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中國文人繪畫入瓷自淺絳彩始。

在此之前瓷器上的繪畫,嚴格地講都是瓷器裝飾藝術。雍乾兩朝的粉彩琺琅彩登峰造極,詩書畫印俱備。但從千篇一律的題詩和格式化的印章款來看,仍屬瓷畫上的點綴。況且官窯器上的紋飾均出自宮廷畫師的樣本,瓷畫師談何創作?更遑論署名。淺絳彩瓷畫師把中國畫移植到瓷器上來,使之成為一個畫種,厥功甚偉 。六七十年的輝煌之後,淺絳彩瓷涅槃為新粉彩,瓷繪藝術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確立了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從匠作到個性化創作的發展方向。

晚清中國,國力日衰,連擴修頤和園都要動用海軍經費的滿清朝廷,已無餘力支撐不計工本的御窯廠燒造瓷器。於是御窯廠和畫師便有了足夠的餘暇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壓抑了幾百年的藝術創造力釋放出來了,於是淺絳彩瓷誕生了。

淺絳彩瓷畫一經面世,就非常成熟,詩書畫印齊備。用筆、構圖、賦彩十分講究,一如絹紙畫;畫科齊全,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各有大家,甚至形成了瓷畫創作的流派。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熱烈追捧。金品卿光緒三年(1877年)繪製的《茂林修竹》瓷板上,剛剛赴任饒州知府的王鳳池欣喜若狂地題到:「此黟山品卿居士以珠山瓷箋寫寄吾宗,…….覺筆墨間亦含惠風和暢之致。…….余見而動幽情,書此訂再暢敘。」 「瓷箋」二字用的極為精當,表達了文人士大夫對淺絳彩瓷畫的高度認同。淺絳彩瓷畫就是瓷器上的中國畫。

然而,淺絳彩瓷畫百年來並未引起各界的重視。在瓷界,前有三代青花和雍乾粉彩的高山,後有新粉彩瓷畫的大河;在畫界,海上畫派巨擘林立,國畫大師南北對峙。致使淺絳彩瓷畫既得不到陶瓷界的認可,又被繪畫界所忽略,成了不瓷不畫的末技。因而塵封百年。近二十年來,在劉新園、越榮華等文博專家和關善明、胡尚德、梁基永等藏界精英的共同關注下,淺絳彩瓷畫重見天日。一經啟封,清香四溢,遂為藏界專寵。然瓷畫師個人生平資料除四大家當時即已名噪大江南北,稗宮野史及方誌之屬或有記載外,眾多藝術成就極高的瓷畫大師的生平資料,如生卒年月,師承關係,所擅畫科,活躍期等皆湮沒不聞。只能從其傳世作品中勾勒一二,搜求微細。雖然劉新園、越榮華、梁基永等前輩學者做了大量爬梳鉤沉的考證工作,畢竟囿於資料匱乏,或陳陳相因的觀念偏差,得出的結論難免人云亦云,以偏蓋全。

漱綠軒不才,率爾操觚,不避貽笑大方之嫌,以期拋磚引玉也。有請眾師友各選課題,各找角度,或糾謬補遺,或辨析細微。如有所獲,則淺絳彩瓷畫幸甚,吾輩幸甚。


說明:

1、本貼引用資料

(1)雅昌諸友藏品

(2)關善明《瓷藝與畫藝》

(3)梁基永《中國淺絳彩瓷》

(4)趙榮華《瓷板畫珍賞》

(5)陳建欣《淺絳彩瓷畫》

2、本文探討內容

從淺絳彩畫師傳世作品入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其題材,紀年款,名號印章款及畫室名號等資料性的內容加以排比分析.進而對絳彩瓷畫的起源,畫師的生平,及三大家之間的關係等作出一個推測性的判斷。如:從傳世作品看 X X 畫師應為同治(或光緒)御廠畫師;從 X X 畫師有紀年款的作品看他的活躍期;從XX畫師作品風格看他的師承關係等等。如果大家肯拔冗襄助,漱綠軒不勝感激。


一.程門作品研究

統計樣本:49件. 資料來源:同上

1、題材

49件作品中一件多面的4件(如琮瓶),比例按53件面算。

山水:43件面, 佔81%;

人物:7件面, 佔13%;

花鳥:3件面, 佔6%;

