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聲高手進階:9 個病例學會診斷淋巴瘤

超聲高手進階:9 個病例學會診斷淋巴瘤

前言

淋巴瘤是一組起源於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可分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大類。組織學上,可見淋巴細胞和/或組織細胞的腫瘤性增生。

正常淋巴結解剖結構(來源於網路)

病因

淋巴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病毒感染、輻射、環境污染、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等相關。

臨床表現

以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最為典型,肝脾常腫大,晚期有惡病質、發熱及貧血。由於病變部位和範圍存在差異,臨床表現各異。淋巴瘤的原發部位可在淋巴結(結內淋巴瘤),也可在結外的淋巴組織(結外淋巴瘤)。

超聲表現

結內淋巴瘤(較為多見)

部位:易發生於頸部、鎖骨上及腋窩、腹股溝區。

數量:以多區域多個淋巴結腫大多見,單個淋巴結腫大少見。

形態及回聲:受累淋巴結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形態飽滿,可單個,可融合。髓質消失或變形移位,皮質不均勻增寬,增益較低時,可為無回聲(類似囊狀回聲)。實質回聲亦可為網格狀回聲或分隔狀回聲。淋巴門受壓,偏心改變。CDFI 多可見豐富血流信號,血流信號可充滿整個淋巴結,血供以門型、爪型多見。

結外淋巴瘤

常見部位:脾臟較為多見,其次是肝臟,胃腸道,乳腺甲狀腺等。

胃腸道淋巴瘤多可見假腎征,淋巴瘤侵蝕管壁處回聲極低。

肝脾內淋巴瘤,可在靶器官內見片狀低回聲區,且邊界不清,伴有肝脾腫大。

鑒別診斷

本病鑒別診斷常需與反應性淋巴結、淋巴結核以及轉移性淋巴結等鑒別。

反應性和炎性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增大,形態規則,多呈橢圓形,縱橫比(L/T)≥2,淋巴結內皮髓質均勻性增長,多數結構清晰,淋巴門居中,淋巴結無融合現象,CDFI顯示血流走向規則,分布均勻,多成水草狀和規則樹枝狀。

淋巴結核:聲像圖表現與淋巴瘤及轉移性淋巴結腫大相似。特徵性表現為:淋巴結內可出現鈣化,當發生乾酪樣壞死時可出現淋巴結內液化,亦可破潰與外界相通,形成竇道、瘺管,且淋巴結核容易出現淋巴結融合現象,CDFI:淋巴結內血流稀少鑒別價值較大。

淋巴轉移瘤淋巴結增大極為明顯,淋巴髓質消失的表現也遠遠較淋巴瘤為多,淋巴皮質較淋巴瘤增寬明顯,更多見淋巴門的偏離中心現象。另外,臨床病史也要重視,淋巴轉移瘤是來自其他器官的原發腫瘤,檢查時還應根據病史、體檢和相關檢查結果對原發腫瘤進行探查,爭取得到原發腫瘤的聲像圖結果,增加診斷信心!

治療

臨床醫生則應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結果做出全面診斷,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分組。根據分期分型指定具體的放化療方案。

下面列舉了 9 個不同部位的淋巴瘤的超聲表現。

典型病例 1 :腋窩淋巴瘤

患者女,64歲,發現右側腋窩無痛性包塊半年就診。

圖1 右側腋窩橢圓形非均質低回聲結節,皮髓質分界不清,內部呈網格狀回聲

圖2 右側腋窩非均質低回聲結節,縱橫比大於1

圖 3 和圖 4 結節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

臨床及病理:考慮淋巴瘤。

典型病例 2 :腋窩及腹股溝淋巴瘤

患者女,74歲,T細胞淋巴瘤化療後3月余,胸背部疼痛10天入院檢查。

圖1:右側腋窩處類圓形淋巴結,皮髓質分界不清,內可見不規則無回聲區

圖2:左側腹股溝區部分淋巴結融合

圖3:左側腹股溝區腫大淋巴結,實質回聲減低,淋巴門可見

病理:淋巴結活檢:T細胞淋巴瘤。

典型病例 3 :腹膜後淋巴瘤並多處轉移

患者男,64歲,頸部腫塊進行性腫大7年,腋窩、腹股溝腫塊5年,氣促10餘天入院檢查。

圖1:劍突下切面,可見不規則非均質低回聲腫塊,其內可見不規則片狀高回聲區,腫塊包繞腹膜後血管

圖2:劍突下非均質腫塊內部血流信號

圖3:第一肝門區,可見非均質低回聲腫塊包繞門靜脈

圖4:第一肝門區門靜脈內血流信號,及散在分布在腫塊內的點狀血流信號

圖5、6:肝內門靜脈受累

圖7:脾大,脾臟內回聲不均,內可見片狀稍高回聲區

圖8、9、10:雙側頸部腫大淋巴結,部分形態不規則,皮髓質分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呈網格狀,並可見不規則低回聲及點狀鈣化。淋巴結內血流豐富

圖11:右側腋窩多個腫大淋巴結,內部回聲極低,邊界清晰

CT:雙側肺門影增大及縱隔雙側腋窩鎖骨上窩腫大淋巴結,考慮:淋巴瘤並胸膜侵犯。

病理:腹膜後淋巴瘤並全身多部位轉移。

典型病例 4 :腸道淋巴瘤致腸套疊

(來自丁香園「zhangmin033034」戰友)

