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三關九竅」,決生死,處百病!

「三關九竅」,決生死,處百病!

道家三關九竅,決生死,處百病!

導讀

道家三關九竅所在的「任、督、沖三脈」構成人體的「小天地」。

《內經·靈樞》稱:「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有所謂經絡「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臟腑的虛實得不到內部調節,人體的病候得不到排除和糾正,乃至威脅人體生命的存在。

吐納、調息、導引要經過 「前三田」(上、中、下三丹田),「後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三竅」(陰竅、陽竅、中宮竅),共為九竅。道家也稱「九竅」為:明堂、洞房、泥丸、氣府、鵲橋、重樓、鳩尾、絳宮、黃庭。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注實質為丹房)。其中上丹田是練功的主竅,通此一竅,可以窺探天地之奧秘,把握造化之玄機。竅與經絡穴位有著聯繫,但它又不是穴位,因為穴位只能影響局部,竅則聯繫整體。

什麼是三關?這要從丘長春真人的《修真圖》說起,修真圖右上字曰:「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孔,後有三關:尾閭、夾脊、玉枕也。尾閭在脊椎之下盡頭處,關可通內腎之竅。從此關起一條髓路,號曰漕溪,又名黃河,乃陽升之路,直至兩肩夾骨對處為夾脊;又上至腦,為玉枕。此三關也。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泥丸為上丹田,方圓一寸二分,虛開一竅,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內正中之處天門,入內一寸為明堂,再入一寸為洞房,再入一寸為泥丸。眉心之下謂之鼻柱,又名雷霆府。金橋下至口中有兩竅通喉,謂之鵲橋。喉是頸骨,乃內外之氣所由出入者也。後有軟喉謂之咽,乃接飲食,通腸胃者也。其喉有十二節,號曰重樓。直下肺竅,以至於心,心上有骨,名為鳩尾。心下有穴名曰絳宮,乃龍虎交會之處。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黃庭穴也,乃中丹田。

《道鍾警明》曰:「九重者,人身背骨有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此三關,左右皆有竅,故曰,九重鐵鼓,當過關之妙法,所以運過關,亦要照前節說明,必由中竅而運行,若馳別路,則不能得道矣。」因此三關有前後,前三關是泥丸、土釜、玉池;後三關是尾閭、夾脊、玉枕。又因為後背骨脊樑有三關,一個關是一個竅,每一個關旁邊又有兩個竅,所以一關有三竅,三關共九竅,故名:「三關九竅」。

九竅」各有其實際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竅」的存在不能離形,「竅」的作用不能離氣,「竅」的運用不能離意。意、氣、形是練竅的基礎,所以竅與靜功的「三層九步功」有關,它包含著「九竅」的練法。

各竅位置和作用

1

上丹田

即主竅,在兩眼之間,此處是「意」的中心,真氣的根源,此竅至為重要。因為精神意識是生命的主宰,真氣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識中定,才能感應到整體,其氣歸根才能運化全身,此竅是生命活動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則衰老衰亡。意的活動都是通過此竅,是識神的「出入之門」,出則死,入則生,故又有「生死戶」之稱。把握了它,就等於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2

中丹田

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竅開則心胸開闊,形體舒展,經氣通順。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形散氣亂之時,常不自覺地用手去撫胸部,即與此竅有關。經絡學有氣會「膻中穴」之說,因此有人就把「膻中穴」當做中丹田,但注意「 膻中穴」不能產生整體全面的舒適感。

3

下丹田

在肚臍下一寸三分(小腹內部),是「衛氣」的中心,力的根源。氣如不歸中心,則氣散浮,力無根,所以練功第一步就要求氣沉丹田,但不能氣壓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氣就自沉丹田,從而遍布全身,達乎四肢。

4

尾閭關

又名「命門關」,是「勁」的中心。但它既不在尾閭處,又不是「命門穴」,它是在與「下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腰椎之間,太極拳稱之為腰際,它是勁的中心,四肢的活動都與腰勁有關係,腰一動,整體都動,所以有「腰為第一主宰」之說,腰如歪扭,則勁不整,腰有損傷,則全身不能用力。練功要求「掖胯斂臀」,丹田之氣自然貼背,此處自會慢慢凸起,與整個脊椎骨形成一條微向內合的弧形。腰際中正則此竅開,自然上下通順,力達四肢,發揮整體一致之勁。

5

夾脊關

它的位置在兩肩胛骨之間,與「中丹田」前後平行相對的脊椎骨之中。此處是勢的中心,它處在兩肩的連接點上,一般人兩肩胛骨突出,不但影響勢的舒展,而且有礙督脈的運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則肩胛收,脊背圓,兩臂展,督脈通,此竅自開,而有包容一切之勢。