從上述比例來看,程門最擅山水,兼及人物花鳥。

2、作品紀年

有紀年款的21件,無紀年款的28件。

A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前2件:1件為同治十二年(1873年);1件為同治十三年(1874年)。

B 光緒元年(1875年)至光緒六年(1880年)6件。

C 光緒七年(1881年)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13件。

光緒十六年之後,無紀年款作品。

程門的創作高峰期(活躍期)應在光緒元年(1875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之間。趙榮華先生在《瓷板畫珍賞》中根據一件山水瓷板(P66)的題跋推測:程門應於同治十年(1871年)遷居景德鎮畫瓷。兩相比照,大體相符。

光緒十五年程門56歲以後,再沒見到有紀年款的作品。劉新園先生在《景德鎮近代陶人錄》中也提到這一點,並疑為可能程門英年早逝。然與程門有過詩畫交往的張鳴珂在成書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寒松閣談藝瑣錄》中並未談及程門早逝,故存疑。

3、名號款及印章款

A 使用最多的名款為:雪笠程門,36%;印章款為:程門。雪笠,37%

B 其次為:笠道人,程門 30%左右,印章款為:松生,19%。

C 其他:單用雪笠,程門,笠道人等。不作統計.

另外,新安笠道人款 2 例。程道人名款較罕見.筆者見過一件筆筒(不在統計樣本中)署名「程道人」,底款為「筱園珍藏」;花間一壺茶兄也有一件署「程道人」款的,底款也是「筱園珍藏」。不知是否特用,存疑。印章款中還有一個僅見的「笠翁」。

《黟縣四志,人物誌》載:「程門,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字雪笠。」劉新園《景德鎮近代陶人錄》轉載為:「程門,又名增培。字松生,號雪笠,笠道人。」程門又名增培,不知所據。存疑。

D 印章款中有2例「臣門」。一例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例為光緒四年(1878年)。

趙榮華先生推斷程門同治十年(1871年)遷景德鎮畫瓷,由此及後面的軒室號中可知,程門最初是被御窯廠請來畫瓷的。

4、軒室名號

49件傳世品中署珠山官廨、浮梁公署、珠山官舍款的6件。

A 光緒二年(1876年)至光緒五年(1877年)3件;

B 光緒十三年(1887年)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2件;

C 無紀年款的1件。

聯繫上述「臣」字印章款,可否推斷:程門初到景德鎮(同治十年左右)便在御窯廠畫瓷,中途離開,約十年後(光緒十三年)又返御廠。如此看來,程門不同於金品卿、王少維這樣的「御廠兩支筆」,而是御廠特聘的掛籍瓷畫師。

王鳳池知饒州後,與金、王兩大高手多次合作,唯獨沒有與程門合作。一直以來為同仁所不解。由此來看,可能是一條思路。據曙光兄在王鳳池專帖里轉栽《興國州志》資料和往西大哥幾件王鳳池與金、王合作的實物來看,王鳳池於光緒元年(1875年)以後,歷任江右知府(即饒州府),江西知府。光緒六年(1880年),丁艱回籍。光緒二年開始與金、王合作,客串畫瓷,光緒六年就回老家湖北興國了。而程門於光緒三年前後離開御廠,光緒十三年重返。從時間上來看,兩人只有一年左右同處御廠;另外,以王鳳池饒州知府的身份,是否肯與身在御廠卻鬻瓷資生的自由職業者合作也是個問題。總之,兩位大師就這樣擦肩而過了。

5、定製款

程門作品中定製款很多,佔30%左右。特別是光緒初年離開御廠後,定製款最多。再次印證了程門不同於金品卿、王少維,是御廠掛籍(客座)瓷畫師,自由職業者。

6、題記題詩

程門山水中,常見就畫意所題的詩,引用前人成詩的反而少。這也是文人瓷畫大師程門的山水作品高於他人的一大特色。自題詩在金品卿、王少維的作品中就很少見。程門在畫瓷之前已是成名畫家,才情上應比一生伏案用九宮格描樣的御廠畫師略高一些。程門是真正的在瓷器上創作中國畫的瓷畫大師。


二.金品卿作品研究

統計樣本:27件. 資料來源:同上

1、題材:花鳥草蟲:23件,佔85%;

人物: 3件,佔11%;

山水:1件,佔4%;

金品卿最擅花鳥草蟲.

