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共享單車出海啟示錄:「本土化」才是制勝之道

共享單車出海啟示錄:「本土化」才是制勝之道

中國互聯網企業不應該把自己局限於中國市場,可以嘗試通過與優秀企業進行國際合作的方式建立一個全球化平台,實現國際化。」

兩年前,當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出這句話時,他自己恐怕也沒有想到,不過兩年的時間,這句豪言壯語竟然是被共享單車實現並且逐漸蔓延開來。

在資本推動下愈發火爆的共享單車平台,早就不滿足於國內市場,在今年年初競相出海發展。在海外市場,他們或者聯合當地合作夥伴,或者與政府職能部門攜手,當然也有從零做起、突然空降的舉措。

雖然幾個月來各共享單車平台的境遇、前景並非一片大好,但也塑造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業2.0時代的風貌,並對未來國內創業企業出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共享單車出海:大眾創業2.0時代中國互聯網新走向

誰都沒有想到,一向以C2C(Copy to China)模式被人詬病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竟然會出現共享單車這樣一個模式創新、且反向輸出海外市場的異數。從去年年底開始,一直屈居於行業第三的小藍單車,在行業巨頭摩拜、ofo仍舊蓄勢待發前突然出海,並於今年1月份在美國大舊金山地區率先投放了共享單車,搶了後兩者不少風頭。

ofo在新加坡

抑或是受此刺激,一直處在頭部位置的摩拜、ofo隨之火速行動,紛紛出擊。從今年2月份開始,ofo先在新加坡投入上千輛共享單車,並在矽谷有所動作;3月份,摩拜也隨即在新加坡的MRT車站及大學校園開始投放單車。

從此之後,兩大共享單車巨頭在海外不斷開闢新的角力場,半年多時間,你追我趕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多個國家和城市,近兩個月更是幾乎以兩周一個城市的速度進行擴張。摩拜單車從6月份開始加速發力,先是在6月13日進入英國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投入上千輛單車;隨後6月22日,正式進入日本福岡和札幌等城市,並且於日本福岡市設立了分公司;之後,摩拜又先後進軍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米蘭,以及英國倫敦。

摩拜登陸歐洲

而ofo的步伐也邁的飛快,過去幾個月先後進駐美國、英國(倫敦)、哈薩克和泰國,而在8月3日,ofo在馬六甲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進入馬來西亞,打通了我們常說的「新馬泰」。另外,ofo提出近期將準備開拓奧地利市場……

不過,在這期間,其他單車平台也沒有放鬆追趕。同樣在6月份,小米旗下的小白單車也宣布進入日本市場,採取的方式是與當地高校合作,從校園包圍城市;而小藍的運氣較差,在舊金山運營期間因無照經營被政府勒令退出。美國市場的壞消息,還包括ofo小黃車出現在斯坦福大學後不久,被校方要求撤離,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了摩拜身上。

共享單車積極出海,在海外跑馬圈地,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是「彩虹大戰」過後,國內市場突破空間已經很小,無論是自身發展還是打通全球化IOT平台,共享單車平台必須要尋找增量、轉移戰場;

二是處在風口浪尖、備受資本青睞的共享單車要保持高估值,獲得更大資本加持,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而模式原創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勢必給共享單車們帶來更多紅利;

三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2.0時代,年輕一代的互聯網創業者顯然野心更大,不會只滿足於在國內市場耕耘,銜著「中國互聯網原創模式」金鑰匙出生的共享單車,更是對向國外輸出中國原創商業模式有著狂熱的執著。另外,或許如傳言所說,摩拜、ofo所背負的,還有背後投資方騰訊和螞蟻金服滲透當地市場的任務。

共享單車海外眾生相:各有斬獲,也有尷尬難堪

出擊海外市場的眾多共享單車平台,因為事前準備工作的差異,在海外境遇也各有不同。

小藍單車在美國

最先出海的小藍單車,最先體會到了出海之路的荊棘。還沒正式開始投放運營,就收到舊金山市交通局發出的保護「公共路權」警告,當地議員隨後更動議通過了一項隨地亂停車將處罰2500美元的法案。

在當地政府施壓下,小藍單車還被要求辦理許可執照,並不得不租了15個私人停車點。造成這些困境的根源無疑在於,小藍單車對當地國情了解不夠,忽略了美國的交通法規和國內的截然不同——在交通法規完善的歐美髮達國家,隨處亂停(單車)的模式行不通。

