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處暑:陰陽寒熱始交替,應時收斂祛燥邪

處暑:陰陽寒熱始交替,應時收斂祛燥邪

文/呂方舟

暑氣至處暑而止

處暑,是每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交節點大致在公曆的8月23日前後。「處者,止也」,也有認為「處」通「出」,即「出暑」。總之,就名字而言,處暑這個節氣意味著從這天起暑季開始要慢慢結束了。民間俗話「立秋之後還有十八隻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後大概還會熱上十八天左右,而立秋的十八天後,剛好差不多是處暑了。

處,止也(資料圖)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據氣象觀察,處暑時節真正進入秋季的,大概只有東北、西北地區,其餘地區較炎熱。此時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夏季控制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副熱帶高壓也開始南撤,而冷高壓則開始南下,冷暖空氣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降雨,降雨之後,冷空氣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故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涼」的說法。因此,與其說處暑是一個標誌暑天結束的節氣,不如說,這是一個天地氣機陰陽交替變化的節氣。

天氣變化陰陽交替中如何養生?

既然是陰陽交替,氣機變化,那麼處暑時節的養生就不能像秋分、夏至這一類單獨「秉其一氣所化」的節氣養生一樣,只把握一個特性即可。大致而言,處暑要考慮的因素,起碼有燥、濕、熱、寒這四個因素。

處暑隸屬秋季,秋秉燥氣,所以處暑時節,亦是燥氣為主用事。燥者,「肅殺之氣也」,肅殺之氣以收斂之性為主,這點在處暑三候中亦有表現:「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侯禾乃登」,秋季鷹捕獵飛鳥之後,會將它一隻一隻擺開來,猶如祭天,此實際為儲備食物、慢慢進食也;農作物秉收斂之氣而將營養結成果實,是以此時五穀豐登。夏季乃至大小暑之時,空氣潮濕,濕氣中阻,天氣不降、地氣不升,氣機痞塞,此時人體陽氣滯澀不通,故覺煩熱。而此時慢慢開始秋高氣爽,空氣漸趨於乾燥,陽氣運行通暢,在收斂之氣的作用下,慢慢潛藏起來,以待冬季填補。可以說,處暑由濕過渡到燥斂的過程在生命活動中有著重要意義,如果收斂不及,則冬季陽氣外浮,不利於健康。

處暑(資料圖)

具體而言,燥收之氣在健康上的表現有三方面:

一是燥邪應時而生,涼燥、溫燥各有不同。一般百姓比較熟悉感冒有風寒、風熱的區別,自己保健、買葯的時候會有所注意,但多數人不知道還有溫燥、涼燥的感冒。道醫認為,外感六邪有風、寒、暑、濕、燥、火,風為百病之長,能兼夾諸邪。許多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都與風邪有關,而風邪往往又兼夾有其他病邪(多為時令之邪)。秋季往往會有風燥之邪,除了常見的咽癢咳嗽、怕冷惡風發熱之外,其最為明顯的特點在於患者往往自覺鼻腔、口腔乾燥不爽,乾咳無痰或者咯少量黃白痰。道醫古籍記載,初秋之時氣溫還比較炎熱,此時感冒往往是風邪合併熱邪、燥邪,稱為「溫燥」;而處暑之後,東北地區已有些涼意,感冒往往兼有風寒,稱為「涼燥」。

第二,在五臟六腑方面,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五行屬金,胃亦秉陽明燥金之氣,此三者,燥氣最足,這個時期最容易本氣發病,表現為呼吸道(肺)和消化道(胃腸)的燥熱之症。許多人在此時會出現咽干口燥、甚至喉嚨干痛,以及大便乾結難解、胃中嘈雜灼熱疼痛等情況即是這些臟腑燥氣太過的情況。道醫認為,人體無非一氣化生,且人與天地相應,臟腑出現問題,往往也容易招致外邪。以上這些情況不注意保養,往往會使人體表裡相互影響,很多人先是喉嚨痛,繼而會出現大便不暢、發燒感冒的情況,即是失於應季的調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資料圖)

此外,肅殺收斂之氣不僅表現在軀體方面,對情志也是有所影響的。人體的陽氣受肅殺之氣影響,慢慢趨於收斂潛藏,這也使得人的情緒從春夏的興奮、高興、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漸漸轉為平靜。《黃帝內經》載:「秋三月,此為容平」。如果該人平素陽氣偏弱,自身陽氣不足以對抗天地之氣,被收斂太過,則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悶悶不樂的情況,此即所謂「悲秋」。「何事秋風悲畫扇」「無邊落木蕭蕭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歷代文人墨客喜歡以秋與悲情相聯繫,實際上正是天人相應的表現。

處暑如何「防燥」養生

根據上述燥邪致病特點,處暑「防燥」應在以下方面用功:

