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大家張錫純:論治中風有特色!

中醫大家張錫純:論治中風有特色!

中醫大家張錫純:論治中風有特色!



導讀

近現代中醫大家張錫純,是我國「中西匯通四大家」之一,也被稱為「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出身書香門第,儒、醫基礎紮實,醫術精湛,懸壺濟世,敢於創新,頗有醫名。對於中風的治療,更是獨具特色,以理論衷中為前提,醫療實踐為基礎,繼承前人用藥經驗,並有所創新與發展,對後世學者不無啟迪。詳情請看正文!


近代著名醫家、河北鹽山張錫純先生,精通醫理,勤於實踐,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集前賢中風證治之大成,論治中風獨具特色,現採摭其要,探析如次。


1.引血下行,導氣血歸其源


張錫純上溯《內經》「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之理,下合西醫「腦充血」之說,認為中風乃氣血上沖腦部所致,治療宜導引氣血下行,使之歸於平復。他創製鎮肝息風湯與建瓴湯時,即立論於此,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並以之為君,意取高屋建瓴,以利上沖之氣血下行。指出:「牛膝……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恆以之為引經……愚因悟得此理,用以治腦充血證,伍以赭石、龍骨、牡蠣等諸重墜收斂之品,莫不隨手奏效。」張氏論治中風以引血下行為法,與平肝鎮逆之品相伍,既導引氣血歸源,又能提高療效,較單純平肝潛陽治法有新的突破,開中風證治又一蹊徑,使《內經》的有關理論在指導中風證治的實踐中成為可能。

2.平肝潛降,直折亢盛之陽


張氏指出:「因肝木失和,風自肝起……於斯,臟腑之氣化皆上升太過,而血之上注於腦。」強調中風證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與氣血上逆互為因果,治宜平肝潛降,直折亢盛之陽。張氏之前中風證治雖有平肝潛陽之法,然用藥上較為單純,如清代葉天士常用牡蠣、鱉甲、磁石、龜板、石決明、龍骨等,但在每方中僅選其一二味,且以牡蠣、鱉甲選用率為高。顯而易見,其平肝潛降之力較遜。


張氏對此有所完善與發展,一是平肝潛陽藥用量較大,葯每多在五錢至一兩之間,且系生用;二是集大隊平肝潛陽葯於一方,以增強療效;三是平肝潛降與引血下行法相合,而收相輔相成之功。諸如鎮肝息風湯、建瓴湯等,方用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等大隊平肝潛降之品,直折亢盛陽氣,體現了張氏這一用藥特點。現代中風證治專立平肝潛陽之法,無不凝聚著張氏學術思想與用藥經驗。


3.滋陰斂液,清金以制肝木


中風證之肝陽上亢、氣血上逆,乃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而成。清代華岫雲指出「肝陽偏亢,內風時起,治以滋陰息風,濡養營絡,補陰潛陽」(《臨證指南醫案》)。在病機上強調陰虛,治療上突出滋陰。張氏有所不同,他在組方用藥上,針對中風證標急本緩的病機,以引血下行、平肝潛陽為主治其標,滋陰斂液、清金制肝為輔治其本。如鎮肝息風湯與建瓴湯,滋陰斂液為平肝潛陽藥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融平肝潛陽與滋陰息風為一體,而有標本兼顧之妙。尤其在滋陰斂液的選葯上,突出清金以制肝木,則為前賢所未逮。張氏認為中風「實由肝木之氣上升,肺金之氣又失於肅降,則金不制木,肝木之橫逆遂上」。故在鎮肝息風湯中用「玄參、麥冬以清肺氣,肺中清肅之氣下行,自能鎮制肝木」。可見張氏用玄參、麥冬,既清肺金,又滋腎水,以達殊途同歸的鎮肝抑木之功。此外,張氏於腦充血門醫案中,常用龜板、白芍、生地黃、枸杞、沙參等,擴大了滋陰斂液葯的選用範圍。

