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城市「獨居者」生存指南!你是否也是獨居者中的一員

城市「獨居者」生存指南!你是否也是獨居者中的一員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多數人理想中的生活,然而現在這一想法正悄悄發生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一個人生活。

GIF/563K

在美國,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選擇獨自生活,獨居已成為第二穩定的家庭形態,僅次於夫妻與孩子組建的核心家庭。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深度解析獨居潮的原因,讓獨居者一個人也能過得幸福、精彩。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組織與員工促進中心測評部主任 肖震宇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重慶市科技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湯永隆

全球掀起獨居潮

克里南伯格從美國獨居現象最普遍的曼哈頓開始,調查了洛杉磯、芝加哥、華盛頓、奧斯汀、舊金山幾個城市,以及瑞典、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獨居盛行的國家,研究了300多名不同年齡、不同階級的獨居者後發現:

獨居比例高的國家大多在北歐,例如瑞典、挪威、芬蘭、丹麥等高福利國家,比例高達40%亞洲獨居率最高的是日本;獨居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是中國、巴西和印度。

GIF/391K

我國民政部門數據顯示,中國獨居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

如今,超過5800萬人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20~39歲的有2000萬。我國共有空巢和獨居老人1億左右,據國務院預測,到2020年,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增加到1.18億人

河南小伙陳宇自前年大學畢業後,就一個人在北京打拚。25歲生日那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單位加了會兒班,等下班高峰期過去了,才去吃火鍋慶祝。

貼心的服務員看他是一個人,便在對面的凳子上放了一隻布偶熊「陪吃」。

陳宇說,一個人慣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閑暇時看看書、逗逗貓,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即便是一個人吃火鍋,也不覺得尷尬。

除了陳宇這樣獨自在外打拚的,還有不婚族、離異或喪偶者,社會上的獨居者還有很多。

家庭不只有一種形態

肖震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由於經濟飛速發展,人們自主意識提升,固有的家庭模式被打破,獨居這種家庭形態有了增長之勢。全球掀起獨居潮,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

城市化加快

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認為,城市擴大了個人的視野,解放了人們被壓抑的個性,讓人不再恐懼失去家庭生活。

互聯網的普及,為獨居者與外界保持聯繫提供了便利,即便獨自在家,也能體驗廣泛社交活動帶來的愉悅。

2

個人發展需要

肖震宇說,經濟發展不平衡,促使年輕人背井離鄉,獨自外出打拚,與親朋好友的聯繫逐漸減弱,在大都市形成一個個孤島。

一線城市高企的房價,也大大延緩了都市青年結婚的進程。剛畢業的年輕人,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獨居成為成家立業前的過渡時期。

3

婚姻功能弱化

「現代人的兩性關係發生了改變,」肖震宇表示,女性意識到傳統婚姻中的不平等,隨著受教育和就業機會增多,她們掌握一定程度的財政自主權,婚姻作為生活保障的功能被逐漸弱化。

4

個體獨立性增強

當代社會推崇個人價值,自由、適應性、個人選擇是最受現代人珍視的準則。相較於婚姻的束縛,很多年輕人更樂於享受遠離家庭監管的獨居生活。

人口老齡化加重。與年輕人獨居不同,老年人獨居多是無奈之選。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子女離家打拚,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一旦喪偶,老人就不得不獨自生活。

老人獨居,防範安全風險

獨居生活有利有弊。獨居使人們擁有獨處的時間和空間,有助於保護個人隱私,將注意力集中於自身,方便審視內心、放鬆和自我修復。

調查顯示,與已婚人士相比,獨居的人更熱衷外出就餐、鍛煉身體、參加藝術課程和公共活動。

人是社會性動物,獨居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尤其是老年人,獨居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

