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從凡夫到佛的過程——五道十地兼談三乘佛法如何看待四念處

從凡夫到佛的過程——五道十地兼談三乘佛法如何看待四念處

很多修行路上的人很是困惑,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方法。

筆者結合這幾年修行修持的來談談感悟,希望能幫到更多朋友!

——修行路線圖

小乘有五道、八地;五道指資糧道、加行道、見道(預流果)、修道(一來果和不來果)、無學道(阿羅漢果)。八地,按龍樹菩薩《中觀寶鬘論》:「種姓地是加行道的決定種姓;八地,是指從下算起,預流向就成了第八,它的現觀是第八地;見道地是預流果;薄地是指欲界煩惱減輕的一來者;離欲貪地是指不來者;證所作地是指阿羅漢果,這些的所有向算為一個「聲聞地」;在此基礎上加上緣覺地。共有八地。同樣,大乘中,因位作為菩薩的所有功德的所依,因此地以阿賴耶識或意的差別而有十種。」

大乘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十地:一地極喜地;二地離垢地;三地發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難行地;六地現前地;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雲地。

其中資糧道和加行道屬於勝解行地,是凡夫位;見道和修道屬於有學道,是聖者位;無學道是佛地。

每一個大乘行人都必須要經過地(十地)道(五道)而最終成就佛果,五道十地中,每一道地都有本道本地的所修和所斷。

五道十地修行的內容(三十七菩提分):

按大乘觀點而言,

一.下資糧道修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二.中資糧道修四正斷: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

三.上資糧道修四神足:欲神足(正欲引生的禪定),勤神足(以精勤力所得之定),心神足(有曾經習定的種子),觀神足(用智慧觀察所得之三摩地);

四.加行道中暖位與頂位時修五根:信根(正信三寶),精進根(勇於善法之行),念根(不忘失正知正念),定根(住善法所緣,不隨煩惱與外境所轉而一心專註),慧根(能正確分別邪、正、是非);

五.加行道中的忍位與勝法位時修五力:即前述五根,爾時增勝有力、更不退轉,並且能有力地令它隨轉,故為五力;

六.見道修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七.修道位修八正道分:正見,正語,正思維,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聖道分。

《日光疏》云:「全知麥彭仁波切根據續部及《現觀莊嚴論》、《經觀莊嚴論》指出:

相續中產生了世俗菩提心後進入資糧道,產生喻雙運的智慧後則進入加行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上士亦可分為未入道與已入道二類。初蘇醒大乘種性之士夫,為未入道上士;已生無偽世俗菩提心之士夫,為已入道上士。後者又分凡聖二類,資糧道與加行道之上士為凡夫上士;見道與修道之上士為聖者上士。」

關於無偽的菩提心,慈城羅珠堪布說:「真正發起無偽的菩提心,就會不講任何條件地付出一切。對菩薩的要求就是這樣:自你發心學大乘佛法以後,就不允許為自己打算。」

「喻雙運」是以相似比量方式領受大清凈與大光明雙運的智慧,這是加行道時的境界。」

如欲快速圓滿資糧道和加行道,應進入密乘。「顯宗是以分別心去相似理解法性,密宗則將智慧直接安住在大清凈的本來面目中,因此顯密在所見到的空性本面上雖沒有任何差別,然在登地之前,在方便竅訣、速度以及所得到的加持力上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日光疏》」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說:「大乘念住勝過小乘之理,彌勒菩薩在《辯中邊論》中云:『由緣作意得,菩薩已增勝。』密宗勝過顯宗之理亦復如是,因為彼緣自他身等。總之,由緣輪涅一切諸法,彼等本來大等凈無別而作意,最後得果不必歷經余道,此乃密宗之理。是故於顯宗世俗中取捨輪涅,然此處以等凈輪涅無二之理而入道也。」

這段話意思說,小乘資糧道也修四念住,大乘小資糧道所修的四念住與小乘比有什麼不同呢?彌勒菩薩說,由所緣、作意和修果方面,菩薩超勝小乘的四念住。從所緣而言,聲聞緣自相續的身等法後修持,菩薩緣自他一切有情的身等後修持故而超勝;作意方面,聲聞作意身不凈等具有對治相狀,菩薩於所斷能斷之相均無緣作意;修果方面,聲聞為遠離不凈身及苦受等修持獲得斷除五蘊,菩薩以身等自性無有修持不緣離與不離二者,獲得如來清凈三身。

