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12道「牙病風險自測題」,測完你可能需要看牙醫了……

這12道「牙病風險自測題」,測完你可能需要看牙醫了……







開欄的話



統計顯示,慢性病死亡在我國總死亡人數中的佔比超過80%,且慢性病患者呈年輕化的趨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如高鹽、高油、不當膳食和缺少鍛煉等,是當前慢性病發生髮展的主要因素。





自2016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領導,在全國範圍重點開展「三減三健」(

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8月14日起,《生命時報》官方微信開設專欄,連續6期刊文詳解「三減三健」,教你養成

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減三健」——健口腔篇




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口腔這道防線被攻陷了,全身都可能受到影響。護好牙齒是健康的第一步。



「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66%;65~74歲恆牙患齲率為98.4%。






有研究顯示,口腔不健康可能增加患認知障礙症、抑鬱症的風險,消化系統也會受牽連。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採訪專家,總結出最有效的口腔清潔方法,幫你守住這道健康門戶。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口腔科主任 陳世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 王麗萍


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任

 彭彬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副主任醫師 路瑞芳






12道題自測牙病風險



對照下列情況並打分,查看自己是否有牙周疾病危險:



1.早起後嘴裡發黏(1分)

2.被人說有口臭(1分)

3.牙縫常有食物殘渣(2分)

4.易牙齦出血(3分)

5.易牙齦腫脹(4分)

6.牙齒鬆動(5分)

7.很少刷牙(1分)

8.經常吸煙(1分)

9.牙痛難忍才去看病(1分)

10.經常感覺疲勞(1分)

11.有糖尿病(1分)

12.骨密度偏低(1分)




測試結果:




總分0分:


目前沒有牙周病,繼續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總分1~4分:


已具備患牙周病條件,務必每天認真刷牙,若出現口臭、牙齦不適應及時檢查。




總分5~9分:


可能已患牙周病,應及時去醫院確診。




總分高於10分:


患牙周病程度不清,需馬上診治。




上述檢查項目中,7~12為牙周病重要誘因,4~6為牙周病加重標誌,若符合其中任意一項,需要儘快做牙科檢查。



牙不好全身都遭殃





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口腔健康,還會連累全身健康。


口腔問題影響全身健康


口腔病灶指齲齒、牙周炎、根尖炎、頜骨骨髓炎、牙殘根殘冠及根尖囊腫等,病灶內的細菌與病毒通過血液和淋巴液到達全身器官和組織,可引起許多全身性疾病。




常見的有

慢性腎炎、慢性胃炎、風濕熱、關節炎、慢性咽炎、偏頭痛、皮膚病、不明原因的低燒

等。一旦去除口腔局部疾病或病灶,上述相應的全身疾病也隨之消退。





牙病可危及心臟健康


牙周炎是

冠心病、心肌梗塞

腦中風

的危險因素。口腔病灶中的細菌和毒素通過血液轉移至心臟易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牙周炎的菌血症,易誘發心肌梗塞和冠心病。




國內外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50歲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或無牙者,其冠心病發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嚴重者,致死性冠心痛和心臟驟停發生率分別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

牙病可誘發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老年性肺炎與各種牙痛關係密切,因為口腔內的大量細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炎。


牙病可誘發糖尿病


研究證明,牙周炎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即牙周炎如不治療會誘發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反過來可並發牙周炎。


牙病易引發早產


調查研究證明,有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率,是正常人的7.5倍。婦女在懷孕前應重視口腔疾病的診治。


缺牙不補,傷血管


有研究顯示,不到10顆牙齒的人,死於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比同齡、同性別而有25顆以上牙齒的人高7倍。




口腔與牙周的感染可散布到心血管系統,造成低程度的慢性發炎,而發炎是導致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危險因素。




健康口腔的4個標準





健康口腔的標準要滿足以下四點:






  • 沒有口腔的疼痛或者不適;



  • 沒有蛀牙或其他口腔疾病;



  • 能夠正常行使功能,比如咀嚼、說話、味覺、吞咽等;



  • 能夠滿足正常的社會交往以及對我們個人形象的需求。




口腔疾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如牙周病,很多患者除了牙齦出血之外,沒有其他癥狀,甚至如唇癌、舌癌或一些癌前病變在早期也沒有什麼癥狀。







如果牙齒出現過敏,對冷、熱較敏感,或者牙齦出血,時常感覺牙齒上會掉下一塊小而硬的東西時,可能就是口腔出問題了。




此外,若發現口腔黏膜上出現一些不正常的顏色,也需要去看醫生。



牢記4個口腔清潔法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樣的牙齒才健康:

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如果把保護口腔健康當成一場戰役,那麼對口腔的清潔是取勝的關鍵,具體方法離不開以下4種。 



1

刷牙:潔牙面


刷牙是最基礎的口腔清潔方法,其主要作用在於去除和干擾牙菌斑的形成,清除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色素,同時還能按摩牙齦。




