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吃主食更健康?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並不適合所有人
最近,一本名為《穀物大腦》的書風靡朋友圈。之所以成為「網紅」,在於顛覆了常識。作者認為,現代人類之所以會被肥胖、心臟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症等各類慢性疾病困擾,罪魁禍首就在於「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在他看來,現代人吃了太多低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有麩質的麵食,進而觸發了各種炎症。作為熱愛各類麵食的中國人,讀到這本書時難免陷入疑惑:難道我一直都吃錯了嗎?營養專家范志紅表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飲食健康解決方案,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並不適合所有人。
書中觀點
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飲食更符合人類營養需要
在主要以狩獵獲得食物的遠古時代,脂肪成為人類的主要營養來源,穀物只是偶爾從撿拾中才能獲得額外營養,這奠定了人類的基因。今天,人類的飲食構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大量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為了健康,我們盡量從餐盤中拿掉更多的肉和蛋,而這些恰恰是脂肪和膽固醇的來源。作者戴維·珀爾馬特認為,人類的基因決定了身體機能對脂肪和膽固醇的依賴,碳水化合物和糖取而代之以後,我們的身體就出現了諸多問題,餐後血糖過高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餐後血糖過高不僅僅會引發糖尿病,還是加速大腦衰老的一個因素,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的原因。
當我們在吃下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時候,還有一個隱蔽的健康威脅,那就是麩質。「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麩質是很多種病的罪魁禍首,不僅限於痴呆症,還有癲癇、頭痛、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甚至性慾下降。」
為此,作者建議,我們不應該多吃主食少吃肉,而是應該恰恰相反,盡量減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健康肉類和蔬菜的比例。
專家觀點
肉為主食 腸癌、心血管病風險增加
對於書中的觀點,營養專家范志紅表示,餐後血糖過高會加速大腦衰老,這已得到足夠研究的證實。而小麥中的麩質是一個食物慢性過敏的常見誘因。麩質過敏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可能導致大腦空白、思維混亂之類的大腦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果測出有麩質過敏問題,還是應當遠離所有含麵粉的食物,連天婦羅外面裹的那層麵粉最好也避免。
對於不吃主食,以肉類和蔬菜為食的觀點,范志紅有不同看法。她認為,不吃主食之後,很多人無法消化過多的魚肉類,實際攝入的能量大幅度減少,會出現飢餓節食和蛋白質營養不良狀態。
仍吃主食 但更多選擇低血糖反應主食
范志紅表示,其實,不存在完美的健康飲食解決方案。但我們能做的是,盡量做到找到飲食和健康的綜合平衡點。她指出,目前很多研究已經提示,主食依然要吃,而且要攝入正常量,即每天從主食中攝入的澱粉和果蔬中的天然果糖總量約為200-300克,減肥時不低於120克。更多地選擇消化慢、高膳食纖維、低血糖反應的主食,比如燕麥、蕎麥、黑米、紅小豆、芸豆、干豌豆等各種雜糧,再配合大量蔬菜和少量的魚肉蛋奶。這種飲食結構,既能避免吃大米白面過度升高血糖的麻煩以及過多攝入麩質的問題,又能減輕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大量研究證明,這種吃飯也有利於減低肥胖、糖尿病、老年認知退化、心腦血管疾病和多種癌症的風險。而這正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推薦的飲食方式。」轉自:北京晨報
※不吃主食更健康?健康新飲食主義不適合國人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真那麼好?專家:並非都適合
※適合女性更年期吃的食物及飲食禁忌
※嗜食甜食是不良的飲食習慣
※混合痔的飲食習慣禁忌和適宜飲食
※「低脂飲食」就等於健康飲食嗎?
※你適合低碳飲食嗎?
※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食物搭配禁忌
※糖尿病藥物還能保護心臟不受不良飲食的影響
※飲食禁忌 五種不營養的食物
※運動健身飲食須知 碳水化合物很重要
※吃素不等於吃「健康」 均衡飲食吃肉也可降血脂
※跑步前不該吃的食物及健康飲食建議
※你不信?糖尿病飲食=健康飲食!
※低卡食物不減肥、排毒飲食不排毒,超級食物掏空你的錢包效果還不如普通蔬菜!
※在飲食上去做出努力,吃健康的食物,吃合適的量
※低脂飲食適合你嗎?
※減肥什麼食物不能吃?減肥不是說少吃就行,關鍵是要健康飲食,合理飲食!
※牢記空腹不能吃這7種食物,注意飲食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