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文/宋立林


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幹,在儒學史上有兩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被尊為「至聖」的孔子和「亞聖」孟子。儘管孔子與孟子相隔百年,然而後世卻將二者聯繫起來,稱他們的學說為「孔孟之道」,來代指儒學。


與孔子不同,孟子生活的時代已是戰國中期。其時,周天子已徹底失去了權威,諸侯之間連年戰爭,社會板蕩,民不聊生。而思想界卻異常活躍,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已經形成。孟子生活的鄒,地接魯國,自然更易受到儒學的影響。孟子受業於孔子的裔孫子思之門人,接受了儒家思想。他私淑(「私淑」指未能親自受業但敬仰並承傳其學術而尊之為師)孔子,對孔子十分推崇,曾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他將孔子尊為「聖之時者」。其一生以維護和弘揚「孔子之道」為己任,他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對於當時盛行的「楊墨」之說進行了激烈批判。他繼承發展了孔子學說,影響深遠。縱觀孟子一生,他和孔子的生命軌跡有諸多相似之處,早年求學,後周遊列國,以求用世,但以失敗告終。晚年退而著述,與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孔子去世後,「儒分為八」,其中便有「孟氏之儒」。戰國時期,孔子後學出現分化,這種分化乃是儒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實質是儒家學說的發展與深化。不過在戰國時代,「唯孟子、荀卿守其所習」,成為影響最大的儒學大師。但是,中唐以前,孟子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官方也一直以「周孔」或「孔顏」並稱來代表儒學正宗。隨著學術思想的轉變,唐宋之際新儒學興起,經過韓愈、二程尤其是朱熹的表彰,孟子的地位也愈益提升,《孟子》由子書升格為「經」,孟子也先後被宋元官方追封為「鄒國公」,尊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這便是學者艷稱的「孟子升格運動」。隨著孟子的升格,「孔孟」合稱也代替「周孔」、「孔顏」的說法,成為儒家道統的核心。此時,「孔—曾—思—孟」的儒家道統譜系也得以確立,此後數百年,「孔孟」成為儒家的正統,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

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孔孟之所以合稱,有多種原因和必然性。舉其大端,第一,孔孟合稱是儒家內部學術轉向的產物。由漢學向宋學的轉變,直接導致了孟子的地位的提升。孟子思想中的思辨性、理論性,切合了唐宋之後儒學應對佛道挑戰的需要,自然日益受到重視。經過宋明理學家的不斷推崇和詮釋,「孔孟之道」越來越被視為一個整體。第二,孔子與孟子之間確乎存在著思想的一致性。孔子之學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蘊含著不同的發展路向。孔門後學往往各得一端,但相較而言,孟子更能得孔學要領。孔子的學說包涵仁、禮兩大內容,尤以仁學為重。而孟子恰恰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仁學,使孔子學說進一步理論化、系統化,在思想的理論深度上發展了儒學,由仁學進而提出「仁政」,在人性論上明確擎起「性善論」的大旗。另外,在修養工夫論、人格境界論等方面都對孔學有所推進和延展。


當然,孔孟之間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差異,這突出表現在二者性格氣質的巨大反差上。孔子主張「訥於言」,孟子恰恰能言善辯;孔子尊君,孟子則勇於批判君主;孔子行事中庸守禮,孟子則率性而為。因此可以說,孔子博大,孟子精深;孔子溫和,孟子激揚;孔子中庸,孟子偏激。正如二程所言:「仲尼,無所不包……孟子則露其才,蓋亦時然而已。仲尼,天地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氣象也。」


孔孟之間的之所以出現如此差異,其實很易理解:首先,人的性格與氣質,都是先天與後天綜合影響而成的,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不止孔孟,其實在孔門之中,孔子的弟子各個性格鮮明。而正是這種「無所不包」的多元格局,成就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其次,二人的氣質乃至思想差異更多是時代不同造成的。他們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課題。雖然我們習慣於「春秋戰國」的說法,但是其間卻有甚大的差別。孔子時代,天子雖然式微,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尊重,諸侯爭霸還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但到了戰國中期,天子已完全喪失權威,諸侯戰爭更加白熱化,利益爭奪更為公開、露骨。戰國中期的現實,早已不允許孟子循循守禮,企圖通過諸侯的「尊王」、「守禮」來挽救禮崩樂壞的局面,實現仁政。可以試想,假如孔子生活在孟子的時代,他所表現的生命形態也許就不會與孟子有如此大的差異。至於孔子是否會喜歡孟子的問題,似乎稍嫌無聊,可置不論。

儘管孟子與孔子在性格、氣質乃至思想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這種氣質差別並非本質的,並不妨礙二人在思想上的密切關聯。歷史地看,就對儒學乃至中國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而言,孔孟當推為魁首。儘管後世孔孟合稱,以「孔孟之道」來指稱儒學,但是,幾乎很少有學者完全無視二者的區別。朱熹就曾直言:「孟子教人多言理義大體,孔子則就切實做功夫處教人。」可見連朱夫子也十分正視二者的理論風格之不同。思想家的價值正在於其獨創性。如果孟子完全同於孔子,——假設可能的話,——那麼孟子存在的價值就失掉了,後世也便不會有什麼「孔孟之道」的說法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韓非治道學與企業經營之道
以茶會友,「知行茶會」成功舉辦
霜葉爛漫,去看看最後的秋天
王中江:儒家傳統的開放和包容
中國古典樂器,喚起靈魂深處的迴音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牟鍾鑒:儒學是什麼樣的學問?
陳來:宋明儒學的「天地之心」論及其意義
干春松:如何理解「現代新儒學」思潮
肖永明:周敦頤吸收佛道思想,會影響儒學的純粹性嗎?
儒學是君子之學
如何理解「現代新儒學」思潮
解讀丨儒學是君子之學
富之,教之!冉子祠里儒學堂
鄭濟洲:儒學經世的典範之作——評黎紅雷《儒家商道智慧》
儒學尋微:陳載暄‖天然秩序接近道
武夷茶與儒學之淵源!
我看儒學之復興
《周易》的道德關懷與儒學的哲學反思
周桂鈿:儒學與當代中國政治
韓國將再次申遺儒學,曾將宋朝朱熹的作品成功申遺!
歷史上,玄學為什麼能代替儒學成為正統?看曹操跟司馬懿瞬間傻眼
湯一介:儒學的現代意義
樓宇烈:用儒學智慧治療「現代病」
非假新聞!韓國又為儒學申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