 男士們不幹了?
※上夜班的人注意!英美研究:癌症、心臟病、中風機率增加
※上夜班帶給身體6大傷害!學3招躲過健康風險
※夜班「玄學三問」,預測2019年你的夜班運勢!
※搞笑GIF:收費站女神妹子值夜班,等了半小時沒叫她
※SNL周六夜班車爆火不是沒有原因,兩位主播你知道有多可愛嗎?
※夜班黨注意了:輪值夜班更容易患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