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統一台灣後,是如何治理台灣的?

康熙統一台灣後,是如何治理台灣的?

文/閻崇年


康熙帝統一台灣之後,沒有像漢武帝打匈奴、唐太宗戰突厥那樣,戰勝即走,得而復失。康熙帝對鄭克塽等以往之罪,盡行赦免,並從優敘錄,加恩安插,封鄭克塽為公、馮錫范為伯、劉國軒為天津總兵官,俱隸上三旗。他採取若干重大措施,特別是加以制度化。

康熙統一台灣後,是如何治理台灣的?


第一,設府置縣。台灣統一之後,如何進行管理,棄留兩議,廷爭未決。康熙帝也在徵求一些大臣的意見:


康熙帝問:「然則棄之乎?」


李光地答:「應棄!」

康熙帝問:「如何棄法?」


李光地答:「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納款通貢,即為賀蘭(荷蘭)所有,亦聽之。」(李光地《榕村續語錄》卷一一)


李光地等人為「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而主張「遷其人,棄其地」,就是將島上兵民遷到內地,而將島上土地給荷蘭人。靖海將軍施琅認為不可棄地、不能遷民。他認為:「慮事計其久遠,防患在圖於未然。」(《清史列傳》卷九《施琅》)他上《恭陳台灣棄留疏》說:


台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紆迴,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隔離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遙……棄留之際,利害攸關。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施琅《靖海紀事》下卷)

康熙統一台灣後,是如何治理台灣的?


經過在福建官員會議、朝廷會議討論,康熙帝從施琅議,命在台灣設一府三縣——台灣府,台灣(今台南)、鳳山(今高雄)、諸羅(今謝遂《職貢圖》之「諸羅縣內山阿里等社


歸化生番」嘉義)縣。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爾後,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正式建立台灣行省,劉銘傳為第一任台灣巡撫。


第二,駐紮軍隊。設總兵官1員、副將1員、參將2員,率兵八千,駐防颱灣;設澎湖副將1員、兵兩千,鎮守其地。


第三,開放海禁。清初海上反清活動很多,曾下禁海令:寸板不許下海;又下遷界令:東南近海居民內遷50里,房屋棄毀。統一台灣後,康熙帝又從施琅建議,開海禁,通貿易。海禁一度開放。

第四,建設台灣。康熙時開始在台灣府建府學,在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分建縣學,在番民中建社學,鑄康熙錢。康熙朝纂修《康熙台灣府志》、《康熙台灣縣誌》、《康熙鳳山縣誌》和《康熙諸羅縣誌》。台灣人始參加福建鄉試。泉州人陳賴章與番民簽約,開始在台北墾荒種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冬,台灣鬧饑荒,康熙帝命蠲免台灣、鳳山、諸羅3縣糧米。康熙帝還將宮苑內的西瓜籽賜到台灣種植。在康熙朝台灣重歸版圖的近40年間,台灣的經濟、貿易、社會、文化、教育,都得到很大的發展。


康熙大帝統一台灣,做得乾淨、利索、漂亮、成功。康熙帝統一台灣的歷史經驗:一是時機抓得好,二是主帥用得好,三是善後制度好。康熙帝統一台灣表明,他已經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摘自《康熙大帝》

康熙統一台灣後,是如何治理台灣的?


十點歷史


每日十點,不只有文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10件你所不知道的關於凱爾特女戰士的事情
張九齡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外國人眼裡的日本侵華戰爭什麼樣?推薦看這本《拉貝日記》
挑起這場蛇吞象戰爭的豐臣秀吉是天才還是瘋子?
雍正的皇位是正取的嗎?《康熙遺詔》的真假如何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清朝出現霧霾,乾隆讓和珅去治理,和珅會怎麼做?
清代是如何治理盛京地區的?
厲害了!——袁紹是怎樣治理冀州的?
揭秘:呂雉是怎樣從皇后到治理漢朝的?
治理之後,廢棄礦山也能這麼美!
草根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將國家治理的如此之好?
宋仁宗:一個好的皇帝為什麼卻把國家治理的一團糟呢?
民國山西省的富裕,除去閻錫山的治理外,最關鍵的原因在這裡
這三朝盛世的背後,是強大的高科技的支持,才不是治理!
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談打假:如何做到「殺無赦」?
古代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蕁麻疹捲土重來,看老道醫如何治理!
古代是如何治理公款吃喝的?
都在說東北經濟,不如先看看張作霖怎麼治理東三省
「一帶一路」下的中國:區域經濟治理的探路者
「馬基雅維利」的術治觀點,君主該如何治理國家
李世民和李隆基誰治理下的朝代才是真正盛世?
大智若愚:諸葛亮死後劉禪如何治理蜀國
一幫鄉野村夫是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