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汽車空調能散發出致癌的苯?這鍋空調不背

汽車空調能散發出致癌的苯?這鍋空調不背

較真鑒定:

1、傳言強調的不是「空調會釋放苯致癌」,而是重點說「開車前要開窗」。熱天發車前先開窗是對的,但與苯無關。

2、苯確實是一種致癌物質,但多個研究顯示,汽車中並會像傳言所稱可以產生達到潛在致癌級別的苯。

查證者:小耿 | 神經生物學碩士

這條「進入車內不要馬上打開空調」的流言本身就被誤讀得很厲害。許多讀者看完這則流言後的印象是:它警告司機不要使用汽車空調,因為空調系統本身就會散發出苯。實際上,文章想表達的是:不要一上車就立刻開空調,而應該先搖下車窗、讓積累的「苯氣味」(按流言的說法是由儀錶盤、內飾等組件散發的)從車中散出去,然後再關上車窗打開空調。

另外,我們知道,討論氣體中化學物質的含量,應描述為每單位「體積」中的質量,而非每單位「面積」中的質量。流言稱苯的可接受水平為「每平方英尺」50毫克,顯然是不對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網站在評論這條流言時說:雖然這只是個小的技術問題,但它也反映出此流言創作者可能對於基本科學概念所知非常有限。

拋開這兩個技術細節不談,剩下的內容里,又有多少是事實呢?

苯確實是一種致癌物質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有證據表明苯與白血病風險增高有關聯[1]:

「相當多的人類研究證據表明,苯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最初有報道稱,對於暴露在高水平苯環境下的工人(化工、製鞋、煉油等行業),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風險有所增加。近期更多的研究則針對暴露在相對較低水平下的工人。」

動物研究也取得了相符的結果。有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證明了苯的致癌性。一些重要的動物實驗結果支持早先的發現:吸入和攝入的苯可導致人類白血病風險增加。綜述此類研究的詳情,苯與癌症的關聯性得到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苯的可接受水平」。我國管理部門對工作場所中的苯含量規定了限制值,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短期(15分鐘內)為每立方米10毫克,長期平均為每立方米6毫克。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對於工作場所的苯含量有兩個限制值:短期(15分鐘內)為每立方米3.2毫克,長期平均為每立方米0.32毫克。而流言中說的「每立方英尺50毫克」可換算為每立方米1765.7毫克,比短期暴露的限制值還大了數百倍!只能理解為流言創作者弄錯了單位或犯了別的數學錯誤。「每立方英尺50毫克」這個數值毫無意義。

雖然NIOSH提供的兩個苯含量限制值是針對一些行業的工人的,但我們也可以作為參考,衡量汽車內部空氣的苯含量水平。

汽車中真的可以產生達到潛在致癌級別的苯嗎?缺乏證據

這一點並沒有科學證據。2001年韓國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城市區域內、車輛通勤時間較長的人群(包括坐小轎車和坐巴士),雖然確實發現車輛使用會增加苯的暴露,但他們的發現與上述流言中的描述有明顯的區別[2]:

研究發現的是,乘坐車輛增加了多種有害物質的暴露水平,苯是其中之一。但導致這一情況的首要因素是車輛使用的油料,而非儀錶盤等車內組件。

研究發現舊車中苯的含量要高於新車。這說明儀錶盤、內飾等組件散發出的「新車味」並非影響車內苯含量水平的首要因素。

研究發現在冬天的月份中,苯暴露水平顯著升高。這說明汽車空調的使用並非苯暴露的主要因素。

這項韓國研究也沒有發現通勤導致的苯暴露和癌症發病之間有什麼聯繫。

2007年德國有一項研究是關於「停泊車輛內部空氣的毒性」[3]。研究人員設置了相同品牌的一輛新車和一輛使用三年的舊車,置於14000瓦燈光之下,使溫度上升到150華氏度(65.6℃),收集了車內氣體。之後他們將來自人類和倉鼠的實驗室培養細胞暴露在這些氣體的提取物中。這是毒性測試的正常手段。

研究表明,來自新車的氣體並沒有表現出毒性,只是引起了一些微小的免疫反應,理論上這些反應在一些人體內可能導致過敏。舊車則無此現象。研究結論稱: 「停泊車輛的內部空氣沒有發現明顯的健康危害」。

研究還發現,新車內的揮發性有機物總量為每立方米10.9毫克,其主要成分並不包括苯。而流言卻宣稱:太陽下車輛內的苯含量可達每立方英尺2000-4000毫克,合每立方米70.6克-141.3克。這個數量的苯收集起來,體積幾乎有一兩瓶花露水之多!顯然是荒謬的。

即使我們假定流言創作者弄錯了單位,「幫他」把上述數值中的「克」改為「毫克」,仍然不合理。如此修改後,流言所稱的苯這一種物質的含量,仍比上面研究實測的所有揮發性有機物總量還要大10倍左右。何況苯甚至還不在研究檢測出的40多種有機物之中。