6

玉枕關

在後腦枕骨的之間,它與「上丹田」前後平行相對,是「神」的中心,此處是生命之根,如受損傷,輕則神志不清,重則死亡。此竅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則竅閉神萎,能注意「頂頭直項」,則凹處飽滿而竅開神旺。意與此竅相聯,即意與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內外,而加強神的作用。

7

陰竅

亦名「海底」,在襠部兩陰之間(相當於「會陰穴」),它是形與勢合、統一於「虛」的關鍵,形屬陰,形松勢展,達到「虛」,則陰氣降「海底」 ,而陰竅開。此竅閉,必形緊勢縮,內實而不虛。如能注意「圓襠合膝」,可開此竅,自會產生「外包內撐」,松展如一,形空勢虛之感。

8

陽竅

亦名「靈台」,在頭頂「百會」與「鹵門」之間,它是氣與勁合、統一於「靈」的關鍵,屬氣展陽。陽竅開則氣順勁合,陽氣升靈台,此竅不開,則氣滯勁呆,下重而不靈。如能「頭頂虛靈」,可開陽竅,自會有周身勁利、虛靈之感。

9

中宮竅

亦名「泥丸宮」,在「上丹田」與「玉枕關」 的中間,居陽竅上下垂線之上,故又稱「十字架」,它是意與神合統一於「空」的關鍵。守此竅能使神意交合,真氣歸正,整體統一,全面平衡,自然會產生神照全面,氣潤周身,內外清澈,意靜性空之感。

九竅分布於身軀的前、後、上、下、中,組成九宮八卦之象,蘊含著太極陰陽之理。前身屬陰,上、中、下三丹田,陰為柔目,主收藏,是養生之處,應含蓄於內,運化周身。後身屬陽,有尾閭、夾脊、玉枕三關,陽為剛,屬金,主開放,是運營之所,應擴延於外,衛護形體。陰竅居下身,為降,屬水,主靜,應穩定。陽竅居頂上,為升,屬火,主動,應靈活。泥丸宮居中,中為定,屬土,主中和,土為太極之體,它統四象,合八卦,是陰陽相交之處。守此一竅,即可聯繫其它八竅。能九竅相合,則九九歸一,有無混化,即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自會產生形如太虛,身似宇宙,無內無外,無邊無際之感;到此境界,即無所謂中心,而處處都是中心,也無竅可守,而處處都在竅中,也就是達到了「意無意、竅無竅、無意之竅是真竅」之境。

任督二脈,是通的。所謂打通,是說氣感通過。《遵生八牋》云:上丹田為性根,下丹田為命蒂。通過對上丹田的修鍊,主要是提高神的層次。《黃庭經》說:「仙人道術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對於各丹田的功能,《紫清指元集》中說: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應谷降宮,藏氣之府也;下有靈谷關元,藏精之府也。

上丹田又稱為盡性之門,《修真辯難》上說:下丹者,練精化氣;中丹者,練氣化神;上丹者,練神還虛。下丹田往往與腎間命門相溝通。命門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同時又為下丹田精氣出飛之處,有充實的下丹田,是內家拳習練者的階段性的目標,然而不同的用功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從性命修鍊的角度認識丹田。下丹田關係人的生命,上丹田關係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的實踐根據和理論依據的。如果只有下丹田,得不到上丹田的關照,終究不能長久;如果僅有上丹田,沒有下丹田的根,最終也會得而復失。這就是從上下丹田的理論說明了性命雙修的必須性。

如果各位師兄覺得看完對您有幫助,歡迎您的打賞。

無需關注長時間按住二維碼

掃一掃圖中二維碼。

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任意金額都可以,感謝你的支持!

賞金將用於電腦採購編輯視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固精訓練
益腎固精功法
固精法
九種方法即令相貌莊嚴美麗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關節痛上樓難,失眠,頸椎病,慢性病纏身?1個動作除百病!收藏
百病源於堵!七八十就會死的根本原因!
初春太陽治百病?是真的!關鍵是你得曬這三處呀
入秋後,腸胃最怕這四件事,秋季養胃,謹記「五個一」,百病遠離
十人九濕,寒濕纏身,百病生!
五臟有「火」,百病叢生!
六月記住八個最佳,百病不生!
百病生於過用,「五勞」你佔了幾個?
今日中伏,做好養生五要點,記得吃三瓜、三肉、三葉,祛除百病!
三焦不通,百病叢生!
肝不好,百病生!七種最傷肝的行為,你今天佔了幾樣?
這個部位,只要鬆開了,十病除九,百病難侵
對著牆做1個動作,十病九除,百病不侵,堅持做受益一生
初春太陽治百病?真的沒誇張……關鍵是你得曬這三處
經脈能決生死、處百病,通經絡就是強健五臟六腑~
治病還是致病?一念之間!神奇的人體三角區,養好了,百病不擾
初春太陽治百病?真的沒誇張…關鍵是你得曬這三處呀
護好「四根」,百病不生!
肚子硬,百病生!
百病從腳治,用好足底「生命密碼」,一病一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