患兒,8歲,因「間斷性腹痛4天,血便1次」入院,入院前4天出現腹痛,解果醬樣大便1次,入院當日彩超:聲像圖提示腸套疊,後行空氣灌腸複位複位成功。入院 2 日後患兒再次出現腹痛,彩超複查:中上腹實質性腫塊,血供豐富,來自腸道,性質待定;結腸肝曲可見靶環征,腫塊部分套入腸腔內,提示腸道腫道腫瘤繼發腸套疊。

圖1:結腸肝曲橫切靶環征,並可見其內低回聲腫塊

圖2:縱切呈套管征,並可見其內低回聲腫塊及腫塊內血流信號

術後病理:(迴腸末端、盲腸、升結腸)符合瀰漫性B細胞淋巴瘤,III期,R3組

總結:腸套疊可繼發於腸息肉、梅克爾憩室、過敏性紫癜、淋巴瘤、腸重複囊腫、寄生蟲、異物等,遇到腸套疊時一定要多留心,找找原發因素。

典型病例 5 :眼瞼皮下淋巴瘤

(來自丁香園「defiend」戰友)

患者女,72歲,發現左眼瞼腫塊一年,近期稍增大就診。視力無影響。體檢左眼瞼捫及結節樣腫塊,質中,活動度稍差,無壓痛。

圖1、2:左眼眼瞼皮下非均質低回聲包塊,邊界清。圖2為左右眼及左右眼眼瞼對比圖

圖3:左眼眼瞼處非均質低回聲腫塊內可見條索狀血流信號

病理:粘膜相關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

典型病例 6 :睾丸淋巴瘤

(來自丁香園「夢倚汀州」戰友)

患者男,38歲,陰囊不適就診。

圖1、2:左側睾丸形態不規則,實質光點增粗,回聲不均勻,內可見不規則片狀高回聲區

圖3:左側睾丸內豐富血流信號及頻譜表現

圖4:右側正常睾丸聲像改變

病理: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總結:左側睾丸中高回聲結構實為正常睾丸組織形成孤島,周圍低回聲為淋巴瘤浸潤灶。

典型病例 7 :乳腺淋巴瘤

(來自丁香園「夢倚汀州」戰友)

患者女,47歲,右乳腫塊待查。

圖1:右乳7~8點可見大小約29×21mm的非均質回聲包塊,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內可見高低回聲夾雜

圖2:包塊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

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

典型病例 8 :腎臟淋巴瘤

(來自丁香園「mayzliu」戰友)

患者男,44歲,左腰部疼痛 3 個月來診,無肉眼血尿、無畏寒及發熱。超聲表現:

圖1、2:左腎內非均質低回聲包塊,形態不規則有較多切跡,內回聲不均,有多發低回聲包塊融合而成

圖3、4:包塊內豐富血流信號及血流頻譜

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

典型病例 9 :肝臟淋巴瘤

(來自丁香園「xihuansushi」戰友)

患者系因自感腹部不適前來就診的,無其他明顯異常,否認肝炎病史。有多次超聲檢查結果。

圖1、2:肝臟體積增大,表面不光滑,內部回聲極不均勻,其內可見多個非均質低回聲結節

當時超聲檢查後考慮繫結節性肝硬化或者血吸蟲肝硬化,儘管病史不是很支持;隨後患者進行了MRI檢查,考慮肝臟惡性腫瘤。

隨後,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行穿刺活檢術,病理證實為原發性肝臟淋巴瘤,免疫組化CD20陽性,最終考慮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患者診斷明確後即進行了化療,效果很好,複查超聲發現原來的低回聲結節逐漸增強,邊界模糊,患者各項化驗指標也逐漸正常。

圖3:化療兩周後表現

圖4:化療6周的表現

化療8周後結節基本消失。

學術主編/ 劉德泉責任編輯/ 高瑞秋

歡迎投稿,原創 500 元 / 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聲時間 的精彩文章:

在孕晚期,孕媽們需要做決定的一件大事情!
產科超聲疑難病例:答案及解析

TAG:超聲時間 |

您可能感興趣

以色列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的乳腺癌診斷技術,準確率高達95%
心臟腫瘤的超聲診斷與評估│手把手教你學心臟超聲
床旁超聲:急診鼻骨骨折的診斷利器
四個字教你學會診斷小兒肺炎
診斷皮膚病,深度學習再次超越了人類專家
宮頸癌細胞學篩查診斷「三階梯」
手麻的辨構診斷
一個肺癌病例的診斷和治療史丨病例挑戰32
我國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上升?前列腺癌診斷有個「金標準」
《細胞》重磅:中國科學家研發的AI影像診斷系統首登頂級期刊,可診斷眼病和肺炎兩大類疾病,準確性匹敵頂尖醫生|科學大發現
以色列科學家發現了危險妊娠併發症的 早期診斷指標
道醫診斷學概論
首個獲 FDA 批准的 AI 乳腺癌診斷系統誕生:能降低 39% 漏診率
《細胞》重磅:中國科學家研發的AI影像診斷系統首登頂級期刊,可診斷眼病和肺炎兩大類疾病,準確性匹敵頂尖醫生
胃と腸:胃MALT淋巴瘤的內鏡診斷體會
2型糖尿病要如何診斷,血糖多高才算高?
德國學者用機器學習「癌症指紋」診斷腦瘤,人為誤診率12%
醫學診斷新時代:手機+探頭即可實現超聲檢測
2018年美國肝病學會實踐指導:肝細胞癌的診斷、分期和管理
科學家開發出新的檢測技術進行癌症、糖尿病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