4.疏肝理氣,順遂肝木之性


肝臟體陰而用陽,藏血而主疏泄。張氏在中風證治中,十分注意照顧肝臟的生理特點,強調於引血下行、平肝潛陽方內,適當配伍疏肝理氣葯,以順遂肝木之性,有利於肝陽的潛降與氣血的下行。張錫純初擬鎮肝息風湯所用牛膝、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玄參、天冬、白芍八味潛鎮清降、滋陰柔肝之品,照理則葯病相當,但卻間有初次服藥,轉覺氣血上攻而病情加劇者。張氏「加入生麥芽、茵陳、川楝子即無斯弊」。並分析指出:「蓋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果,若但用藥強制,或轉激發其反動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後用此方者,自無他虞也。」後經反覆驗證,最終制出配伍有疏肝理氣、順遂肝木之性的鎮肝息風湯。近年來,有人應用柴胡為主的疏肝方法治療高血壓病,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進一步揭示了平息內風方劑配伍疏肝理氣葯的重要性。


5.行氣活血,調理氣血郁滯


中風因肝陽上亢,氣血逆亂,每寓氣血郁滯之病機。所以張氏常於鎮肝息風方中,佐行氣活血之品,調理氣血郁滯,且「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他配用行氣活血葯有三個特點。一在引血下行、平肝潛陽的同時,配伍小量行氣活血葯,治療腦充血較重者,所謂「引血下行葯中加破血之葯以治之」。因此時肝陽上亢,氣血上沖為主要病機,故行氣活血藥用量宜輕,藥味宜少,多用當歸、丹參、雞內金等藥性平和之品。二在引血下行、平肝潛陽之後,配用大量行氣活血葯,治療腦充血證較輕或兼偏枯者,即「投以拙擬建瓴湯一兩劑後,頭痛眩暈即愈。繼續服之,更加以化瘀活絡之品,肢體亦可漸愈」。因此時氣血郁滯、經脈瘀阻為主要矛盾,故行氣活血藥用量與藥味均較前為多,常用乳香、沒藥、紅花、土鱉蟲等藥性峻猛之品。三是根據體質不同配伍行氣活血葯,即「凡腦充血其身體脈象壯實者,初服建瓴湯一兩劑時,可酌加大黃數錢,其身形脈象不甚壯實者,若桃仁、丹參諸葯,亦可酌加於建瓴湯中」。現代臨床治療出血性中風,少配涼血活血之品,寓止血於活血之中;治療缺血性中風,多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提高療效。可見張氏能根據病情,區別使用行氣活血之法,確實難能可貴。


6.降胃安沖,複利氣血下行

胃氣以下行為順,沖氣以斂藏為常。張氏認為中風證「因肝火上升,恆引動沖氣、胃氣相併上升,是以其臟腑之間覺有氣上沖也……此宜治以鎮肝、降胃、安沖之劑,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熱之葯輔之」。因此,在治療上除用鎮肝降逆葯外,十分注重降胃安沖,複利氣血下行。其降胃安沖首選生代赭石,蓋「其重墜之力能引胃氣下行……更能引胃氣直達腸中以通大便……兼能鎮安沖氣使不上沖……能制肝木之橫逆,使其氣不上干……更能引浮越之相火下行……其力能降通便,引火下行,而性非寒涼開破,分毫不傷氣分」。一葯而具平肝、降胃、安沖之功,為中風證治不可多得之佳品。其次選用生龍骨、牡蠣,因兩者「皆善鎮肝斂沖……斂正氣而不斂邪氣」。以上三葯,降逆而不傷正,斂沖又不留邪,值得借鑒。


7.消食化痰,斡旋中焦氣機


中焦為氣機升降樞紐,故脾胃升降之功協調與否,對中風發病有一定影響。張氏指出「胃腑之氣不能息息下行傳送飲食,胃氣不能下行,且更轉而上逆,是以有種種諸病也」。說明中風證肝陽上亢,氣血上逆,與脾胃升降密切相關。因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失其轉化飲食水谷之功,則停食生痰在所必然。鑒於此,張氏在中風證治中,常配伍生雞內金、蘇子、生山藥等消食化痰之品,以斡旋中焦氣機。推測其用意有二,一則通過消食化痰,使中焦氣機升降復常,有利於肝陽平潛及氣血下行,二則在於復健中氣,避免大劑金石葯重傷胃氣,具有運脾健胃,斡旋中焦氣機的治療作用。對於臨床慣用金石類葯而又忽略胃氣者,應從中受到啟迪。


