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髓正常細胞形態之紅細胞
紅系包括原紅、早幼紅、中幼紅、晚幼紅和紅細胞。有核紅細胞發育為成熟細胞過程中,形態變化主要特點為:胞體:圓形或類圓形,逐漸變小;胞核:圓形且居中,染色質逐漸凝聚;胞質顏色:深藍色藍灰色灰紅色淡紅色,胞質無顆粒。
在實驗考試中,本系列的細胞形態都要求掌握,包括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和紅系的分裂象。
(一)原始紅細胞
胞體直徑15~25μm,圓/橢圓形,常有瘤狀突起。
胞核圓,居中,核染色質呈顆粒狀,較粗糙,核仁1~3個,大小不一,染淺藍色,邊界不清。
胞質較多,深藍色且不透明,有油畫藍感,在核周圍常形成淡染區;胞質中無顆粒,但因核糖核酸豐富而自行聚集,使胞質中出現藍色「顆粒」。
(二)早幼紅細胞
胞體直徑15~20μm,圓/橢圓形。
胞核圓,居中,核染色質濃集呈粗顆粒狀,甚至小塊狀,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質略增多,不透明藍色或深藍色,無顆粒,瘤狀突起及核周淡染區仍可見。
注意點:原始紅細胞和早幼紅細胞最大的不同就是核仁的清晰程度。
(三)中幼紅細胞
胞體直徑8~15μm,圓形。
胞核圓,居中,約佔細胞的1/2,核染色質凝聚,呈塊狀,其副染色質明顯且較透亮,如打碎的墨塊,無核仁。
胞質多且無顆粒,由於血紅蛋白合成逐漸增多而嗜鹼性物質逐漸減少,使胞質呈多色性(藍灰色、灰色、灰紅色)。
(四)晚幼紅細胞
胞體直徑7~10μm,圓形。
胞核圓,居中或偏位,占細胞1/2以下,核染色質聚集呈數個大塊或紫黑色團塊(稱為碳核),副染色質可見或消失,
有時細胞核碎裂或正處於脫核狀態。
胞質多,淡紅色或灰紅色,無顆粒。
(五)分裂象:不用分系統也不用分期,寫出是分裂象即可
1、分裂前期(早期)
2、分裂中期
3、分裂後期
4、分裂末期
【實驗考核注意事項】
原始紅細胞在正常外周血中不可見,即使是在正常骨髓片中也極少出現,可不做重點掌握;
分裂象每年都考,需要重點掌握(但只需寫出是分裂象即可,不用分系統也不用分期)
成熟紅細胞則不作要求(太簡單了...)
來源: UJS醫學檢驗畢業生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扒一扒實習生耍的「小聰明」
※檢驗人,你被患者問過這7個問題嗎?
※我的乖乖!谷丙轉氨酶為什麼就高了呢?
※圖說血脂小知識,你值得擁有!
※關於血液分析時影響血小板因素的一點體會
TAG:檢驗醫學 |
※單克隆抗體如何識別癌細胞和正常細胞?
※人體免疫細胞是如何「幹掉」病原體和其他不正常細胞的?
※正常細胞是怎樣變成癌細胞?
※研究人員用細胞株和患者源性癌細胞破譯癌細胞在面對化療時的訣竅
※血細胞可以轉化成神經細胞
※不一樣的骨髓瘤細胞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的,那麼癌細胞可不可以變回普通細胞
※《工作細胞》各個細胞開始正常工作?白細胞和紅細胞相愛相殺?
※人造細胞和生物細胞合體了!
※將成熟細胞轉化為幹細胞的新方法
※腎細胞癌
※丙泊酚和七氟醚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腫瘤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
※科學家發現「聰明抗癌細胞」可以殺死癌細胞不傷害正常細胞
※「基因剪刀」讓皮膚細胞變幹細胞
※科學家能將血細胞轉化為腦細胞,還將皮膚細胞轉化為腦細胞
※通過細胞代謝途徑在體內選擇性靶向腫瘤細胞
※工作細胞單核細胞第三者插足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被壞人利用!
※既然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變異來的,那麼癌細胞會不會有幾率突變成正常的細胞?
※工作細胞,人體內細胞擬人化,你最喜歡哪個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