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已故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行醫70餘年,學驗俱豐,臨床尤其擅長痹證治療。痹證是臨床上包括現代醫學風濕病為主的一類病證,一些病情頑固、纏綿難愈的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等病證,又稱頑痹。中醫認為頑痹是因風寒濕邪久羈,或因勞累損傷、年老正虛,肌肉骨骼失卻精血充養,經氣阻痹所致。以固定部位的筋骨關節反覆發作性疼痛,麻木不已,活動受限,遇風寒加重等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朱老常稱為「頑痹」,指出「頑痹」的頑,突出了不同於一般痹證的特點,對病程較長,症情頑固纏綿久治不愈之病例而言,頑痹治療相對較難,難在辨證、治法、用藥和見效。筆者在長期跟師臨床實踐中,總結出朱良春教授治療痹證的特色和要訣。現介紹如下。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國醫大師:朱良春

1、主線為「益」

朱老治療痹證,主線始終抓住「益腎壯督」。益腎蠲痹法是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傳承先師章次公學術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70餘年的臨床經驗總結而成,是朱老一生對痹證(頑痹)治療法則的提煉、總結的結晶。

自從20世紀60年代初南通市中醫院成立「痹證專科」,朱老就在痹證治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一整套較為完整的「益腎蠲痹法治療頑痹」的理論體系,系統論述了「益腎蠲痹法治療頑痹」的機制、方法、用藥。朱老認為,風濕病相似於《金匱要略》之歷節病、宋代《太平聖惠方》之頑痹,此類患者往往陽氣先虛,外邪遂乘虛而入,襲踞經隧,氣血為邪所阻,壅滯經脈,留滯於內,痹痛乃作。病之初起以邪實為主,病位在肌表、皮肉、經絡。如失治、誤治,病延日久,正虛邪戀,五臟氣血衰少,氣血周流不暢,濕停為痰,血凝為瘀,痰瘀交阻,凝澀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膠著難解,留滯於內,深入骨骱,而成虛中夾實頑痹之候。久病邪未去而正已傷,症情錯綜複雜。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頑痹病程較長,部分患者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導致肝腎虧損,精血不足。朱老根據頑痹衛陽先虛、外邪襲踞、痰瘀交阻、正虛邪戀的病機特點,確立「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的治則。蓋腎為水火之臟,督脈督統一身之陽,若腎督虧虛,則衛陽空疏,屏障失固,致風寒濕諸邪乘虛而入。肝腎精虧,腎督陽虛,使筋攣骨弱而留邪不去,痰濁瘀血逐漸形成,終至痹證遷延不愈而成頑痹。因此,通過益腎壯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使正勝邪卻,此即所謂「不治之治,正妙於治也」。創製「益腎蠲痹丸」,融益腎壯督、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滌痰化瘀等葯於一爐,標本兼顧,療效明顯。

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一:主線為「益」,益腎壯督

中藥:蜂房

數十年來,朱老臨證無數痹證病例,在多數情況下,特別是病情日久,病情纏綿,寒象、虛象比較明顯或不明顯情況下,只要無明顯熱痹表現者,均可採取「益腎蠲痹法」為主治療。肝腎虧虛為主為本,治療當「益腎壯督」治其本,誠如《類證自裁》所云:「總以補助真元,宣通經絡,使氣血暢通,則痹自已」。益腎壯督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溫腎壯陽,二是滋陰補血。從朱老臨床實踐看,因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益腎壯督偏重於溫補之意,但陰陽互根,在溫陽壯督同時,往往也需加滋陰益腎葯。常用藥物仙靈脾、仙茅、補骨脂、熟地黃、桑寄生、紫河車、鹿角片、鹿角膠、蜂房等能夠溫補腎陽,益腎壯督,腎陽溫,則一身陽氣足,寒濕易去,氣血通暢。蜂房雖為蟲類葯,朱老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此味葯具有益腎壯督,搜剔通絡作用,為痹證治療喜用藥物之一。阿膠、龜板膠、鱉甲膠有滋補肝腎精血之效。「益腎壯督」一直是朱老治療頑痹的主要法則,無論病情長短,「益腎壯督」法及部分藥物大多應用整個治療過程。

下期: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痹證臨診三要訣二:法宜變「通」

吳堅,高想,朱金鳳,蔣熙,姜丹,孫珊珊,朱婉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明代醫家用「黃連」五:消渴
明代醫家用「黃連」六:嘔吐
白花蛇舌草藥對的臨床應用二:白花蛇舌草與黃芩、紫花地丁

TAG:神黃中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臨診碎玉—中醫養生之三宜與三忌
臨診碎玉小針刀治療頸椎病
臨診碎玉 中醫表證淵源
臨診碎玉慢性腸胃炎驗方
臨診碎玉治療腹脹的經方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
痛風的臨診感悟
臨診碎玉埋線減肥的原理
中達臨診實錄:快速緩解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