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任脈】建里穴: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任脈】建里穴: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建里穴歸屬任脈,有治療腹痛、腹脹、胃潰瘍、食欲不振等作用。建里穴的位置:當臍中上3寸,詳見本文圖解建里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讀音】





jiàn lǐ




【建里穴名釋義】




建,建設;里,與表相對,此指肚腹內部也。意為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注入肚腹內部。





【建里穴位位置圖】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3寸的位置(圖③)。






【圖解建里穴位的位置】




1.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將神闕與胸劍結合點連線8等分,在連線的下3/8與上5/8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圖④)。


2.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上量3寸處。




【建里穴養生功效】




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主治胃脘疼痛,腹脹,神經性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腸中痛,水腫;心絞痛。





【經穴養療法】




刺法:直刺0.5~1.0寸。


灸法:艾炷灸3~7壯,艾條灸5~15分鐘。


推拿:按法、揉法。




【穴位配伍調身祛病】




1.配內關穴,主治胸中苦悶。


2.配水分穴,主治肚腹浮腫。




【特別說明】





1.不宜深刺,以免損傷肝、胃等臟器。


2.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孕育幸福之經——任脈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脾經】箕門穴:治肝膽濕熱,是乙肝病人的保健穴位
【育兒】孩子病後初愈,絕不要馬上上學和遊玩
【經外奇穴】鶴頂穴: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膽經】頷厭穴:治療頭痛、耳鳴、眩暈、齒痛等作用

TAG:穴位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建里穴:調健脾胃、消積化滯
下脘穴: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調健脾胃、消積化滯
【每日一穴】下脘穴:健脾和胃,消積化滯
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和胃健脾、消食導滯
【每日一穴】懸樞穴:健脾胃,強腰脊,助陽健脾、通調腸氣
【每日一穴】梁門穴: 消積滯、健脾胃
雨水至,桃始華。養生重在:防寒、除濕、疏肝、健脾!
中府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補氣健脾
利水消腫、調經止帶、健脾和胃
人蔘健脾丸,主治健脾益氣,消食和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按按中樞穴,健脾胃,促消化
這顆神奇的糖,幫你清肺止咳、化痰理氣、健脾消食
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食療葯膳】脾虛肝鬱、食積不化、濕毒內蘊?試試這個健脾疏肝祛濕湯!
雨水節氣養生,重在舒肝、健脾、祛濕邪!
保肝、利肺、健脾、補血、舒筋——香椿的功效,您了解嗎?
生薑加一物,健脾胃、促消化、調節氣血、減肥、美容養顏……
脾胃虛寒對健康的影響極大,石關穴就是健脾散寒、理氣止痛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