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陳平原:讀書的姿態、樂趣和策略

陳平原:讀書的姿態、樂趣和策略

>天天快報










陳平原:讀書的姿態、樂趣和策略

中國詩歌網2016-10-03

陳平原:讀書的姿態、樂趣和策略



陳平原,1954年生於廣東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學中文系,1984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是北京大學首批的兩位文學博士之一。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為作者在華東師範大學的講演,原題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讀書」》,共五部分,本刊選摘第三~第五部分。

讀書的姿態、樂趣和策略


讀書的姿態


談到讀書,不能不提及閱讀時的姿態。你的書,是擱在廁所里,還是堆在書桌上,是放在膝蓋還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還是隨便翻翻,閱讀的姿態不同,效果也不一樣。為什麼?這涉及閱讀時的心態,再往深里說,還關涉閱讀的志趣與方法等。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魯迅是怎樣讀書的。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中說,自己有個「隨便翻翻」的閱讀習慣:「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不用心,不費力,拿這玩意來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見相反的書要翻,已經過時的書也要翻,翻來翻去,眼界自然開闊,不太容易受騙。


這「隨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所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必須記得,魯迅說了,這不是讀書的全部,是「當作消閑的讀書」,「如果弄得不好,會受害也說不定的」。這就是魯迅雜文的特點,怕你膠柱鼓瑟,說完了,自我調侃,甚至自我消解,讓你培養獨立意志與懷疑精神。確實如此,魯迅還有另一種讀書姿態。

就拿治小說史來說,魯迅稱:「我都有我獨立的準備」(《不是信》)。將《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三書,與《中國小說史略》相對照,不難發現魯迅著述態度的嚴謹。比起同時代諸多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才子來,魯迅的學術著述實在太少;許多研究計劃之所以沒能完成,與其認真得有點拘謹的治學態度有關。可幾十年過去了,塵埃落定,不少當初轟動一時的「名著」煙消雲散,而《中國小說史略》卻依然屹立,可見認真也有認真的好處。


回到讀書,該「隨便翻翻」時,你盡可洒脫;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時候,你可千萬馬虎不得。所有談論大學校園或讀書生活的,都揀好玩的說,弄得不知底細的以為讀書很輕鬆,一點都不費力氣。你要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掛在口頭的輕鬆與壓在紙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觀之,才是真正的讀書生活。


讀書的樂趣


在重視學歷的現代社會,讀書與職業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大學裡,只講修心養性固然不行,可都變成純粹的職業訓練,也未免太可惜了。理想的狀態是,不只習得精湛的「專業技能」,更養成高遠的「學術志向」與醇厚的「讀書趣味」。


讀書必須求解,但如何求解,有三種可能性:好讀書,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讀書;好讀書且求甚解—那是學者讀書;不讀書,好求甚解—這叫豪傑讀書。後面這句,是對於晚清「豪傑譯作」的戲擬。自由發揮,隨意曲解,雖說別具一格,卻不是「讀書」的正路。

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必須跟下面一句連起來,才有意義:「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裡關注的是心境。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如何解說?為自家功名讀書,為父母期待讀書,或者為祖國富強而讀書,都有點令人擔憂。為讀書而讀書——據葉聖陶稱,鄭振鐸談及書籍,有句口頭禪「喜歡得弗得了」——那才叫真愛書,真愛讀書。讀書這一行為自身,也就有了意義,不必「黃金屋」或「顏如玉」來當藥引。將讀書作為獲取生活資料的手段,或者像龔自珍自嘲的那樣「著書都為稻粱謀」,那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古之學者,讀書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述;今之學者,則是為著述而讀書。今日中國,學術評價制度日漸刻板,學美國,「不出版,就死亡」。於是,大家見面,不問讀了什麼好書,只問出了什麼新書,還有申請到什麼課題。真不知道如果不報課題,還讀不讀書。我的感覺是,這種為著述而讀書的習慣,很容易使閱讀失去樂趣。


作為學者,你整天手不釋卷,如果只是為了找資料寫論文,也會走向另一極端,忘記了讀書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教訓。十幾年前,為了撰寫《千古文人俠客夢》,我猛讀了很多好的、壞的武俠小說。讀傷了,以致很長時間裡,一見到武俠小說就頭疼。真希望有一天,能完全卸下學者的盔甲,自由自在地讀書。我寫過兩本閑書《閱讀日本》和《大英博物館日記》,那不是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復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閱讀樂趣。


閱讀這一行為,在我看來,本身就具備某種特殊的韻味,值得再三玩賞。在這個意義上,閱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這種兼具手段與目的的閱讀,並非隨時隨地都能獲得。在《大英博物館日記》的後記中,我引了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篇」里的王子猷夜訪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讀書」也能到達這個境界:「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考試?何必拿學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當然,如此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讀書」,是一種理想境界,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陶淵明所說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很多讀書人的共同體會;不僅「忘食」,還可能忘了生死。剛才提到的《閱讀史》中,有一幅攝於1940年倫敦大轟炸期間的照片,很感人。坍塌的圖書館,靠牆的書架並沒倒下,瓦礫堆中,三個男子還在怡然自得地閱讀。這固然是對抗厄運,堅信未來,但也不妨解讀為:「閱讀」已經成為必要的日常生活,成為生命存在的標誌。這本書,穿插了大量關於書籍以及閱讀的歷史圖像,很好看;遺憾的是,關於中國的,只有一幅16世紀的版刻,描述秦始皇焚書情景。