密宗勝過大乘顯宗的道理也是如此,從所緣上,菩薩緣自他一切有情的身,而密宗緣輪涅一切諸法,都是本來大空性和大清凈無二雙運的作意,安住於佛陀的智慧上,從果上起修。所以,顯宗世俗中分開輪涅,取涅槃舍輪迴,密宗則是以獲得輪涅均為大平等大清凈無二雙運的見解為入密宗資糧道的標誌。此見解為第二轉大空性與第三轉大光明之雙運,已超勝顯宗第二轉僅抉擇離戲分之大空性的見解。

密宗也有三十七菩提分法。《日光疏》說:「復於究竟解脫果位之無上津梁、無上密咒金剛乘中,亦有五道十地的三十七菩提分法。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云:『首於具相上師之前,獲得能成熟之四種灌頂,使自相續成熟後,如理守護總、別、殊勝諸誓言。便隨現有大等凈之正見,如理修學二次第道,漸次圓滿五道。

彼亦,首先將自他之身等皆觀修為本凈壇城輪性,心安住於空性離戲大等雙運之理者為身念住;一切覺受分別皆隨轉為大樂智慧者為受念住;心與心所之一切戲論,皆專持於心性光明本性界為心念住;輪涅現有之一切諸法,皆行於凈等無取無舍者為法念住。如是於幻網殊勝續中所說也。如是生起四念住性之密宗小資糧道,彼者增上,生起四正斷性之中資糧道,又彼者增上,生起四神足性之大資糧道。如是於資糧道時,主要以聞思智慧來衡量等凈勝諦無二義故,是以推知為主,因此時精勤使自相續生起聖道之因生圓次第故,名為資糧道也。

複次,又云:「行持生圓次第愈增長,以修習領受為主,以共相式衡量所詮義實相,即生起四加行道。如是最初於自相續生起見道如火智前兆之能詮喻智者,名為暖位加行道;通達等凈聖諦無二實相之智,以及彼助信等五根之性,彼已增上,信等五根雖未圓力,然諸不穩固善中,已成頂點故,生起頂位加行道智;此頂位時五根者,不被各逆品所摧毀,即成五力之性,何時於自續生起如是現證,方名忍位加行道;對法性真義實相,以特殊領受,心力能及,故謂忍位加行道。彼已增上,於自續生起能了真實義智之究竟喻智者為勝法位,因於世間道中,更無餘勝,並且彼能引生聖道,故名為勝法位加行道。如是此等皆能行於見道之故,名為加行道也。」

修行是需要次第的,這個就跟我們從小的升學路徑一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等

所以,打好基礎很重要。

希望更多同修能夠具足更多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早日開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行路線圖 的精彩文章:

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拍打屁股原來還有這些好處?
年紀輕輕就胃不好,很快成黃臉婆怎麼辦?來看看這些養胃方法吧!
一個動作解決:脖子痛、腰痛、膝蓋痛……趕緊收好,錯過後悔!
長了痘痘,怎麼辦?用這個方法!

TAG:修行路線圖 |

您可能感興趣

十二星座如何看待舊愛
十二星座如何看待另一半出軌?
如何看待臨時夫妻?看看三個過來人的說法!
如何看待一命二運三風水
如何看待五子良將與所謂五虎上將?
如何看待三世輪迴?
佛法小知識7:佛教如何看待孝道
如何看待守五戒?
佛法如何看待燒紙錢
十二星座是怎麼看待異地戀的
如何看待十年後阿嬌被求婚一事?
如何看待三十歲的兒子,連三萬彩禮都拿不出卻責怪父母?
推背圖第二十三彈:若不看前人批註,你又如何看待這一象?
如何看待翼王石達開?他為什麼在三十二歲被凌遲處死?
佛法是如何看待安樂死的呢?
三摩地。怎樣看待過失
十二星座心裡是怎麼看待前任的,念念不忘?還是避之不及?
佛教是如何看待地震的?
如何看待修法時遇到的感應?
佛是如何看待父母之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