2、作品年代

有紀年款的12件,無紀年款的15件。

A 同治十三年(1874年)2件;

B 光緒二年(1876年)1件;

C 光緒三年(1877年)4件;

D 光緒七年(1881年)2件;

E 光緒九年(1883年)1件;

F 光緒十四年(1888年)1件;

G 光緒十五年(1889年)1件;

註:趙榮華《瓷板畫珍賞》中「彩繪花鳥圖瓷板畫",題款應為己丑(光緒十五年,1889年),趙先生誤為己巳(1869年,同治八年)。細辯可知。

金品卿淺絳彩瓷畫的創作也同程門一樣,起於同治末年,止於光緒十五年。

3、畫室名號

署御廠軒亭號者: 8件;

A 珠山之環翠亭 4件;

B 新平官廨 1件;

C 珠山官廨 1件;

D 珠山之敬事軒 1件;

E 珠山前之吟花館 1件;

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官款和「大清光緒年制」礬紅官款各一件。金品卿御廠公事之餘,偶作淺絳彩瓷,一般不作商用。有題為:「鶴舫氏選於珠山之環翠亭」花鳥圓板,應視為應酬唱和之作。

4、名號及印章款

金品卿的名號及印章款很單一,不象程門那麼繁多。

名號:品卿金誥 品卿 金品卿

印章:金誥 品卿 誥

光緒二年(1876年)一件山水帽筒上印章款為「臣誥」,與程門在光緒早年用「臣門」者同。

5、題款題記

一般都很簡煉。似保留著雍乾粉彩題款的習慣。偶有長篇題記,皆由王鳳池題寫。如《茂林修竹》山水瓷板。

由此看來,金品卿作為御廠在籍畫師最擅花鳥草蟲,山水人物清雅不俗。程金王三人中獨金品卿不知生年。從作品來看,應與王少維相彷彿。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年)後,再不見有紀年款的作品。不解。金品卿不同於程門,幾乎沒有定製款的作品。作為御廠巨筆的金品卿偶作淺絳彩瓷畫,應都是寄興唱和之作。


三、王少維作品研究

統計樣本:20件。資料來源:同上

1. 題材:

人物:10件,佔50%;

山水人物:8件,佔40%;

花鳥:2件,佔10%

王少維擅畫人物。

2. 作品紀年

有紀年款的16件,無紀年款的4件。

A 同治十二年(1873年) 2件;

B 同治十三年(1874年) 2件;

C 光緒二年(1876年) 4件;

D 光緒三年(1877年) 1件;

E 光緒四年(1878年) 2件;

F 光緒六年(1880年) 1件;

G 光緒十一年(1885年) 1件;

H 光緒十三年(1887年) 2件;

註:光緒十三年兩件均署「七十老人王少維」。

王少維淺絳彩創作也和程門、金品卿一樣,從同治末(同治十二年)到光緒中期(光緒十三年),之後再不見有紀年款作品。三人淺絳彩瓷畫創作的活躍期驚人地吻合,令人費解。王少維光緒十三年時年逾七十,年邁封筆尚備一說;金品卿如年齡相若,也應相類;程門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後再無紀年款作品,時年56歲,正值盛年。存此一疑,以待新出資料解惑。

3、名號及印章款

王少維的名號及印章款和金品卿一樣,很單一。

名號:多為少維王廷佐 ,王少維;間有三吳王少維。晚年有七十老人王少維。

印章:依次為王氏少維;少維;吳人。

沒有發現「臣」字印。

從頻繁使用的「吳人」款來看,王少維祖籍應是蘇州一帶。各種資料記載都是安徽涇縣,不知所據.

