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會冒煙的「饅頭」漂亮又好吃,名字卻難聽,老人說是止血聖葯
每年的夏末季節,就是如今這段時間,一場大雨過後,有些人不常去的草地上常常會長出下圖中的這種東西,白白胖胖的像個饅頭,小的像玻璃球,大的像一個滾出來的大雪球,一般如成人的拳頭大小,常在野外的人大都見過,但未必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功用?
圖片來自網路
這種東西的學名其實叫馬勃菌,屬腹隔擔子菌綱的一目,為真菌類生物,又叫馬勃,但是民間俗稱它為「馬糞包」,這東西看上去那麼漂亮,為什麼會有這麼不雅的名字呢?其實這是因為它成熟後的形狀和顏色酷似馬糞而得名的。其子實體一般近球形或梨形 ,直徑可從幾毫米到1米以上, 所以大個子的馬勃菌看上去會很驚人,真的像個大雪球一樣。
馬勃一般出現在雨水豐沛的7、8月份,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此物通常生長在地下的枯枝落葉層中,喜高溫高濕環境,城市、農村、山區,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它都能生長,其子實體早期生於地下,開始生長時會冒出地面,有的也會生長在腐朽的木頭上。
初生的馬勃菌多為白色,也有麥黃色的,看上去很漂亮,通常會成簇成片出現,不認識的人會以為它是蘑菇,但是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它並沒有通常蘑菇都有的蘑菇柄,有也是很短,不過它仍然屬於蘑菇的一種。馬勃菌無毒,未成熟時是可以食用的,內外部都是白色,味道十分鮮美,可以烹炒或者涼拌食用,鮮嫩如豆腐一般。
等到長熟了之後,馬勃菌的外皮就會變成黃褐色或者灰褐色,看上去就像馬糞一樣了,這時候輕輕敲它的話,就會有黃褐色的粉塵飛出,可能很多年齡大一些的人都玩過它,圓圓的像小皮球一樣,用手一捏粉塵四散,或者放在地上用腳一踩,也會有灰色的粉塵四散飛出,這其實都是馬勃菌的孢子,飛落到適宜的環境中是可以再生長的。
成熟的馬勃菌有外包被和內包被,外包被裂開反捲成星狀,內包被裂開成孔口,或成片脫落,造胞組織變為粉末,有孢絲,交織不緊密,成熟時成短段,孢子非常多,顏色為淡黃褐色,可作藥材,從小就聽老人說,這種東西是最佳的止血藥,醫學研究也證明這種東西有機械性止血作用,外敷止血功能強大,對肢體傷口出血和口腔出血有明顯的止血作用,療效不亞於澱粉海綿或明膠海綿,但由於不被組織吸收,所以不宜作位置較深的組織內留存止血。
化學分析表明,馬勃菌含有磷酸鈉、馬勃素、麥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及尿素、類脂質等。中醫認為馬勃菌的性味辛,平。主治清熱,利咽,止血。主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外用治外傷出血,痔瘡出血凍瘡,另外還可以治療咽痛、失音等症,馬勃的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圖片來自網路
可見,馬勃菌是一種極好的自然資源,現在這個時節正是生長的旺季,也是其可以食用的最佳階段,有時間的話可以去野外找一找,不過現在這種東西也可以人工培養種植,因為無論作為食材還是藥材,都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在小規模的菜市場上可能買不到。


※此馬在主人殉國後被英軍擄到香港,卻不讓洋人騎,頭向北絕食而死
※這匹馬竟生擒了敵軍主將,事迹驚倒兩軍戰士,被寫進書里流傳千年
※一碰就能叮個包的花蚊子,竟能傳播這麼多疾病,以前為啥沒這蚊子
※古人竟然有這麼多蔬果保鮮技術,有兩種你可能也很熟悉,還記得嗎
※最漂亮也最有趣的昆蟲,會蹦會裝死,還治不孕不舉,你家叫它什麼
TAG:拾珠道齋 |
※好看又好吃的饅頭,原來是這樣做的呀
※很多人說吃它像啃肥皂,但這樣吃簡直就是美味,好吃到哭
※女人要想老的慢一點,皮膚嫩白有光澤,不妨多吃這道菜!關鍵是好吃還便宜
※會冒煙的冰激凌好吃,又好玩,吃著就冒煙,你知道用什麼做的嗎?
※這幾種傳統客家小吃,看著就好吃,好多人連名字都不知道
※吃膩了白面饅頭,不妨試下這幾樣花樣做法好吃又好玩,大人小孩都愛吃
※明明是多肉,為什麼起一個那麼好吃的名字!吃貨忍不住啊!
※這樣做出來的雞肉,量大還好吃,別再說沒「味道」了
※這菜高血壓心臟病人吃最好,好多人不知道它好吃,把它扔了,可惜
※這種小吃是南方人愛吃的一種,看上去雖不起眼卻超好吃
※瓜子雖然好吃,但是這幾種人打死也不能吃,吃出事就晚了!
※面對那些騙人的菜名,好吃嘴的你是不是也已經失去了點菜的能力?
※媽媽把饅頭做成這樣,簡單易做,好看又好吃,全家人都搶著吃!
※這菜好吃香極了,吃一口香味十足,怎麼都停不下,老人和孩子要多吃點!
※這菜名字很特別,很多人看了不敢買,簡單炒口感清脆,營養又好吃
※這幾種零食看包裝感覺不好吃,但吃起來卻很艷,圖4名字太奇葩
※這道菜好吃又便宜,孩子吃了猛長個,女人吃了補血!這樣吃最過癮
※這三種蔬菜是最佳搭檔,放在一起炒,好吃又瘦身,女人最應該多吃
※蒸蛋這樣做超好吃,方法特簡單一看就會,老人孩子都搶著吃!
※即使沒有肉,茭白這樣炒會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