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行音樂的理論化研究

流行音樂的理論化研究

作者:劉小波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正逐漸成為我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從文化層面而言,流行音樂逐漸從邊緣文化樣式向中心靠攏,成為主流的文化之一。從中國音樂的發展歷史與當今現狀來看,無論是古代的俗樂,還是當代的流行音樂,都遵循著文化符號域的原理,不斷從邊緣地位出發影響主流,給主流帶來活力,使佔有符號域主導地位的樣式灌注新的生命。經濟層面上,流行音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美國的音樂產業產值僅次於航空工業,英國的音樂產業出口凈收益利潤大於鋼鐵工業,中國的流行音樂也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文化產業之一。流行音樂形成了巨大的產業,吸引了眾多的資本,也幾乎將所有人吸納進來,成為其消費者。

憑藉如此大的社會影響力,流行音樂自然也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從其誕生之日起,關於它的研究就沒有停止過。但流行音樂研究在中國還未形成氣候,相關著作並不多見,具有理論深度的譯著更是鳳毛麟角。陸正蘭等翻譯的《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是流行音樂研究理論化的專著,該書的翻譯出版會對中國流行音樂研究帶來不少啟示。

流行文化研究對整個人文社會研究來說功不可沒,流行文化不光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一個學術增殖力極強的領域。幾乎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都可以和流行音樂扯上關係,政治學、歷史學、心理學、教育學、藝術學、人類學等學科都是既涉及流行音樂,也可以從流行音樂的角度進行探討。另外,隨著流行音樂產業化的不斷推進,法學、經濟學、金融學也都開始研究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研究以其強大的學術包容力涉及了絕大部分的人文社會學科。西方的流行音樂文化十分發達,相關研究也不甘落後,幾乎是與之同步發展的。每年都會有上百部的新著作問世。研究主體有著各自的學科背景,涉及面十分廣泛。總體而言,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研究的數量多;二是不同風格的音樂研究都有所建樹;三是研究緊跟時代步伐,具有時效性;四是研究具有理論深度。《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一書是這些成果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本。該書初版於1999年,既是流行音樂研究的集成之作,同時也為後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經典研究模式。

該書收錄的18篇文章就是對流行音樂文化現象的研究,涉及流行音樂的方方面面。這些論文的作者都是知名教授,所從事的領域都和流行音樂相關,同時也在其他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總體來說,他們所從事的流行音樂研究是一項跨學科的研究,這也是流行音樂的特點之一。該書將流行音樂的主題概括為18個關鍵詞,每篇文章負責解釋一個關鍵詞。這18個關鍵詞分別是意識形態、話語、歷史、機制、政治、種族、性別、青少年、流行、音樂、形式、文本、圖像、表演、作者、技術、商業和范兒。前八個關鍵詞構成一個整體,將流行音樂納入文化中研究,後十個關鍵詞構成第二部分,將文化置於流行音樂中來研究,總體呈現出內部和外部研究的視角。上篇是外部研究,主要從與流行音樂相關的社會語境進行探討,下篇則從本體論的角度對流行音樂自身進行了研究。該書的研究框架形成了經典模式,之後的研究幾乎都圍繞著這些關鍵詞展開。這18個關鍵詞涉及流行音樂研究的方方面面。時代不斷發展,音樂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流行音樂也不斷推陳出新,但是相關討論仍逃不出這些範疇,足見其預見性與經典性。

西蒙·弗里斯等人2001年編著出版的《劍橋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指南》書中內容幾乎和《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一書相同。大衛·赫斯蒙德霍和凱斯·尼格斯2002年編著出版的《流行音樂研究》幾乎和這一模式差不多(幾乎是翻版),內容仍然逃不出政治、種族、性別這些關鍵詞,只是論文收錄的範圍更為廣泛。2012年,中國學者滕繼萌和紐西蘭學者勞倫斯·西蒙斯編著了一本流行音樂研究文集《讀解流行音樂》,收錄文章20篇,也是對整個世界流行音樂的研究。作者都是新人,談論的也是新的音樂現象,但是所有論文的主題仍然是這些關鍵詞:種族、政治、機制、歷史、意識形態、形式、性別、青少年,等等。這些書放在一起互文閱讀,會發現其間的奧妙。