首先,預防感受「風燥」之邪。風燥之邪,病自外受,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即是鼓舞正氣,增強體質。初秋之時氣候不錯,是運動的好時節,許多人夏天怕熱,都多空調房裡不出來,這時候不妨好好做做規劃,保證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常常有咽喉疾患者,比如容易感冒、咽喉經常瘙癢咳嗽者,可以用些食療的茶飲預防疾病。初秋較熱,不妨用玉竹泡水代茶飲(每次10克左右),深秋氣溫較低,則可常做些杏仁露飲用。玉竹與杏仁皆有潤燥解表之功,不同之處在於玉竹性味辛涼,潤燥之時尚能清熱;而杏仁則更適合涼燥。

初秋(資料圖)

如果是內燥的情況,則需要分清是在肺還是在胃。在肺者,表現以呼吸道癥狀為主。

石橄欖雪梨糖水是一個不錯的養陰潤肺的食療方:取石橄欖10克,雪梨皮一具(一個雪梨的皮),老冰糖適量,將雪梨皮、石橄欖洗凈後與老冰糖一起,加一壺水同煮,煮沸後關小火熬五分鐘即可,濾出藥渣,代茶飲用。

冰糖、雪梨皆能潤肺,石橄欖清肺熱且生津,三物合用有清肺熱、養肺陰之用。石橄欖以南方地區為主,北方如果不易購買,可用10克白茅根代替。至於胃陰不足、胃中燥熱,則可適當飲用鮮榨果汁,但需注意,鮮榨果汁較為寒涼,適可而止,切勿貪多,以免傷及脾陽。

雪梨糖水(資料圖)

情緒方面養護,從根本上講,增強體質,使陽氣旺盛才是根本之法。因此如上提及,不妨多多增加運動,一方面增強體質,另一方面運動也是一項社交活動,尤其是多人戶外活動,最能緩解悲秋之情。此外「事多則煩」,知道自己情緒不穩,當儘可能提前安排好生活工作諸事,須知,動人情緒者,大部分無非都是生活瑣事,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節奏,空出時間放鬆,是維持心境平和的實用法門。再者,音樂療法是一個很不錯的調整情緒的方法,節奏歡快、俏皮的曲子能使人愉悅,而凄清、陰鬱之調則增加悲傷情緒。古人認為「喜勝悲」,此時可以多聽些歡快樂曲,以怡情悅性。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資料圖)

秋季以燥氣為主,但同時也應兼顧濕邪以及寒熱之氣。初秋之時,秋雨綿綿,暑濕之氣尚未退盡,雖然燥氣開始用事,但濕邪仍不可忽視。許多人盲目進補、過度服用滋陰之品,導致痰濕內生,形成燥濕並間之局,反而難辦。雖然民間有俗語「秋冬進補,開春打虎」,但進補有講究,秋季進補以清補為主,一是滋補藥食宜清淡,如石斛、麥冬、燕窩、銀耳,以及應季的柚子、橘子、梨,都是不錯的清補之物;二是清與補並用,適當飲用一些陳皮水、蓮子薏仁湯等,利水化濕。至於寒熱方面的養護,則應注意,秋季是一個過渡性季節,早晚溫差較大、一季之中也時時有氣溫起伏。氣溫變化頻繁,往往讓人失於調護而病,「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此時養護需得細心,隨身帶一件衣服,冷時披上熱時脫,雖然繁瑣,但舍此無他也。

總之,處暑屬秋季,秉燥氣,但卻是個陰陽寒熱「變動」的季節,其養生要領在於以「防燥」為主,兼顧寒、熱、濕諸邪,從食療、起居、運動、情緒等幾個方面共同入手養護。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太極人必須懂的六點!
修橋補路建廟堂,青城四絕勤自養
精忠報國 冤死風波亭:大鵬金翅鳥岳元帥
08/22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章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處暑來了,應對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我們該吃些什麼?
今日處暑,百病從「濕」起!處暑,祛濕的最佳時節,重在調和陰陽!
今日處暑,百病從「濕」起!處暑,祛濕的最佳時節,重在調和陰陽!
「暑氣漸止,天地始肅」,處暑養生正當時!
處暑,祛濕的最佳時節,重在調和陰陽,謹防寒濕傷身~~
處暑節氣後,鼻咽冒火、乾燥,這是秋燥在搗亂,教你通過飲食應對
明日處暑,炎熱真的快結束了嗎?
處暑時節之養生之道:養陰潤燥,防寒護臍
處暑,處暑,暑天遠去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秋季要多喝常喝1湯2粥,可清熱祛濕健脾養胃
處暑,初覺夜風微涼
處暑,暑未止。少食辛辣多清淡,健脾潤燥很重要!
明日處暑,跟夏天說「再見」了!處暑後,暑氣止,秋季養生始於「潤」
處暑:暑盡涼生,秋漸濃
處暑時節風水須知
暑氣漸止,養陰潤燥——處暑養生指南
處暑時節感冒咳嗽,先辨清癥狀再服藥
處暑最該吃它,軟糯香甜,每天一碗,防暑祛燥,老少皆宜!
處暑寒來,早睡早起防過涼
處暑過後的濕熱天怎麼破?快來領取你的專屬祛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