也許是吸取小藍單車舊金山遭遇的教訓,明知海外擴張之路不好走卻偏向虎山行的ofo和摩拜學乖了。雖然在矽谷、倫敦等城市早有籌備,他們卻都同時把出海首站選在了公共交通狀況、文化背景等與國內更相似,自身也在大力推廣自行車的新加坡。

可ofo和摩拜都漏算了一點,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看重秩序的國家,在國內普遍的隨意亂停、GPS定位等難題不解決,新加坡人絕難接受。容忍了三個月後,新加坡陸路交通局(LTA)終於對亂停的共享單車進行了收繳。其中,在國內市場因機械鎖問題飽受詬病的ofo,更是重災區。此外,市政交通系統完善、並無「最後一公里難題」的新加坡人,在當地氣候炎熱的環境下,對共享單車的興趣也寥寥無幾。兩大巨頭出海首站落地雖順利,但境況各不相同。

隨後,ofo與摩拜把目光轉向了騎行氛圍良好的英國,並吸取教訓,各自做出了不少改進。在劍橋大學率先投放500輛單車的ofo,根據當地人體型高大的特徵及英國夜間騎行必須開燈的要求,對小黃車做了改良,並加裝了車燈。因為此前並未見過共享單車,英國部分市民甚至組團前來圍觀;摩拜則選擇了騎行基礎更為深厚的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當地市民反響也很積極,尤其是與摩拜的合影照一度還風靡了社交媒體。

摩拜登陸日本福岡

隨後,ofo和摩拜單車海外競逐之旅開始出現差異。ofo目光更多投向發展中國家,先後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和泰國曼谷兩地投放。發展中國家政策法規並不完善,因此ofo在此所受阻力並不大。摩拜則繼續在發達國家耕耘,先後在日本福岡、札幌,義大利佛羅倫薩、米蘭等旅遊城市投放。在此過程中,摩拜形成了一套更實用的套路——搞定市長、政府站台。

以新加坡為例,摩拜在進入之前就與新加坡NPARKS和LTA等有關政府機構密切交流,確保自行車共享行動得以負責任地展開。面對新加坡嚴苛的監管要求,摩拜改進了新版車型,包括按LTA要求安裝自行車反射器。這些先合規、再進場的方式,為摩拜在當地順利落地和運營帶來助力,也幫助其落地後能夠較快地獲得民眾的信賴。

共享單車出海啟示:「本土化」精細耕耘方是王道

綜觀共享單車平台在海外的遭遇,不難發現,對當地政策、風土人情是否了解,和政府關係是否友好,車輛和管理是否符合當地政策和法規,是影響共享單車出海後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因素。

從一些案例中,我們發現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一是在交通政策法規完善、對秩序敏感、「最後一公里」需求並不突出的的發達國家,共享單車很難普及;二是在這些發達國家,由於騎行收費標準和運營成本壓力反差較大,如何盈利也存在很多質疑;三是在政策、法規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共享單車處境雖無近憂,但未解決的GPS、智能化管理、亂停放堵塞交通等問題,仍然像顆定時炸彈一樣高懸頭頂。

不過,這些共享單車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於此。模式的可複製性,很容易激發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同類創業企業展開競爭。比如摩拜、ofo同時進駐的新加坡市場,就遭遇了本地無樁共享單車品牌oBike的狙擊。oBike作為當地新誕生的創業企業,合伙人中也有一位中國人,相信他對於摩拜、ofo的運作模式絕對不會陌生。

oBike

oBike今年1月在當地開始投放單車後,也開始在資本的推動下瘋狂擴張,先後於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等地區先後落地,而且擴張的速度堪比「朱嘯虎」風格。

最有趣的是,熟知亞洲市場需求的oBike,不僅在新加坡本地迎擊中國企業,還在今年6月份主動出擊泰國市場,喊出要在兩個月內投放10萬輛的口號。目前,oBike正積極與曼谷的相關政府部門主動溝通,提供以共享單車緩解當地交通擁堵的建議,同時打造了由當地人員組成的管理團隊,大力提倡本地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摩拜、ofo們在東南亞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反而是這個擁有中國創始人的oBike。

在中國共享單車「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國,當地競爭對手卻獲得了發展機會。在ofo和小藍分別遇冷後,今年5月底,當地創業企業LimeBike正式宣布成為北美第一個獲得官方合作的無樁式共享單車品牌,並在很短時間內就進入了包括西雅圖在內的4個美國城市。尤其是LimeBike在今年7月中旬進入的西雅圖,更是令其他共享單車平台艷羨不已,這個聚集大量科技和IT人才的重鎮在西海岸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而LimeBike不僅拿下了西雅圖市府部門頒發的運營牌照,還在當地投放了大量單車,建立了足夠領先的先行優勢。

