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筷溯源 名稱的故事

古筷溯源 名稱的故事

古箸名稱的變遷

筷子最原始的名稱並無可考,遠在四千多年前,尚處在文字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所以古筷在發明時的名稱尚無明文記載。

《韓非子 喻志》中 古筷稱 櫡,從字形可以推斷中國古代的筷子多是木質竹製的,繼而簡化字為箸。煮與者是通假字,意思是從煮沸的湯中撈菜食用,十分形象。先秦時期箸的另有一名稱叫做,還有一名稱為擌提,根據手勢用擌提伸進湯里一夾一提,可能是一種比較長的夾大菜葉筷子。

演變到戰國,有《管子弟子職》云:左執虛豆,右執挾七。豆是一種高腳的碗,當時人們的食飲禮儀已經從「擌提」進化到一手端碗,一手拿筷。筷子的名稱也演變為挾七。

漢代時,筷在《漢書》《史記 留侯世家》中均有記載,為箸,而在《史記絳候世家》則寫作櫡,同為筷子的名稱,南北寫法不同,從字形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南方多竹筷,而北方多木筷。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筷子又有了新的名稱,叫做筯。從字形看,是幫助進食的意思,是一種幫助進食的餐具。《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橋段<煮酒論英雄>中寫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筯,不覺落與地下……羅貫中並未正面描寫劉備的驚慌失措,而是用聞言失筯來側面烘托,提及了古人用筷的忌諱,落地驚神乃大忌,將這一場景鮮活演繹的同時也體現了他高超的筆法。後面會詳細再品,在此先簡單體會一番。

唐時開放多元包容的文化,延續了前朝的說法,此時箸與筯在文人詩詞、民間書面中均有所見,後世皆有沿用,直至明代才畫風突變,筷子的稱呼開始出現。

那麼是誰先把「箸」「筯」叫成「筷子」的?

筷子的說法,其實出於避諱。講究避諱一直是吳地民間文化的一個特色。吳地文化即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一帶(今江南及上海)。明代更是如此,江蘇太倉陸容在《菽園雜記》記載,「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此皆俚俗可笑處,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稱快兒者。」 江南水鄉的船家忌諱「住」「蛀」,因而忌諱與之諧音的「箸」「筯」。故反其道而用之,將「箸」喚作「快兒」「快子」。一傳十,十傳百,傳了上百年,人們漸漸也就習慣了。

民間的智慧是偉大的,約定俗成往往比辭彙的原始意義更加深入人心,漸漸地文人士大夫也開始使用「快」,明末清初的小說中,快子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紅樓夢》《官場現形記》等均有體現。繼而,文人雅士又在此基礎上,對「快兒」正式命名,取其來自江南材質多為竹,而添加意義符號造「筷」字,以區別快的本意。

直到近代小說如《金粉世家》里,「筷子」在書面語里取代「箸」的大局就已經確定了。

 「筷子」取代「箸」的最後一幕是它的英語翻譯。筷子曾經令初來中國的西洋人大為驚嘆,因不知其意義變遷的典故,」筷子」譯作chopstick,意為「很快的棍子」。至此,筷子完全取代「箸」。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下漢字的生命力,哪怕千百年後已經面目全非,只要後來者無意間發現一小塊漢字,哪怕就是微不足道「筷子」,依然可以想像出這個悠久而燦爛的,古文明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此戰過後,300年無人敢犯,留下千古名言至今還在流傳!
精彩發現:這位皇帝的性格,結束了西漢王朝的強盛
漢朝才華與美麗兼備的完美皇后
中國的朝代為什麼大多持續二百多年,不會超過三百年?

TAG:漢朝 |

您可能感興趣

詞海溯源:「主人翁」的由來與「枸杞子」的傳說
追根溯源——遠古巨獸的命名與發現!(三)
追根溯源——遠古巨獸的命名與發現!(四)
響水地名溯源
追根溯源——遠古巨獸的命名與發現!(五)
稚吟秋聲:古鎮溯源
領域事件與事件溯源的區別
歸本溯源的探索:中古文明
千年古縣——尋根溯源說耒陽
尋根溯源說大漢
狗年說狗:中國犬文化溯源
溯源齋主個人簡歷
追根溯源十問:古代所謂的娼妓就是賣身女嗎?
金縷曲 姓氏溯源
詞海溯源:「眾志成城」的由來
中國琥珀溯源之 宋元篇
潛江千年古縣溯源之蘆洑叢談
古代醫學溯源
教育觀察:追根溯源話姓氏 | 不再為起名燒腦
小年祭灶習俗的溯源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