《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的作者身份頗多,涉及人類學、傳播學、文學、音樂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顯示出流行音樂的跨學科性,從一開始,流行音樂研究就呈現出跨學科性。國外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有宏觀層面的,也有微觀層面的。宏觀到龐大的理論體系建構,涉及政治、宗教、哲學諸領域。如英國伯明翰學派、法蘭克福學派通過流行音樂對整個文化的打量,也可以相當微觀,具體到一個歌星、一張唱片、一段歌詞的分析。

流行音樂絕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消費品,而是事關整個文化進程、歷史演變與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從中可以一窺國外流行音樂研究的態度、模式與成就。同時我們會發現,流行音樂的研究不僅僅是從事本體的音樂研究,而是進行著一項複雜的社會學考古工作。從一開始,流行音樂研究就是一種「新音樂學研究」,而非傳統的音樂學研究。新音樂學研究最大的亮點是將音樂與整個社會聯繫起來。雖然一直以來經典音樂學都對流行音樂不齒,但是絲毫未能阻止流行音樂成為音樂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越來越成為一門顯學。流行音樂是社會的產物,需要放在整個社會結合具體的社會語境進行考察。

任何文化現象都有研究的價值與意義,不是說通俗的音樂只能得出通俗的研究成果。國外關於中國的流行音樂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這些也是我們進行研究的一種參照。目前已經出版的涉及流行音樂研究的譯著有三本,分別是《流行音樂文化》《流行音樂的秘密》和《音樂·媒介·符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散的篇目有中文版,如阿多諾的《論流行音樂》、彼得·曼紐爾的《非西方世界流行音樂研究析論》、大衛·沙姆韋的《搖滾:一種文化活動》、西蒙·弗里斯的《通俗文化:來自民粹主義的辯護》等。當然,相比於國外整體成果的龐大數量,這些已經翻譯過來的成果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中國的音樂產業吸引了巨大的資本流入,吸引了眾多人力資源,但也面臨版權問題、原創問題、粉絲問題、音樂批評等問題。這些現象值得深入探究,學理層面的分析研究自然不可少。中國的流行音樂研究因為種種原因(如學術產能問題、經濟水平等)未能形成氣候、產生影響力。中國流行音樂的持續力缺乏,很多學位論文以此為選題,但成果沒有出版,並且因為流行音樂研究不易被認可,很多人轉行做其他研究,沒有可持續性的研究。除此而外,還有研究滯後、研究人員少、研究成果少,以及研究重複、雷同等問題。

《流行音樂與文化關鍵詞》可以給我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啟發。其實在翻譯本出來之前,該書已經出現在很多中國研究者的論文中,被列為了參考文獻,如王彬、徐元勇、郭昕等人的著作中都有相關引用。有了這本譯作,更多的研究者會有新的收穫與啟發,中國流行音樂研究也會上升到新的階段。

(作者單位:《當代文壇》編輯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雅趣:古人變廢為寶的智慧
從「呵呵」到「洪荒之力」 和「高齡網路熱詞」說再見
明代文人寫信,竟然也用「呵呵」
顏曉峰 程煒等: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論文化藝術的潛移默化之台灣流行音樂(上)
韋伯與音樂的合理化
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中的詩意
流行音樂風向
我的流行音樂觀
新主流音樂綜藝回歸文化綜藝引發新潮流
音樂放鬆椅在心理輔導教育中的作用
【音樂研究】如何科學系統的對嬰兒進行音樂早教
中國流行音樂流變
鄭智化痛斥內地流行音樂不入流,開演唱會像馬戲表演
梅山音樂文化研究的現狀與反思
愛奇藝打造音樂綜藝全布局的背後:產業聯動的常態化
研究表明音樂是世界語言
論音樂的拜物性和聽覺退化
江門市流行音樂協會《史超原創作品音樂會》在東湖影劇院舉行
音樂推薦——理想之歌
別緻音樂會在滬上演 流動音樂展現美術作品
澳斯迪智能音樂主機 現場暢享定製化音樂體驗
神思餘音化墨香——讀荊晶《晉劇唱腔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