據悉,同時獲得經營牌照並進入西雅圖的還有另外一家共享單車平台Spin,首次落地美國就能進入西雅圖市場,這家當地創業企業的來勢也不容小覷。另外,美國華盛頓街頭還「山寨」出來一款叫「capital bikeshare」(首都共享單車)的紅色共享單車。如果加上美國原有的有樁單車品牌Citi Bike、巴黎的velib、日本的DOCOMO BIKESHARE以及澳大利亞新出現的當地共享單車新創企業,這一副橫跨亞、歐、北美、澳洲各大陸的共享單車大戰,堪稱精彩。

而中國的摩拜、ofo們,要想在上述各個國家和城市落地並持續發展壯大,面臨的挑戰和險阻顯然有很多。對於部分共享單車平台而言,國內那種粗放式的野蠻生長絕對再無可能複製,只有在充分調研、了解清楚當地的用戶出行習慣、公共交通情況、交通法規、氣候特徵等諸多因素基礎上,和當地政府形成良性互動,並根據當地風土人情、法規政策、交通情況積極本地化,做好精細耕耘,方能走得長遠。尤其是把自己融入當地的城市發展規劃,融入到當地的法律法規中,融入到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中,逐步變為一個「本土化」發展的共享單車品牌,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LimeBike

有媒體曾經報道,LimeBike 聯合創始人Toby Sun 在公開場合曾傲嬌地表示:「中國共享單車落地美國之艱難完全在意料之中,他們依然沿用中國那一套,這在美國完全行不通。」

實際上,LimeBike的兩位聯合創始人Toby Sun和Brad Bao都來自中國大陸,包括Spin的主創團隊也主要為新加坡華人,要說這些創業企業在創辦之前沒有偷師過國內共享單車的模式,無人會相信。如今LimeBike依據當地政策資源和本土優勢,反過來嘲笑摩拜和ofo,有其占理之處,但是這些聲音也告訴我們的平台管理者,遵守當地遊戲規則,打造「本土化」的特色有多麼重要。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共享單車都算得上新事物,遭受質疑和阻礙在所難免。除了我們能看到的一些現實缺陷,德國《經濟周刊》更是在前不久嘲笑這一模式為無法盈利的「白痴創新」。或許較真的德國人是因其「大分散,小集中」的人口情況和交通特點得出這個結論,這無疑是犯了一葉障目的錯誤。

他們低估了全球資本玩家的眼光,也忽略了共享單車的布局用意,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過騎行獲取盈利並不是最終目標,獲取出行大數據和流量入口才是商業模式的關鍵。

不過,能被德國這樣一家高端雜誌關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說明,作為互聯網原創模式的代表,中國的共享單車海外競逐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接下來,就要看平台們能否真槍實彈地解決問題,給2.0時代的中國創業企業搏出一番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老巨頭的情懷是怎麼把京東變成「二手東」的?
微博市值突破200億美金創新高,「下沉」與年輕用戶是崛起的直接動力
2017年上半年全球CVC投資趨勢分析:谷歌成為投出獨角獸最多的CVC
別操心融創資金鏈,孫宏斌已經開始數錢!
全世界科技公司的「孫正義輪」

TAG:虎嗅APP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加劉作虎的「出海啟示錄」
關於弘道:一場演出的啟示
台積電的成功之路——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
黃國英專欄:通用電氣被剔出道指的啟示
從囚到佛:《西遊記》蘊含的矯正文化之啟示
王義桅:港殤啟示錄
「卡管」啟示錄:民進黨決策體系混亂脫序
英國脫歐啟示錄:全球化若有回頭路,也是一場噩夢
中興之殤啟示錄
通用電氣的轉型克難之道——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
滴滴順風車命案啟示錄
《生化危機:啟示錄》出現過的各種海鮮形態小怪 簡直是海鮮大餐
航空安全是永無止境:《空難啟示錄:誰是航空安全的金鑰匙》序
戴威、胡瑋煒啟示錄:輸贏的區別,在於自知之明
蘋果三星專利案給中國手機的「出海啟示錄」
大道知行講堂《貞觀之治的當代啟示》講座成功舉辦
航空安全永無止境:《空難啟示錄:誰是航空安全的金鑰匙》序
普京勝選的啟示
本人一次車廂事故的教訓與啟示
背叛的啟示錄:在傷痛中活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