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研讀心所,對斷除貪、嗔、痴無益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研讀心所,對斷除貪、嗔、痴無益

因此,回到「止」與「觀」的議題上,重點是長養我們自心的這些狀態。只有當我們親自去培養它們時,才會知道它們的實相。我們可以去研讀所有書上關於心所的說法,但那種智力上的了解,對於實際切斷自私的貪、嗔、痴,是毫無用處的。

我們只是研究關於貪、嗔、痴的理論,描述這些煩惱的各種特徵:「貪的意思是這樣,嗔是指這個,痴則是如此定義。」我們只是知道它們的理論特質,只能在那個層次上談論。我們知道,且自以為是聰明的,但當這些煩惱實際呈現在心中時,它們是否符合理論呢?

例如,當經歷討厭的事情,我們是否會反應它並陷入壞心情?我們執著嗎?能放下嗎?若厭惡生起,而我們認出它,還會執著它嗎?或一旦我們看見它,就能放下它嗎?若看見某些不喜歡的事物,然後發現厭惡感一直留在心裡,我們最好回去重新學習。因為它還是不對,修行仍不圓滿;當它達到圓滿時,就能放下,請如此觀察它。

若希望領受這修行的果實,就必須實際深入觀察自己的心。嘗試以許多個心的剎那(注)與其不同的特徵,來描述心的心理學,在我看來,是修行還不夠深入,仍有許多事需要做。若我們想要研究這些事,就要以洞見來徹底覺知它們;若無洞見,如何能了結它們?那將會沒完沒了,永遠無法完成研究。

|注釋|

剎那(khana):一個心的壽命稱為一個心識剎那。這時間單位非常短暫,諸論師說在閃電或眨眼間,就有數十億個心識剎那生滅,每個心識剎那還可分為生、住、滅三個小剎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覺知者」只是客觀觀察生死的過程
緊跟著導師釋迦牟尼佛
宣化上人:佛教入門六條路
《安心就不會痛》在滿足慾望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憂心忡忡

TAG:昌列寺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成功者立足的三種境界,細細研讀,其用無窮!
掌握研讀《周易》的奧秘,《易經》學習變得如此易懂
音頻版、動畫版《道德經》,值得被帶在身邊常常翻閱研讀
經典心悟 研讀《傷寒》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讀筆記《新的對華戰爭》
《她的私生活》朴敏英&金材昱:從劇本研讀開始就爆發的心動默契
太湖國學:南懷瑾著述研讀心得及自我修養報告會在群學書院舉行!
趙麗穎春節後「杳無音信」,最新《知否》路透照研讀劇本惹人心疼
郭雙林:張學良被幽禁大陸期間對馬列主義理論著作的研讀
完整版《道德經》(下),值得永遠收藏,終身研讀!
《緯書》從日本回歸後,專家通過仔細研讀,揭開秦始皇的相貌之謎
研讀命理《月談賦》的精華,值得收藏
《天道奧義》修道之書(收藏研讀)
吳昌碩和張大千都仿石濤《山窗研讀圖》,誰畫得更好?
曾國藩絕境中研讀《道德經》,最終悟出,世間真理不過這八個字!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讀筆記《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
《奇門遁甲》——值得終生研讀
如何研讀《資本論》?從這兩點入手,方能豁然貫通
瓦格納文本研讀——以《尼伯龍根的指環》為例
研讀《金瓶梅》 撰寫《金瓶梅風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