8.清熱瀉火,抑制肝火上沖

中風證治以火熱立論者,首推金元劉河間。張氏認為河間主火之說,「實激發於外感之風生熱,內外兩熱相併,遂致內風暴動……所以河間獨借白虎湯,以瀉外感之實熱」。與肝火上沖之病機有所不同。並進一步指出:「肝為將軍之官,不治則易怒,因怒生熱,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發,夾氣血而上沖腦部,以致昏厥。」因此,張錫純在中風證治中,亦配伍清熱瀉火藥,抑制肝火上沖。如鎮肝息風湯方後注云:「心中熱甚者,加生石膏一兩。」即是其例。此外,張氏用鎮肝息風湯,常酌加龍膽草、生地黃等,以增強療效。可見,中風證治以清熱瀉火為法非張氏首創,但於鎮肝息風方中配伍清熱瀉火藥,則別開生面。


9.補氣扶正,以助血脈流通


張氏認為中風偏枯有「腦中血管充血過度」與「胸中大氣虛損過甚」的不同,故對王清任以氣虛立論,重用黃芪峻補氣分的觀點,持一分為二的態度。指出:「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用其方(補陽還五湯)原可見效,若其脈象實而有力,其人腦中多患充血,而復用黃芪之溫而升補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見,此固不可不慎矣。」強調補氣活血法在中風治療中有所針對,避免其以偏概全之弊。張氏運用補氣扶正法有三個特點。一是辨證論治,首分標本緩急。主張腦充血兼偏枯者,先「將腦充血之病治癒,而肢體之痿廢仍不愈者」,才能補氣扶正,以助血脈流通。二是配伍補氣扶正葯,並非完全用於補虛,乃借方中行氣活血之力,相輔相成,而達流通血脈之功。三是補氣扶正與鎮肝平沖、引血下行法合用,相反相成,而收流通血脈之效。張氏指出腦充血兼偏枯者,「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脈,正不妨以黃芪輔之。特是其腦中素有充血之病,終嫌黃芪升補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監製黃芪也」。不難看出,張氏較王清任補氣活血法有所發展,與其重用黃芪四兩大補元氣不同,若能結合運用,則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張錫純中風論治的特色,以理論衷中為前提,醫療實踐作基礎,繼承前人用藥經驗,並有所創新與發展。因此,張氏提出的中風治療大法,以及創製諸多行之有效的方劑,迄今仍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對現代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與治療,不無啟迪。


欄目:經方學堂/欄目主持:劉觀濤


新媒體編輯:王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揭秘:《黃帝內經》中蘊藏的健康長壽秘訣!
掃地中蘊含的醫學秘密,原來這麼深奧!
十餘年的失眠頑疾,看國醫大師如何藥到病除!
應對皮膚瘙癢,王氏平衡針來幫忙!
慢性鼻炎折磨人,讓中醫來支招!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李錫光:論中醫與西醫,西醫的精確診療進一步豐富了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中藥論治脾胃疾病
老中醫趙芝齡醫話:論治太陽病
今日亮點:「分型論治」小兒便秘 名中醫王霞芳有高招
七味追風散:百病治風為先、頑症從風論治
中醫論治:脫髮有個妙方或能解憂!
蔡念寧教授:白癜風臨床診療中的辨證論治
老中醫趙芝齡醫話:論治太陰病和厥陰病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飲片炮製是中藥之根本!
中醫從毒論治皮膚病,效果極佳!
中醫教您從五臟論治小兒遺尿
國醫大師何任:論治喘證有四大要點!
從張錫純「沖胃氣逆」觀論治雜病思路:沖脈不治,取之陽明
對付糖尿病,中醫有妙招(二):消渴辨證論治郁、熱、虛
中醫辨證論治治療皮膚過敏
中醫辯證論治痛經
中獸醫關於豬便秘的辨證論治
四大家之首:劉完素「火熱論」論治脾胃病一:燥濕為瀉,潤燥為補
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中醫「初中後」三期論治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