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對禪宗的影響

《金剛經》對禪宗的影響

《金剛經》對禪宗的影響



達摩西來弘揚禪宗,在傳授心地法門、頓悟禪法的同時,並推薦《楞伽經》作為禪修者的印心典籍。因此經名相豐富,說理繁多,譯文生澀,對於修學頓悟的禪者來說,要去研討它無疑是一大難題。因而到四祖之後,《金剛經》就逐漸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四祖道信就曾勸人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普勸僧俗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到了六祖惠能,與《金剛經》的因緣就更為密切了。

一、《金剛經》與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原是嶺南一個樵夫,因為賣柴,路過街道,聽到一戶人家念《金剛經》,在心靈上產生了極大震動。從他後來見五祖時,與五祖兩人的對話看來,惠能此時顯然已開了智慧,只是沒有大徹大悟而已,實在是宿慧深厚,來歷不凡。


隨後,惠能取得那個誦經員外的資助,拜辭老母,便千里迢迢地來到靳州黃梅縣東禪寺,參見五祖。經過一番往返考核,五祖對這位邊遠山區的年輕人,不得不另眼相看。於是就安排他到槽廠劈柴、踏碓。過了八個月多,五祖要傳法退居了,就讓門人各做一偈,以表自己在修證上的見地。惠能的偈子獲得五祖的印可,並傳其衣缽。在傳法時,五祖又為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徹大悟。惠能發心求法到得法,都沒有離開過《金剛經》。


惠能的悟道偈充分了體現般若性空的思想。般若講性空無所得。《般若心經》曰:「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金剛經》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所得。六祖的悟道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闡明的都是同一實質。

六祖在弘揚佛法時,總極力稱讚般若法門。《壇經》說:「師升座,告大眾曰: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又曰:「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得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歎,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是說持誦《金剛經》功德無量無邊,持誦《金剛經》能入甚深法界,見性成佛。


二、《金剛經》對《壇經》的影響


讀過《金剛經》的人,再去接觸《壇經》一定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打開《壇經》的第二品,便是《般若品》。此品以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為開頭,展開了說法,接著顯示般若的功用。祖曰:「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從第一義上來看,凡夫與佛,煩惱與菩提,的確沒有什麼差別。可凡夫與佛存在迷與悟的不同:凡夫迷故,處處著境,沒有智慧,因而便有煩惱;而聖賢以般若智慧通達諸法實相,不住於相,煩惱了不可得,當下就是菩提了。


進入《定慧品》,六祖又依般若法門,提出禪門修行的三大綱領。祖曰:「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為無念?《壇經》解釋道:「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無念並非什麼境界都不接觸,或者什麼都不想,而是在接觸外境的時候,心不染著境界,如同明鏡,境來則現,境去則無。顯然,這與《金剛經》所說的「人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一樣的。何為無相?《壇經》告訴我們說:「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實相無相,但實相也並非離開萬物,別有所指,這就需要有般若,以般若故不住於相,透過諸相,始能通達法性。《金剛經》也認為「實相者,即是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何為無住?《壇經》釋曰:「唸唸之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後念,唸唸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若前念不住即無縛,此是以無住為本。」心住於境,則是心為境所縛,倘不住於境,則解脫也。所以般若思想以無住生心,為修行的要領。


對於坐禪,六祖從對般若法門的體驗中,提出了禪家特有的方式。比如以往坐禪,禪者注重坐相,並對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而《壇經》中卻呵斥坐相。經中記載:「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祖問:「汝師何為開示?對曰:常教誨大眾住心觀靜,長坐不卧。祖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禪,常坐拘身,於理何益。聽吾偈曰: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過。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禪者如拘泥坐相上的修行,本身就是住相,因為道乃無相,道遍一切處,應該從行住坐卧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在坐禪用心方面,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繫心一境。而《壇經》卻叫我們坐禪,要心無所住。祖曰:「此門坐禪,元不執心,亦不執凈,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若言著凈,人性本凈,由妄心故覆障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起心著凈,卻生凈妄,妄無處所,著即是妄,凈無形相,卻立凈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這是從見性、觀實相入手,以無住為方便。定即是慧,定慧一體,同小乘禪觀,由定而慧,顯然不同。


以上僅舉幾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其實《金剛經》對《壇經》的影響是全面的,而非部分,這有待於今後專門研究。(濟群法師)


福 慧 共 修


2016年觀世音菩薩出家日供燈


農曆九月十九(2016年10月19日)為觀世音菩薩出家日。有緣佛弟子當六時常恭敬稱頌觀世音菩薩聖號、咒語,並至誠供燈、供香、花、果等,觀世音菩薩必垂慈憫念攝受、慈悲加持、蕩滌心垢、魔障消除,令弟子眾等身心內外清凈自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禮拜觀音,才能發起懺悔心
臨濟義玄禪師悟道因緣
讓你更有智慧的10個習慣
修鍊自心態 完善此人生
放下是解脫 提起是勇氣

TAG:禪覺 |

您可能感興趣

禪宗對日本「劍道」的影響
禪宗思想對王維的影響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南懷瑾老師:《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問題》引言《上》
印光法師:禪宗、相宗、密宗與凈土宗之比較
南懷瑾老師:《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問題》引言《下》
獅子林,禪宗與中國園林相互影響的一個實例
宋代江西,中國禪宗的黃金時代
禪宗:中國的宗教革命
經典欣賞之日本禪宗園林
老可:淺談禪宗與中國畫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楊曉慧:試論禪宗思想對王維繪畫創作的積極影響
禪宗 與茶道 之淵源
南懷瑾先生:禪宗與中國文化
佛教宗派介紹:禪宗、凈土宗
南公懷瑾《禪宗與道家》釋迦出家成道對人類世界的貢獻
南華寺:中國佛教名寺,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禪宗和凈土宗的五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