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楊式太極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兩個秘法!

楊式太極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兩個秘法!

松是太極拳最為重要、也是為根本的一個要領,是每一位太極拳習者所不斷追求的目標。這是因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鬆柔才能輕靈,能輕靈才能練就虛無氣勢,從而步入太極拳的上乘境界。

在行功走架的動態中,要全身鬆柔,身體任何部位都沒有絲毫僵滯之力,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即使有明師指導,也只有經過長時期盤架的磨練,才能逐步達到,而且是沒有止境的。這中間涉及到許許多多的要領,甚至可以說,幾乎絕大多數太極拳的要領,都直接或間接與松有關。有一不符合要領處,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走架的鬆柔。當然,這不等於說松沒有它自身的規律可循。

本文所要談的「楊式太極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兩個方法」,就是楊式太極拳在走架中求得放鬆的規律的一個方面。

行功走架首要的就是求得自身的平衡。如果在走架中身勢不穩,為了使身體由不平衡變為平衡,必須通過肌肉與關節的收縮,來恢復平衡,這樣就產生了力量,造成肌肉與關節的緊張。因此,掌握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方法,對於實現松這一要求,是至關重要的。

用當今科學的觀點來看,在太極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問題,實質上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已身體重心的問題。在走架中,重心不斷在兩腳之間的上方往複變動,且應始終控制在兩腳連線的正上方(在某一隻腳腳掌的正上方為其極端情況),絕不允許有所偏離。重心離開兩腳連線的正上方,在力學上叫做重心偏離基底,就會出現身體傾倒的趨向。在行拳開與合的過程中,重心是容易控制的,一般不會發生身勢不穩的現象。但是,當遇開合變換、出腳收腳時,就不那麼輕而易舉了。這時,若按本文介紹的兩種方法做,就能有效地控制重心,使重心得以平穩轉移,從而實現行拳的輕靈、沉穩。

方法一:如欲收回一腳,先外旋另一腳相應的腰胯,將欲收回之腳跟旋離地,使欲收回之腳全虛或近乎全虛(腳尖不離地);再內旋該腰胯,並將腰部之勁運於胯,達於腿,牽動腳,將腳輕輕提起收回。注意:其勁必須節節連貫,也就是拳論中所說:「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為了使習者明了此方法的實質,以便更好地掌握它,讓我們進一步來剖析這一方法。為使敘述不致含混,設我們要收回的是左腳。先外旋(右轉)右腰胯,將左腳全虛或近乎全虛。它的作用是:通過右腰跨的外旋,使重心平衡地向右腳方向轉移。但此時身勢已失去完全中正,即便左腳全虛,重心也不在右腳腳掌當中的正上方。再內旋(左轉)右腰跨,並運用腰跨之勁將左腳提起收回。它的作用是:通過右腰跨的內旋,將身勢調整中正,在提起收回左腳時,重心完全位於右腳腳掌的正上方。這樣,在提收左腳時,右實腳只有垂直向上的承重之力,腳掌滿地踏實;全身其它部位的肌肉、關節,處於完全放鬆狀態。特別是左腳的胯、膝、踝三大關節,得以充分鬆開,去完成下一個動作。

讓我們以左摟膝拗步掌接右摟膝拗步掌為例,來說明這一方法。腰帶左腳外撇約四十五度,外旋(左腳)左腰跨,將右腳腳跟旋離地,直到右腳接近全虛(右腳腳尖不離地)。內旋(右轉)左腰跨,左跨微沉,用腰跨之勁將右腳輕輕帶起收回左腳的右側。右腳不停,順勢向正前方沉出。

方法二:微微著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著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松肩是太極拳要領之一。但是,在太極拳的走架中,一般說來兩肩的放鬆並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應略著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著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這樣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調節身體重心,實現重心的平穩轉移,從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

在前面所舉的左摟膝拗步掌轉移接右摟膝拗步掌的例子中,倘僅靠左腰跨的外旋、內轉,尚不足以輕靈地完成這一轉換。若在左腰胯外旋、內轉的過程中,再結合以微微著意去松(沉)右肩,則提收右腳就會變的輕靈、圓活。這就是楊公澄甫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所說:「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動」。當右腳不停,順勢向正前方沉出時,繼續微微著意去松(沉右肩),讓在沉出右腳的過程中,將重心穩穩收控在左腳腳掌的正上方,直到右腳腳觸地。這樣的出腳,也就會像貓兒般的輕靈。

太極拳以分清虛實為第一義。太極拳腳的虛實問題,實質上就是身體重心問題。腳的虛實變化,就是身體重心在兩僥之間的往複變動。當重心偏靠在哪只腳的一邊,該只腳就為實,而另一隻則為虛。當重心完全位於一隻腳的正上方,則該只腳就實到極點,而另只腳則虛到極度。在太極拳的走架中,兩腳的虛實變換,應當是漸進的,不可以突變,要此虛一分彼實一分地過渡。這就是說,身體重心的轉移,應當是連接的、平穩的。如此才能使行拳如行雲流水,既無斷續處,也無凸凹處。如果在兩腳虛實的轉換中,略微著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略微著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就能完成身體重心的平穩轉移,從而實現上述對腳的虛實變換的要求。

在結束本文之際,讓我們再以雲手為例,來說明如何應用這兩種方法。在左雲手的過程中,右腳由實變虛,此進略微著意去松右肩,幫助身體重心向左腳方向轉移;當左腰跨外旋到右腳腳跟離地,右腳近乎全虛(右腳腳尖不離地)時,左腰胯內旋,並運用腰跨之勁,將右腳提起收回到左腳的右側。注意,在左腰胯外旋、內轉的過程中,要繼續略微著意去松右肩,幫助將重心完全轉移到左腳腳掌的正上方。在右雲手的過程中,左腳由實變虛,此時略微著意去松左肩,幫助重心向右腳方向轉移;當右腰胯外旋到左腳腳跟離地,左腳全虛時,右腰跨內旋,將身體重心完全轉移到右腳腳掌的正上方,才緩緩提起左腳向左橫跨一步,並在左腳橫跨一步的過程中,繼續略微著意去松左肩,將身體重心收控在右實腳的上方,直到左腳腳尖接觸地面。

最後分享一本關於

林墨根老師的太極拳圖書

《林墨根太極拳精要》

他號稱中華第一推手

楊氏第五代傳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傳統楊式太極拳三步功夫「練體、次練氣、後練神」,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閑視之
推手如何儘快提高技藝?幾乎都是調調架、轉轉圈,真正認真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推手技藝的卻不多!
「肝主情志」、「怒傷肝」 肝臟好不好,看中指根!
學練太極拳的二十六個誤區,教你清醒的認識,免於空耗精力之苦!
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但凡樁功,概莫能外!真傳一句話,一試便知!樁功三步功法解密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行拳走架歌訣六首
妙用右腦智能主導太極走架
虛勁道中和氣機在太極拳走架過程的體驗
耳根虛靈導引太極走架的實踐與探究(一)
耳根虛靈導引太極走架的實踐與探究(二)
脊柱在推動你走化走架
太極拳走架內三合意氣神與外三合相照相應
中正不偏一氣存,習拳練功須以此為準則,不論站樁、活樁、行氣走架都要中正不偏一氣存
站樁不穩,走架失衡?有這問題的拳友,一定要看這篇文章
耳聽背後和耳根聽勁反聞走架推手(下)
耳聽背後和耳根聽勁反聞走架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