美國癌症協會還調查了德國、韓國和美國的其他幾項研究,最後總結道:

「我們在已發表的研究中,沒有發現能確證(流言中)這一觀點的證據。在一部分針對行駛車輛的研究中,苯暴露水平超過了工作場所慢性苯暴露推薦水平,但這些程度的苯在保養適當的車輛中不太可能出現。」

熱天發車先開窗是對的,但與苯無關

流言中有一個觀點是可取的:在熱天,當你回到門窗關閉的車輛中時,應該先打開車窗晾一會兒再開空調。但原因和苯無關,而是因為停在太陽下、門窗緊閉的車輛會產生一種溫室效應,使得車內溫度比車外高出很多。開一會兒車窗可以通過氣體交換來加快溫度下降,這比單靠空調降溫要有效。

如何避免和降低苯危害

儘管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車內空氣的苯含量足以導致癌症,但日常生活中還有其他途經可能會接觸苯。美國癌症協會建議:

如果你擔心車內的苯污染,大可定期開窗通風,或將空調設置為循環狀態,使車內外空氣流通。以下一些方法也可以降低日常接觸苯的量:

遠離香煙。如果你是吸煙者,請戒煙。 吸煙是苯暴露的主要來源。

如果你的工作壞境中含有苯,可與僱主商量改變工作流程(例如採用其他溶劑替代苯,或確保將苯適當地保存在封閉條件下),或使用個人保護裝備。如需要,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可提供信息諮詢或前往進行檢查。

減少接觸汽油,加油時小心操作,或選擇有油氣回收系統的加油站。汽油含苯,應避免皮膚接觸。

最後,當遇到一些溶劑、油漆、顏料等化學物質時,藉助常識判斷其是否可能含苯。減少和避免與這些物質共處,特別是在不通風的場所。

結論: 這則「汽車空調散發出致癌的苯」的流言,包含諸多概念與觀點的謬誤。事實上,雖然有研究發現使用車輛會略增加苯的接觸,但並未發現這一接觸水平會導致癌症風險升高。包括吸煙在內的其他途徑才是日常生活中苯暴露的主要來源,而且我們也有很多應對的方法,可以避免和降低苯的危害。

本文分析部分編譯自:

snopes: Benzene warning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Is your car killing you with benzene?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Benzene

[2] Actual commuter exposure to methyl-tertiary butyl ether, benzene and toluene while traveling in Korean urban areas. Jin-Woo Lee, Wan-Kuen Jo.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291, Issues 1–3, 27 May 2002, Pages 219–228

[3] Toxicity of Parked Motor Vehicle Indoor Air. Jeroen T. M. Buters,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7, 41 (7), pp 2622–2629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台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轉載請後台留言。還有別的問題求較真?

請在後台留言#我愛問較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考古就是持證盜墓、和私人盜墓沒區別?那是小說看多了
舌頭髮青是癌症信號?沒道理,舌頭提供的疾病信息少
獨居老人是中暑高發人群,這裡有份「預防中暑」指南
吃麻辣燙會得結腸癌?警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TAG:較真 |

您可能感興趣

趁熱吃真的會致癌嗎?這不是空穴來風
這菜不能放在冰箱里,當心會致癌
夏季將瓶裝水放在車裡,很容易變成「毒水」,會致癌,你信了嗎?
癌症的天然剋星是「它」,能將你吃進去的致癌物包圍,並趕出體內!
這4種食物不能再吃了,不僅加速身體衰老,還有致癌風險!
大眾汽車又攤上事了!「致癌門」還沒結束,又出「自燃門」!
隔夜開水能不能喝?會致癌嗎?這幾種情況下的水最好少喝!
咖啡哪怕真的致癌,也不能阻擋我一顆痴迷咖啡的心
風波不斷 又有兩家公司的降血壓葯纈沙坦原料葯被檢出致癌物
久沸的水會致癌?隔夜水不能喝?還能不能好好喝水了
廚房裡的新舊油混合使用會致癌?幫您把廚房裡的癌症潛伏點揪出來!
用不粘鍋炒菜,會產生致癌物?鐵鍋炒菜,能補血?很多人都用錯了
吃酸菜致癌嗎?不一定,但這樣吃能吃出高血壓和結石!
這些烹調方式致癌,要不得!
新買的彈簧軟床墊居然有致癌的風險,該如何是好?
出現幽門螺桿菌 就會導致胃癌嗎不你錯了 這樣做才會導致癌變
不能反覆喝加熱的水,會致癌?
青椒和它一起吃,排出體內致癌物,氣色紅潤,血管也不堵了
喝水也能致癌?不是千滾水,也不是隔夜水,這種水確實會致癌!
飯後吃個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癌症,高血壓一輩子繞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