讀書的策略


讀書,讀什麼書?讀經典還是讀時尚,讀硬的還是讀軟的,讀雅的還是讀俗的,專家各有說法。除此之外,還牽涉到不同的學科。我的建議是,讀文學書。為什麼?因為沒用。沒聽說誰靠讀詩發了大財,或者因為讀小說當了大官。今人讀書過於勢利,事事講求實用,這不好。經濟、法律等專業書籍很重要,這不用說,世人都曉得。我想說的是,審美趣味的培養以及精神探索的意義,同樣不能忽略。當然,對於志向遠大者來說,文學太軟弱了,無法拯世濟民;可那也不對,你想想魯迅存在的意義。


兩年前,香港學者饒宗頤先生在北大演講,提到法國漢學家戴密微跟他說的兩句話:中國文學世界第一;研究中國,從文學人手是最佳途徑。公開發表時,這兩句話都被刪去了,大概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誤解,以為是挾洋人以自重。可後面這句,其實很在理。從文學人手研究中國,照樣可以擴大,可以深邃。而且,我特別看重一點:從文學研究人手,容易做到體貼人微,有較好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所有這些,都並非可有可無,不是裝飾品,而是直接影響你的學問境界與生活趣味。你看外國著名的哲李家、思想家,他們的著作中對於文學經典的引述與發揮,你就明白,中國學者對於文學的閱讀,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淺。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確實應該發揚光大,因此,建國學院,修清史,編《儒藏》,我都沒意見。我想提醒的是,今天談「傳統」,有兩個不同的含義。晚清以降,中國人與西學對話、抗爭、融合,並因此而形成的新文化,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新的傳統。比如,談文學,你只講屈原、李白、杜甫、關漢卿、曹雪芹,不講魯迅,行嗎?說到現代文學,因為是我的老本行,不免多說兩句。儘管我也批評五四新文化人的某些舉措,但反對將文化大革命的瘋狂歸咎於五四的反傳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以及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很多人開始頭腦發熱,大談「民族自信心」,聽不得任何批評的聲音。回過頭來,指責五四新文化人的反叛與抗爭,嘲笑魯迅的偏激與孤獨。我理解這一思潮的變化,但也警惕可能的「沉渣泛起」。


說到讀書的策略,我的意見很簡單:第一,讀讀沒有實際功用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第二,關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連的現當代文學;第三,所有的閱讀,都必須有自家的生活體驗做底色。這樣,才不至於讀死書,讀書死。


古今中外,「勸學文」汗牛充棟,你我都聽了,效果如何?那麼多人真心誠意地「取經」,但真管用的很少。這裡推薦章太炎的思路,作為演講的結語。章先生再三強調,平生學問,得之於師長的,遠不及得之於社會閱歷以及人生憂患的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譜》「1910年」條有言:「余學雖有師友講習,然得於憂患者多。」而在1912年的《章太炎先生答問》中,又有這麼兩段:「學問只在自修,事事要先生講,講不了許多。」「曲園先生,吾師也,然非作八股,讀書有不明白處,則問之。」合起來,就三句話:學問以自修為主;不明白處則問之;將人生憂患與書本知識相勾連。借花獻佛,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讀書的訣竅。」


文字來源:《教育文匯》2006年4月


策劃編輯: 單 讀


網路編輯: 同 木


轉自「現代大學周刊」微信公眾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在少數的事物里延綿著我們所愛的永恆
屈原投江竟是因為愛情!
最愛的人留在原地
安靜得像一片過期的葯

TAG:中國詩歌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劉濤、劉詩詩的氣質秘訣,好姿態是煉出來的
智者的姿態 琴聲的本質——陳宏寬鋼琴獨奏音樂會評論
安倍與奧巴馬:珍珠港的歷史性和平姿態
奕方的姿態
姿態朗逸、體勢緊密:元 趙孟頫 小楷《無逸》書法欣賞
心境平和,是最美的姿態
揮灑自如、姿態朗逸:元代趙孟頫行書《國賓山帖》書法欣賞
脫俗的清晰的白色,盡顯優雅的姿態!
活著的真姿態
《真三國無雙8》武將新形象公開 曹操、劉備、孫權、貂蟬攜新姿態登場!
孫允珠:姿態優雅,如天山一般秀麗、嫵媚、神采飛揚
王冬:良好姿態在瑜伽練習和生活中的運用(三)-脊柱的運動
薩提亞生存姿態(又稱應對姿態、溝通姿態)的發展起源
薩提亞生存姿態(又稱應對姿態、溝通姿態)之指責(責備)
張雪迎、春夏、李沁將新生代姿態盡顯!
美女瑜伽:姿態柔和性感而有力
明星都愛的拉伸瑜伽,讓你和難看的駱駝姿態分手
楊冪,范冰冰、熱巴、鄭爽演古裝劇里「狐狸精」,她姿態最妖嬈?
人像攝影:女神練習瑜伽優美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