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再「嚴肅臉」做科普 科學界也欲培養「網紅」

不再「嚴肅臉」做科普 科學界也欲培養「網紅」

不再「嚴肅臉」做科普 科學界也欲培養「網紅」



科普工作人員使用表演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化麥子 通訊員 吳晶平


從11月12日到11月14日,一場「科學大咖秀」在廣東科學中心持續進行,這場包含了科普表演秀、科普脫口秀的全國性活動在廣州大學城開展,雖然顯得有點低調,但在行業內的眾多專業人士看來,這場活動卻「蘊含深意」——這是首場全國性的科普表演秀比賽,它釋放出了一個信息——科普工作正在轉型。


從2005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就成為了「全國科普日」,十多年來,科普的形式創新了嗎?當下紛呈的媒介環境下,科普工作如何「異軍突起」為「雙創」工作提供保障?羊城晚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訪問了政府官員、專家和科普工作者,期望從眾人的觀點中窺探科普形式創新的可能性。


在南京科技館專業科普人員周洋的眼中,科普的形式這些年一直在變。最開始的時候,是一些小實驗,比如說要解釋摩擦力的現象,科普人員就拿出兩個飲料瓶,摩擦生力,然後解釋科學原理。

現在,在各大城市的科學館,孩子們除了能夠體驗各種科普設施以外,還能看到科普表演秀。科普表演秀是一場連貫的表演,表演中涉及到了很多科學原理,主創人員通過故事情節將這些科學原理串聯起來,並通過戲劇化的形式表演出來。


一個細節足以說明從前的講解式科普和如今表演式科普的區別。同樣是科普過程中用到的瓶子,從前就是一個廢棄的飲料瓶,現在表演中使用到同樣的飲料瓶,主創人員需要根據故事情節在飲料瓶上裝飾一番。


科技部政策司科普處調研員邱成利說,時代變了,科普的形式也變了。「公眾的素質在提升,傳統的說教式的科普行不通了。」


於是,類似於科普表演秀一類的新的科普形式開始流行開來。為何選擇這些娛樂性很強的方式來科普?邱成利說,這些新的科普形式就是參照了文化娛樂業的操作模式,用娛樂化的方式把公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科普形式創新了,必然需要更多更專業的科普工作者。周洋說,現在一場科普表演秀,至少要準備半個月,表演秀的設計、道具的準備,排演……上演後主創人員還要根據觀眾反饋改進更新。「科普工作人員不僅要會做實驗,還要會表演,對他們的要求其實非常高。」

吸引更多專家參與科普也是一個問題。象牙塔里的科研人員有的缺少科普能力,有的對參與科普工作熱情度欠佳,但是光靠科學場館的專職科普人員顯然無法滿足當今的科普需求了。


果殼網副總裁徐承華說,果殼網的做法是努力讓科普工作者有獲得感,通過建立「社群」的形式,讓科普工作者在圈子裡成為「網紅」,有了粉絲,自然也有了成就感。另一方面,通過探索「分答」等共享知識經濟的形式給予科普工作者實際的經濟效益,讓消費者為科學知識「買單」,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專業人士參與科普工作。


對於未來的科普,邱成利認為應該是日常化的,全社會參與的。邱成利認為真正好的科普不是炫耀技巧,表現自己實驗做得多好,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科學理念,傳播科學知識。邱成利希望在專業人士和專家之外,更多社會力量也參與到科普工作中。「科普不是科協一家的事,各行各業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進行有行業特色的科普工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一朵花竟有9枚花瓣 變異「紫荊」或能育出新品種
高端人才可能也沒活路 機器人也許還能做管理層
美國四名大學生36小時解決Facebook假新聞之困
外媒:中國網路文學成熱門影視劇本 作者收入超千萬
8歲男孩雙下肢癱瘓 求學路上媽媽是他的雙腿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培養兒童科學素養,科普書你都讀對了嗎?
跟著奶爸科學家給娃培養科學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為什麼孩子需要培養科學素養
科學家在轉基因牛身上培養埃博拉抗體
誰說科技不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和科學思維?
消腫瘦臉攻略:注意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打破學科界限,培養高階思維
學會三角梅的培養方法 教你繁殖更茂盛的鮮花
醫學院都被併入綜合性大學,還能培養出好醫生嗎?
科學家培養細菌分解大便產生綠色新能源
部委省共建醫科大學改革與發展論壇舉行 圍繞醫學人才培養深入交流
中國培養殲擊機女飛是科學 並非所謂的「面子工程」
培養諾獎得主需要哪些要素——訪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浜口道成
邊境牧羊犬威武雄壯 知道它智商取向才能善加培養
原版書精讀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佛不是培養窩囊的人 而是培養智慧的心
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