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正本清源:從嗎啡的去「污名化」說起

正本清源:從嗎啡的去「污名化」說起

正本清源:從嗎啡的去「污名化」說起



徐州市中心醫院 劉勇

嗎啡被「污名」久矣!談起嗎啡,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毒品,很少人記得嗎啡在歷史和當下發揮的重要作用,也不知嗎啡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基本用藥。


事實上,人類發現、種植、使用嗎啡的來源物——鴉片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早在5000年前,蘇美爾人發現罌粟果實具有鎮痛和迷幻的效果,於是從其漿果汁液中提煉出鴉片(音譯為「阿片」),用作麻醉劑。約3000多年前,古巴比倫的人們已開始大面積地種植罌粟,稱其為「快樂植物」。公元前二世紀,古希臘名醫蓋侖曾記錄鴉片可治療很多疾病。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里,鴉片則被描述為上帝也會使用的「忘憂葯」。


大概在六朝時代,罌粟由西亞傳入我國,但種植範圍不大。自宋代以來,醫學典籍中出現了許多關於鴉片藥用價值的記載,認為其在治痢、鎮咳、止痛等方面有突出的療效,民間稱之為「葯中之王」。在元代,對其副作用已有認識,元朝名醫朱震亨指出「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之劍,亦深戒之」。兩次鴉片戰爭前後,濫用吸食鴉片所導致的孱弱國民形象在人們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致如今,人們提起鴉片仍有一種本能的畏懼和排斥,這種感覺又莫名的傳遞到了嗎啡名下,最終構建了對嗎啡具有原罪性質的「污名化」心理認知。


阿片中大概含有25種生物鹼,嗎啡是其中的一種。1806年德國著名的藥劑師澤爾蒂納第一次分離出了純嗎啡——一種有淡淡苦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或粉末,因其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效果,澤爾蒂納用希臘神話中的夢神墨菲斯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發現的藥物,其翻譯的諧音即為「嗎啡」。

嗎啡有強烈的麻醉鎮痛作用,對絕大多數疼痛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其鎮痛作用任何一種藥物都無法比擬。據統計,人群在不加特殊管控的情況下,嗎啡成癮發生率約為3~6/10000人。如對嗎啡的使用加以管控和規範,其成癮的發生率則更低。由於嗎啡的良好療效和安全性,其在臨終關懷患者的止痛中也得到廣泛使用。我國對嗎啡的使用有一套十分嚴格的醫學監護制度,近20年來幾乎沒有關於醫源性嗎啡成癮的報告。在西方醫學界和我國台灣、香港地區,針對終末期患者的治療,嗎啡被稱為「上帝送給人類的寶貝」之一。嗎啡不僅具有鎮痛作用,還能緩解呼吸困難,尤其是臨終前的難治性呼吸窘迫感。正是由於嗎啡的廣泛使用,使許多臨終和瀕死患者明顯減輕了因「喘不上氣」而造成的痛苦。


基於以上藥理學特點,世界衛生組織姑息治療基本藥物目錄和國際臨終關懷與姑息治療學會(IAHPC)基本藥物目錄中,均把嗎啡列為治療疼痛和呼吸困難的基本藥物。儘管我國還沒有推出專門的姑息治療基本藥物目錄,但已將嗎啡列入國家的基本藥物目錄,成為鎮痛基本用藥。美國著名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回顧分析了全美臨終關懷醫院中最常用的六種藥物,嗎啡高居第二位。韓國一項調查顯示,臨終關懷患者中使用量最大的藥物是芬太尼(另一種阿片類藥物)和嗎啡。


由此可見,規範使用嗎啡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臨床獲益。正如英文中「Drug」一詞既是藥品又是毒品一樣,充滿了辯證光芒,嗎啡亦然!事實上,沒有安全的葯,只有安全的用藥。作為一個幫助人類度過疾患困擾的良藥,去其污名,還嗎啡本來面目,正逢其時!


(原文刊載於11月24日《醫師報》)


編輯、排版:《醫師報》張璐

關注醫師報微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報 的精彩文章:

「雙重效應原則」:對臨終患者使用嗎啡解除痛苦的倫理學辯護
一封來自尿酸的「認罪書」!
吃蛋糕、餅乾、冰淇淋,喝飲料,小心了,結直腸癌風險高
中西醫結合不是中西醫融合
吸煙、肥胖男性成青年心梗重災區

TAG:醫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毒品歷史:嗎啡的歷史起源,誰發明了嗎啡?
「葯我說」止痛藥,你真的會用嗎?——嗎啡篇
女子從未吸毒,為何尿檢嗎啡陽性?小心身邊的美味給你「下藥」!
一個由嗎啡引發的醫療糾紛(二):不要再妖魔化嗎啡
這起醫療糾紛案終於洗脫嗎啡污名,還醫生清白
胡夕春:為何要給腫瘤患者使用「嗎啡」
癌痛治療,嗎啡注射液到底該怎麼用?
肺癌晚期疼痛怎麼治療?吃嗎啡是否會成癮?
它被稱為中醫界的「嗎啡」,止痛效果還真不賴!
鴉片嗎啡類的毒品為什麼會有止痛的作用?原理太可怕!
「雙重效應原則」:對臨終患者使用嗎啡解除痛苦的倫理學辯護
治療晚期癌症呼吸困難:嗎啡有的放矢
VR居然可以鎮痛?效果比嗎啡還好
友誼的鎮痛效果可比嗎啡
緩解慢性疼痛,咖啡因比嗎啡更有效
兩次即可成癮的「藥物」——嗎啡
嗎啡鎮痛陷輿論風暴,三星用VR替代藥物緩解疼痛
賊王葉繼歡:因女兒落戶獄中結婚,常年疼痛打嗎啡,總控訴被欺負
珊瑚魚毒液可以止痛,作用堪比嗎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