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檢測在腫瘤臨床領域的運用系列專題(1)

基因檢測在腫瘤臨床領域的運用系列專題(1)

目錄

引言

對於腫瘤,很多人談癌色變、望而生畏;對於基因,則被視為「生命密碼」,被寄予無限厚望!過去二十年,隨著生命科學和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從人類基因組計划到美國精準醫療的「登月計劃」,基因宛如一位蒙著面紗的「美少女」,慢慢被揭開其神秘而令人嚮往的面容,基因檢測也成為生命領域,尤其是癌症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隨著檢測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於基因檢測的腫瘤精準醫療(分子靶向治療)在肺癌、腸癌、惡性黑色素瘤等腫瘤領域(尤其是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開始展露鋒芒,很多過去預期壽命只有短短几個月的晚期癌症患者生命得到了顯著延長,幾年不再是夢想,也讓長期「帶瘤生存」成為可能!

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毫無疑問是很多癌症患者獲得新生的希望,但是鑒於許多腫瘤的多基因突變特點、基因/基因和基因/環境相互作用的很多機制尚未探明,註定了精準醫療在腫瘤領域的充分運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精準醫療是希望,但是亦被某些「標題黨」過度神話,為了與大家一起更好地認識基因檢測在腫瘤領域的運用,《指南解讀》主編黃志鋒醫生邀請來自至本醫療科技的CEO、好友王凱博士共同撰寫此專題,敬請大家關注,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幫忙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感謝張金丹、龐菲幫忙查閱文獻、一起撰稿!

基因檢測的發展歷程

1.什麼是基因?基因與腫瘤的關係?

基因是指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亦稱遺傳因子。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基因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遺傳和環境(外在因素)互相依賴,演繹著生命的繁衍、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

腫瘤是機體細胞在內外致瘤因素長期協同作用下導致其基因水平的突變和功能調控異常,從而促使細胞持續過度增殖並導致發生轉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顧名思義,腫瘤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

2.什麼是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

基因檢測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診斷與治療。在疾病的預測方面,利用基因檢測技術發現疾病易感基因,並評估罹患遺傳疾病風險的高低,及早輔助患者更好的預防疾病;在疾病診斷方面,則可藉助基因檢測技術,幫助臨床病理更好的進行疾病的判斷和確認,據統計,目前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對於疾病的治療,基因檢測技術找到疾病發生的內在驅動基因,通過了解疾病的內在分子機制,更好的指導臨床醫護工作者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如對肺癌患者EGRF、ALK等基因進行檢測,以此來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

3.基因檢測與傳統醫療檢測的區別

傳統的醫療檢測手段是針對疾病的具體癥狀或已有病變進行檢測。現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醫療檢驗手段的進步,可以深入細微之處對疾病進行縱向或橫向的剖析。大家都知道,人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細胞,如果可以對細胞展開一種實質的剖析,就可以找到疾病產生的根源。如癌症是人體細胞發生突變並大量複製的結果。

以癌症為例,一般醫療檢測手段是要看身體是否已經有癌細胞存在,而對於沒有產生癌變但已經具有風險的細胞卻無從得知。通過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告訴您所患某種類型的癌症風險有多大,而且對於已患癌症的患者,基因檢測還可以找到癌症發生的相關驅動基因,並以此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靶向治療。

4.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歷程

相比較人類基因緩慢的進化速度,有關基因檢測的速度和能力的進化在這短短的40年內可謂「天翻地覆」,其基因檢測技術也經歷了3個時代的發展歷程:

a)第一代基因檢測技術

第一代基因檢測以Sanger法的出現為主要標誌,而首台商業化基因檢測測序儀對改法進行了改進,它以熒光信號接收和計算機信號分析代替了核素標記和放射自顯影檢測體系。而1995年推出的首台毛細管電泳測序儀PRISM 310更是使測序的通量大大提高。Sanger測序是最為經典的一代測序技術,時至今日依然是基因檢測行業的金標準。

圖1:第一代基因測序儀

發展歷程:

b)第二代基因檢測技術

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主要通過DNA片段化構建DNA文庫、文庫與載體交聯進行擴增、在載體面上進行邊合成邊測序反應,使得第1代基因檢測技術中最高基於96孔板的平行通量擴大至載體上百萬級的平行反應,完成對海量數據的高通量檢測。由於該技術需要對DNA進行片段化處理,並對數據進行大規模拼接,因此需要後台強大的生物信息軟硬體來支持。

二代基因檢車技術目前已經在基因組、轉錄組等組學檢測,在指導疾病分子靶向治療、繪製藥物基因組圖譜指導個體化用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鑒定及通過母體中胎兒DNA信息進行產前診斷等方面已經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圖2:第二代基因測序儀

發展歷程:

c)第三代基因檢測技術

第三代基因檢測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以單分子為目標的邊合成邊測序。該技術不需要經過PCR擴增,實現了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檢測。

圖3:第三代基因測序儀

發展歷程:

註:三代測序目前暫時還處在基礎科研階段,還未走向臨床運用。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測成本也在逐步下降,花費幾百美元測一個人的基因組的目標相信很快就將實現。屆時,對腫瘤診療的臨床指導以及對於遺傳病的診治將變得更為簡單、快速,並有望從基因組水平上指導個體的醫療和保健,從而進入個體化醫療的時代。

註:文章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半年暴瘦肚子卻瘋漲 醫生從腹中取出13公斤重的巨大腫瘤
老葯新用:舍曲林有望成為腫瘤放化療增敏劑
為什麼?大夫希望腫瘤病人做「基因測序」
依維莫司延緩神經內分泌腫瘤進展、保證生活質量
78歲老人頭後張3斤多腫瘤,70多年不能平躺

TAG:腫瘤 |

您可能感興趣

間充質幹細胞:腫瘤基因治療的新領域
AI和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有何運用?
精測電子:加快布局半導體測試和檢測領域
博奧晶典全新產品發布,領跑臨床科研與基因檢測領域火力全開!
微流控技術在液體活檢領域的應用
單細胞測序技術及其在傳染病研究領域中的應用
基於領域驅動模型的園區系統設計
三代基因測序領域取得進展
聚合物與加工方式的碰撞——淺談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VR技術在神經外科領域顱內壓檢測教學上的運用,突破傳統醫學局限
ICU領域權威譯作,實用全面的臨床工具書!
UVB紫外線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領域
消融式放療:腫瘤治療領域的「第四代核武器」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和精準醫學領域最新進展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作用與挑戰
氫水對抗化療副作用,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
金融領域的AI運用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在眼科研究領域中的應用
3D列印技術在製鞋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