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竹製燈籠備受青睞,使得這門古老手藝在潮汕代代相傳

竹製燈籠備受青睞,使得這門古老手藝在潮汕代代相傳

「燈」在咱們潮汕話中發音如「丁」,代表人丁興旺,大紅燈籠高高掛則象徵團圓喜慶。潮汕農村還有「正月點燈籠」的傳統習俗,每年從除夕夜開始,鄉村各家各戶乃至祠堂廟宇都有掛燈籠祈福習俗。年初八至十五夜,那些年內結婚或「添丁」(生男孩)的人家都要高掛燈籠,俗稱「吊燈」。正月里,不少村落在夜幕下都有「游燈」的慣例,以祈新年五穀豐登,潮汕民間老百姓喜歡選購竹製燈籠,還因為潮語「竹」與「德」同音,取其好意頭。

竹製燈籠備受青睞,使得製作燈籠這門古老手藝在潮汕代代相傳。

在潮州市區和農村的一些人家,他們依然固守著春節掛燈籠的習俗,瞧,燈籠掛起來了,他們要把新一年的福氣迎進門。圖為懸掛在祠堂牌匾兩旁的竹子燈籠。

每逢清明掃墓,村裡人也會點起燈籠祭拜祖先。

謝伯點亮竹燈籠。

炮台鎮市委村有著悠久的燈籠製作歷史。村民陳寶民是市委村裡數一數二的燈籠藝人,他家自祖輩起就有五代人是從事燈籠手工製作的,真可謂是「燈籠世家」。

陳師傅的妻子:這個頭做得好燈籠才做得好看。編燈籠口弄點水就不會太輕,不然就擠不起來。  把燈籠口編好後,下面的活就相對容易些。而每根竹條在陳師傅他們的手中彷彿都變得格外地聽話。

這個燈籠在糊紙和寫字之後,就基本完成了,但為了讓這個燈籠更加美觀,更加堅固些,就要加上最後的一道工序,那就是上桐油。

桐油調開後,就要用刷子均勻地塗在燈籠上。果然,經過一番塗抹,燈籠變得油光亮澤。至此,竹燈籠的全部工序就都完成了。按照潮州本地的習俗,到了春節期間,很多人家就會掛上燈籠,圖個吉祥。

小小燈籠,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載體。看一眼掛在祠堂的燈籠,就可知道村子的來歷,起碼從哪裡遷徙來的,或先祖曾在朝廷擔任什麼官職等,一目了然。對於掛在尋常百姓家門口的燈籠,則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做燈籠是精細活,對技巧的要求也高,一盞燈籠的製作需要好幾道工序。現在,陳師傅開始做的是其中的第一道工序——分條。有了這些分出來的竹條,就可以開始編織竹燈籠了。不過萬事開頭難,編織前先要把燈籠口給編織好,燈籠口編得好不好可是個關鍵。

家裡的大人孩子都會幫忙製作竹燈籠。

家裡的天花上掛滿了上好桐油的竹編燈籠。

村裡陳師傅說,擅長燈籠製作,約從明朝初年開始便用竹料製作燈籠,自此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熟悉這門技藝。相傳編製技術是明朝初年何野雲。

陳師傅十幾歲時就跟著父親學做竹燈籠,以前生意好,一年可以賣幾千隻。時過境遷,現在一個村子只剩兩家這樣的製作工藝坊了。「主要是工廠生產的紅綢燈籠衝擊太大,現在一年只能賣幾百隻。」

陳師傅騎著摩托車準備把燈籠拿到集市上去賣。

製作完畢後,「寫燈籠」是很重要的環節。寫燈籠的人通常是一相當文化修養的專業技工,按各家各戶的要求在燈籠上寫寫畫畫直至達到主人家要求。寫燈籠雖比一般紡織燈籠的村民有更高的收入,但對民俗文化和書法有相當高的要求。寫燈籠第一步實際上遠不只「寫」那麼簡單。不僅要有揮毫的本領,連編織的本事也含糊不得。這道工序主要是將白紙剪裁好,米漿加加熱,一貼一刷間,這手中的竹燈籠也「舊貌」換「新顏」了。

「我們村大概有十戶人家在做燈籠,幾乎都是我這個年齡層。十幾歲的孩子都沒興趣學這個,怕辛苦怕賺不來錢。」陳師傅期盼,家裡的手工燈籠這項技藝能夠代代相傳。  火紅的燈籠亮起來,過節的喜悅透出來,有了燈籠的裝扮,村子裡的節日更多姿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炎熱的高溫天氣下,辛苦挖沙一整天只賺幾美金
南國避暑天堂,兩「泉」齊美唯有惠州南崑山居溫泉
印度也有吉普賽人,他們住的地方比中國的牲口棚都不如
緬懷老紅軍趙德才,日軍貼告示懸賞一千大洋買他的人頭

TAG:張藝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夫妻檔街頭製作手工燈籠 希望手藝能代代傳承
純手工製作的小吃,美味絕對秒殺機器生產,製作的傳統手藝一代一代傳承
沙窩木碗,十代相傳的手藝,讓世界驚嘆!
做燈籠,只為傳承手藝
「摸金校尉」手藝將絕,仍不代代傳而要隔代傳?原因很簡單
喀什老城民樂店,五代人同做一把琴,祖傳手藝傳男不傳女
老手藝——焗瓷
臨武傳統手藝之——做火籠缽
濟寧一門手藝傳5代 看著容易做著難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古老手藝——鋦瓷
為什麼古代很多手藝都只傳男不傳女?
原漿老酒,青瓷瓶,里外都是珍貴的老手藝
讓老手藝傳承得更久一些
傳承老手藝的剃頭匠
木匠這門手藝面臨失傳,這是為何?
凝聚古人智慧的傳統技藝,從新石器時代傳承至今的珍貴手藝
百年老手藝面臨失傳 岳陽這名老銅匠渴盼找徒弟傳承手藝
【鋦碗老手藝】沒有金剛鑽,甭攬這瓷器活
古老卻令人驚嘆的手藝
有一種記憶,是難忘的古田老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