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論語.衛靈公》篇一共42章,各段文字簡短精悍,宏旨深遠,是孔子有關君子人格闡說的又一重點篇章。在篇中,孔子就如何教養培育君子人格,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概括地說,「依於仁」是孔子心目中君子人格養成的關鍵之所在,「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是理想人格的最鮮明表徵。

在孔子看來,理想人格的造就,首先在於自身修養的堅持,自身境界的提升,而自身修養的完善,前提是對自己的優劣短長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勤能補拙,孜孜不倦地學習。對此,孔子曾拿自己作現身說法:「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理由很簡單,一個人之所以能超越平庸,完善人格,不能依賴於外力,而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用今天的哲學概念來表述,就是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然而內因並非一成不變的凝固之物,它是動態的,是嬗變的,而要促成這種動態性的嬗變,學習積累,改造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境界,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勤奮學習,鍥而不捨是君子人格養成的重要基礎,從基礎做起,從根底夯實,則君子人格的養成就有了充分的保證,用孔子自己的話說,這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理想人格的養成,其次在於一言一行之中都要貫徹和踐行儒家學說所提倡的基本原則,將儒學的精義要旨真正地加以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自覺意識與行為準則。這在人生態度上,就是要做到淡泊名利,虛懷若谷,超越世俗的羈縻,拒絕各式的誘惑,「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他儘管也曾說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也」,但是,很顯然,這裡的「名」,乃是「仁」之「名」,並非世俗所理解、所熱衷的名譽地位。在面對自身的不足與過錯時,要勇於改正,襟懷坦白,而切忌文過飾非,我行我素,「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就是要做到開誠布公,不黨不私,據直道而行,虛心謙讓,避免犯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的過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強調指出「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在孔子看來,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則普天之下人們就都是自己的朋友,反之,則所有的人都會成為敵人。在對待他人時,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評價他人要防止片面性,情緒化,做到兼聽則明,「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實事求是,擇善而從,客觀公正,不受自己的主觀好惡所左右,即所謂「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同時能夠包容寬恕,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不以自己的標準來苛求他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面臨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能夠做到堅定自若,毫不動搖,堅持原則,守住底線,不隨波逐流,不首鼠兩端,「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一以貫之」。

這在踐行君子理想過程中,就是要追求簡潔明快,善於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把握要義,「言忠信,行篤敬」,防止出現枝蔓無緒,不得要領的情況,「辭達而已矣」。具體地說,就是強調「義、禮、孫、信」四個基本綱目:「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在面對與解決複雜問題的時候,要擁有智慧,明察秋毫,由表及裡,去偽存真,去蕪存精,燭隱發微,恰到好處,進退裕如,「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能夠具有前瞻的意識,見微知著,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而做到「貞而不諒」。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仁」是孔子的核心價值觀。孔子在提倡理想人格養成時,「仁」德的培育與弘揚,自然也居於非常關鍵的地位。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理想人格的養成,不外乎是對「仁」的完全認同與不懈堅持。他遺憾當時人們見仁而不知進,見德而不知修,「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總而言之,是「知德者鮮矣」。然而,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無法企及這個高度,君子理想人格的養成中才有必要對「仁」的堅守予以特別的強調,加以最大的鼓勵,列為最終的目標,「當仁,不讓於師」。在孔子看來,「仁」的至高無上乃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意義要超越生死,超越時空,遠遠重於個人的生命,即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很顯然只有達到了這樣的生命境界,君子的理想人格才算是真正得以養成,而有了這樣完美人格的「儒之大者」,儒家的精神才有希望得以真正的弘揚,儒學的精義才有希望得以真正的貫徹。

毫無疑義,孔子他有關養成君子理想人格的思想,對後世志士仁人的成長,曾產生過極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這在司馬遷的身上,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在杜甫的身上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在文天祥的身上,就是「孔子求仁,孟子取義,唯有仁至,方可義盡。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從今至後,座幾無愧」;在陸遊的身上,就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在范仲淹的身上,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顧炎武的身上,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於有責焉」;在林則徐的身上,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的遭遇或許有所不同,他們的言辭或許各有側重,但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其靈魂是息息相通的,而這中間,支撐他們「當仁,不讓於師」的基礎,就是孔子所倡導的君子理想人格。具備了這樣的人格,自然能視榮華富貴如敝履,視威脅恐嚇如無物,志存高遠,行標高潔,真正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在當下,物慾橫流、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問題似乎依然存在;精神侏儒、文化異化、斯文掃地的現象似乎相當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重溫孔子有關君子理想人格的論述尤其顯得必要與迫切,重振士風,激揚清濁,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認為,在今天重振國學,傳承文化,克紹箕裘,重點就在於尋找和再鑄中國文化中所汲汲倡導的君子理想人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否則,重振國學,只會導致《二十四孝》等書中所浸潤的封建意識的沉渣泛起,有可能會造成《三十六計》《厚黑學》等低俗文化的風靡天下。因此,以當代的意識解讀經典,以辯證的態度對待傳統,才是正確的選擇,才是永恆的命題!

作者簡介

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黃朴民,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三生三世」的套路你看懂了嗎「國學是活的·曹雅欣」
立秋四件事,把秋天過成詩「國學是活的·曹雅欣」
立秋的情書「致節氣」
知恥者勇:《論語·憲問》發微
嘆香菱②:嘆的是有好命,沒好運

TAG:子曰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動物繫戀人啊》造型解密,Get√ 精緻人生和理想愛情
古人怎樣設計「理想國家」?看柏拉圖為你描繪《理想國》
《小鎮物語》:扮演規劃師,打造理想天地
打造你的理想田園《哆啦A夢:牧場物語》中文宣傳片
李想製造「理想智造」
方法:如何打造理想的人脈圈
《我的理想男友》
《公牛歷險記》:「佛系」價值觀的過度理想化
明心理:為理想堅守 為逝者安魂
李公明:秘密檔案中的布哈林和他的文化理想
為理想主義而歌——《動物世界》
都市森林!美國人的精神理想國:紐約中央公園
給孩子讀的《國富論》《理想國》,造就人生大格局!
日宅:愛德華應該是最理想的主人公吧
楊全強:理想型編輯
宛如桐人?日宅:最理想的主人公該是什麼樣
鮑賢倫 書法理想
理想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大象公會
鮑賢倫|書法理想
桃花源之隱喻:道教個人修真與政治理想的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