堅持早晚刷牙,每次大約3分鐘左右

。需注意的是,不能只刷牙齒外面,里外以及咬合面都要刷,並且最好按一定順序刷,免得有遺漏。







刷牙的方向也很重要,要

順著牙齒上下刷

,而不是左右拉鋸式地橫刷,因為這樣容易破壞牙齒,使牙齒變得敏感。



2

牙線:清牙縫


如同我們打掃房間總會有一些掃不到的死角一樣,刷牙也有清除不到的死角。




牙齒之間的間隙就是這樣的「口腔衛生死角」,對其清理需要藉助一些特殊的工具來完成,包括牙線、牙籤、牙間隙刷等。




牙線對無明顯牙齦退縮的牙間隙最為適用

,大多數人包括小孩的乳牙,均可以使用牙線。




具體方法是:






  • 首先取一段長約15~20厘米的牙線,打結成一個線圈;






  • 然後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將線圈繃緊,兩指間相距約1.0~1.5厘米,將此段牙線輕輕通過兩牙之間;






  • 如果兩牙之間較緊不易通過時,可做里外拉鋸式動作通過;






  • 最後,通過牙齒到達牙齦的邊緣後,將牙線緊貼一側牙面,並呈C形包繞牙面,朝牙齒頂端移動,以「刮除」牙齒上的菌斑。




按照這個方法可以依次將全口牙齒的菌斑清除,包括最後一個牙的遠端,結束後最好用清水漱一下口。







有牙齦退縮或牙齒間縫隙增大的患者,可選擇牙籤或牙間隙刷。




牙籤材質以光滑無毛刺的塑料為好,而牙間隙刷更適合牙齦退縮者。需注意的是,如果牙齦乳頭無退縮、插入有困難時,不宜勉強進入,以免損傷牙齦。



3

漱口:去殘渣


刷牙和用牙線完成了口腔的基礎清潔,但整個口腔衛生的維護並不僅限於牙齒,還要及時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而漱口就能起到這個輔助作用。




在吃甜食後、吃飯後最好都漱漱口。

對於口腔內有感染或傷口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有藥物的漱口水,它能抑制口腔內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但需注意的是,無論清水、淡鹽水,還是市面上的各種漱口水,都只能起到輔助清潔的作用,它無法漱掉牙菌斑,因而並不能替代刷牙。



4

洗牙:除牙石


每天都認真清潔也不可能完全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軟垢,時間一長就會形成牙石,需要定期去醫院洗牙。







洗牙只對緩解吸煙、喝茶等引起的外源性著色有效,而四環素牙、氟斑牙是洗不白的。其實,洗牙最主要的作用是去除菌斑和牙石的刺激,使牙齦炎症消退或減輕。




超聲波洗牙是最常用的洗牙方法,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置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不包括新型起搏器),患有肝炎、肺結核、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者和某些有出血傾向疾病的人不宜使用超聲波潔牙。




對口腔衛生維護較好的人,通常

建議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洗牙

。但對於接受正畸的人或重度牙周病患者,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相對縮短複查時間。▲




本期編輯:王曉晴 





往期回顧:


一勺油毀了全家健康!專家推薦7招烹飪「減油」


吃鹽是個技術活,教你8招「限鹽」不減味


就算不愛甜食,一年你也能吃掉40斤糖!6招躲避「高糖」傷害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跟著動物學養生!6個姿勢讓你強身祛病(附真人示範)
【嚴肅談性】套套用錯了,一秒變爸媽
十三億人看了都會沉默,為什麼這樣的蔬菜和肉有著如此巨大的魔力?
一次生氣全身器官「受傷」!各科專家開出「憤怒處方」

TAG:生命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精神病自測20題,看看你是不是瘋了?
想知肺好不好,請做這2道「自測題」,不用老跑醫院去測
自戀可能是一種病,得治!快來自測你病到什麼程度了
你的牙齒有沒有問題?快來自測一下吧!
你是容易得癌的人嗎?看看這6題癌症自測的問題
自測自測:你是否患上了風濕?這三類人更容易患病
你是「癌癥候選人」嗎?10秒自測題,測出你患癌的可能性有多少
你「肝凈」嗎?10道題自測肝排毒功能好不好!
你需要抗初老嗎?這9點幫你自測!
你是「耐看型」還是「漂亮型」?看這3點你就你知道了!趕快自測
腎臟好不好,看看尿液就知道,看看中了這3種情況嗎?不妨自測下
糖尿病人怎麼自測血糖?知道這4點才測得准!
你是容易得癌症的人嗎?簡單6道題,自測是否有患癌風險
這3個壞習慣,可能是「婦科炎症」反覆的原因,不妨自測一下!
疥瘡怎麼自測呢?這4個都可能是紅色信號,可別忽視了
尿尿時若有這種「感覺」,可能是患上了前列腺炎,不妨自測一下
濕氣自測題,有4條以上真要好好祛濕了
女性子宮有沒有問題?別著急,看這裡或許能知道,不妨自測一下
照鏡子自測跌倒風險!沒想到「臭美」還有這個功能
自測一下,可能你的皮膚缺水比你想像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