4 軒室名號

署御廠軒亭號者:8件;

A 珠山南之半弓園:3件;

B 廠署之環翠亭: 1件;

C 珠山東簏之靜得所居:1件;

D 昌江公廨且安室:1件;

E 珠山之蕉蔭軒:2件;

王少維是御廠在籍畫師無疑。

5、題款題記

同金品卿一樣,王少維幾無長題。人物山水有題記的一般都是「仿曾布臣畫法於XXX 」。凡有長題,多為王鳳池所寫。特別應提的是往西兄所藏「柳蔭瀹茗圖」,大段題跋由郭嵩年撰寫,並有韻珊自題。王少維題跋很短。由此看來,金、王二人不同於程門,很少大段題跋,非不能書也,乃不能詞爾。另,「柳蔭瀹茗圖」的年代應存疑。曙光兄根據對像主黃韻珊的考證,定為1864年(同治三年)前,似不能作定論。因為程、金、王三人傳世作品中,尚無一件早過同治五年(1866年)。這一年,御廠在被太平軍焚毀12年後,剛剛開始重建。


縱觀程門、金品卿、王少維三人傳世作品,發現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1、淺絳彩瓷畫作品,尚無發現有早過程、金、王三人的。一些偶有傳世的早期淺絳彩作品,均在光緒以後,沒有入同治的。很多前人的論述在談到淺絳彩的起源時,都籠統的推斷為道光、咸豐兩朝。基此立論的兩件作品,一是安徽黟縣文保所收藏的程門父子乙卯年(咸豐五年1855年)合作的白瓷花耳扁壺;另一件為張子祥(被定為海上畫派大師張熊)丙辰年所作的《四清圖》瓷板。熊中榮老師和曙光兄在上手實物後,細辯文字,乙卯年(1856年)應為已卯年(1879光緒五年)之誤讀;《四清圖》瓷板的型制和用彩都是民國以後的。故丙辰年應為1916年。

程、金、王三人的淺絳彩作品中,尚無一例早於同治五年(1866年)的。最早的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而程門到景德鎮畫瓷是同治十年(1871年)前後的事。可否推斷為:淺絳彩瓷畫的產生是程門作為成名的書畫家掛籍御廠之後,與金、王兩大瓷畫師切磋碰撞而後生產的?聊備一說。王鳳池作為瓷繪大師偶作淺絳彩瓷,已是光緒二年以後的事了。

2、三大畫師中,鬻瓷資生的只有程門一人。是否與他的掛籍畫師身份有關?而金品卿、王少維作為御廠在籍畫師不用也不屑鬻瓷資生。程門於同治十年(1871年)左右赴御廠畫瓷,同治皇帝十一年(1872年)大婚;離開御廠十年之後,光緒十三年(1887年)前後程門重返御廠畫瓷。光緒皇帝十四年大婚。兩赴御廠都在皇帝大婚之前,依此推測程門專為皇帝大婚畫瓷而受邀赴御廠,應不是牽強附會的囈想。恰恰反證了程門掛籍御廠的自由職業者身份。所以才有了大量程門的定製款作品。而金品卿、王少維則無。

3、程、金、王三大畫師在山水、花鳥、人物等畫科上各擅勝場。但從他們偶一為之的其他畫科作品中,我們看到三大家絕非筆弱不能畫。程門的花鳥人物,金品卿、王少維的山水均極見功力,絕非俗手。所謂各擅畫科不過是三位大師彼此之間的默契而已。

4、極為「巧合」的是,光緒十五年(1889年)之後,三位大師均不見紀年款作品。王少維最後有紀年款的作品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程門、金品卿則是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王少維年屆72歲(左右);金品卿未知,但應相當;程門56歲,作為畫師正值壯年。是三位大師又一次達成默契相約封筆,還是歲月催人相繼過世?要打開這些迷一般的結,只能寄希望於不斷有新的傳世作品出現,或者有關方誌野史筆記的發現。讓我們期待吧。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近期熱文鏈接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蘭心惠質出名門——早期淺絳彩瓷畫師研究筆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中興豈是青花力,借得瓷箋作丹青
宣和銅爐的精彩之處
物隨緣,味悠遠—伽楠如意
瓷器收藏——你準備好了么?

TAG:雅昌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繪畫」建築學習筆記
《練習》讀書筆記
讀書 宋瓷筆記
讀書筆記║與藝術相伴
采銅的《深度學習的藝術》筆記
《品質德國》讀書筆記
一篇楷書學習筆記
參藝錄·習畫筆記
楚仁秀版白話《閱微草堂筆記》之 狐鬧
畫 筆記:學楷書
關於學習讀書筆記
唐勇力工筆人物畫教學筆記
《數據科學家訪談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語言的藝術》
《如何學習》讀書筆記
《菊與刀》讀書筆記
淺談新時代電子版閱藏與筆記記錄
《高效閱讀》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微習慣》
讀書筆記 漢字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