馬玉華今年73歲,她的女兒搬去國外生活,老伴兒幾年前去世了。白天她總是約上社區的老朋友們聊天、跳舞,老年生活十分豐富,可是到了晚上,家裡就只剩她一個人。

「每天晚上我都會把家裡所有房間的燈打開,電視也一直播放著,給家裡添添人氣,」馬玉華笑著說,就好像家人都在一樣。

然而,她最大的擔憂不是孤獨,而是發生意外。「我們幾個老姐妹商量好了,每天都要在微信群里『報到』,如果有人缺席了就會立刻打電話詢問,相互間有個照應。」

獨居者經常三餐不定時,飢一頓飽一頓,影響腸胃健康,甚至有胃癌風險。

遇到突發情況,如半夜發高燒、突發心臟病等,不能得到及時救助,會有生命危險;長期無人陪伴,容易感到孤獨、寂寞,如果這種負面情緒得不到疏解,人就可能陷入抑鬱、不合群、孤獨的惡性循環。

年輕的獨居者尤其是女性,還面臨「催婚」的社會壓力,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表示,無論單身女性成就如何,她們在公眾眼中的形象都是「驕縱的」。

做到3點,獨居不孤獨

湯永隆認為,未婚青年獨居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應被貼上「孤僻」「冷漠」的標籤,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老人獨居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現象。

建議獨居者多注意以下問題,一個人也能過得幸福、精彩。

1

保持良好習慣

定期體檢,隨時掌握身體狀況,如果有身體不適要及時通知家人並就醫;

適度運動,老人可以做一些身體負荷較小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保證作息規律,三餐定時定量,清淡飲食,以果蔬為主,補充多種穀物,保持營養均衡。

2

主動融入社會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卡喬波在《孤獨》一書中指出,是否獨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是否感覺寂寞

獨居者更應該多參加社會組織或公益活動,加強與鄰里、親朋間的聯繫,主動融入社會。

3

保持積極心態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積極心態比運動更能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老年人不妨養花、養寵物或跳廣場舞,將生活豐富起來,提高幸福感;年輕人閑暇時可以多讀書、看電影和話劇、聽音樂會,或學一門外語,充實生活。

此外,子女應當經常看望、問候獨居在家的老人,即使做不到每天回去看望,也至少要跟老人約好一個沒有外出、沒有休息的時間,打個電話問問情況。

社會方面,應建立並完善社區老人基礎信息系統,摸清社區有哪些老人是獨居,把他們列入重點關心對象,在有需要的老人家裡安裝報警器,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發出求救信號。

在此基礎上,社區服務、志願服務相結合,例如提供「問候服務」,即定期打電話問候老人情況,了解老人需求等。

本期編輯:劉雲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田飛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睡眠專家「快速入睡」的8大秘訣!值得你收藏一輩子的秘密
吃飯也要掐著表,推薦一份最科學的「吃飯時間表」
你的器官「餘額」已不足,6個簡單動作幫你「充值」

TAG:生命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只是一個寄居者
關於「什麼是城市隱居者」的回答
終南山眾多的隱居者,一天只吃一餐素食,他們不餓嗎?
直擊:4位女獨居者,無論戀愛與否,都更願意一個人生活
閣樓上的獨居者
獨居者必備,開一盞羽毛燈溫暖自己
「死亡之海」最後的守望者,網友:他們才是真正消失在沙漠中的「隱居者」啊!
那些終南山上的隱居者們
孔孝真新片上線,獨居者看了不寒而慄
馬把世界融為一體:馬背游牧民攻擊定居者全世界都一樣!
北宋最瀟洒的隱居者,他的這首詩詠之令人忘百事
倫敦的避世隱居者,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嚮往真正的自由?
日本不婚獨居者越來越多,「自己玩」也成了一種新興產業
王維這首最知名的五律,雅淡中有致趣,唱出了一曲隱居者的戀歌
理論上「居者有其屋」的荷蘭,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無家可歸?
適合獨居者養的寵物,除了自帶治癒屬性,生存能力也得過硬
高齡獨居者如何面對孤獨死?日政府助料理後事
誰伴山居者,水雲深處行
獨居者的最佳伴侶 德龍半自動咖啡機上手體驗
不一樣的隱居者:夫婦默默守護大山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