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周國平(著名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我想從一個新聞說起,關於PSAI測試,這個測試是面對中學生的開發項目。在2012年時,這樣的測試方式有65個國家城市和學生參加,有50萬個15歲中學生參加,那次測試裡面上海三個單項第一,兩個總分第一,英國是第26名。上海中學生的數學能力要比英國中學生數學能力早三年,提前三年。這個結果讓英國教育部大受刺激,之後和上海天津協議,一方面派他們的中小學教師到上海取經,一方面引進上海的中小學教師到英國教學。直到今年7月做決定,在英格蘭1/2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推廣上海經驗。


這樣的事件引起很大的熱議,議論紛紛。有的人說這證明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優越性,這個測試裡面中國基礎教育的強勢是事實不可否認,剝離出來看是優點,可如果全面衡量教學質量,優點本身是不是隱含著某些缺點,甚至是嚴重的缺點。我們在基礎教育上有驕人成績付出什麼代價?中國的孩子們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中國的孩子是最辛苦的


可以說,中國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韓國也差不多。從小學開始就為功課在忙。每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8點到學校,一般下午3點30放學,大部分有課外課,5點才離開學校,好不容易盼來周末,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每天還有很多的作業。名義上說不留作業,我家裡有小學生,知道天天做作業一到兩個小時。中國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時間玩、睡眠嚴重不足、近視率很高,中學負擔更重,一直高考結束才可以喘口氣。一個中國的孩子從6歲到18歲童年和少年最好的年華都為了應試教育打工,為了基礎教育考試成績獻出了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到底值得嗎?

中國小學生的書包很是一景,中英交流,英國到了中國以後看到書包問,這是什麼?英國沒有書包沒有課本,中國小學生裡面放的是各門功課的書本、作業本、教輔等東西,這是從學校到家裡,從家裡到學校要對付的功課。這是什麼?這是中國基礎教育的縮影,從這裡可以看到中國的基礎教育。


有理由問,為了基礎教育考試好成績,犧牲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是不是值得?用人性的尺度來衡量,幸福的童年、身心健康的成長是不是比考試成績更加重要的價值?我覺得英國引進了上海模式,也面臨了這個問題。BBC拍了有關的紀錄片,題目是《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這種模式可以接受嗎?採訪的英國學者說,實際上上海教學模式和中國家長價值觀分不開的。英國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讓孩子們付出身心健康代價的基礎教育本身是不是真的好。實際上已經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在基礎教育裡面考試的成績是非常強勢的,但是到了大學、到了研究機構,學術研究領域絕對是弱勢的。


拿數學來說,中國學生很會考數學,考很好。但是,今年QS世界大學排名數學排名第一是英國劍橋,第二是牛津,中國排名最前的是北京大學,排在第30名。基礎教育階段考試的能力和到了大學研究機構研究的能力為什麼會脫節?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圖源於網路)



基礎教育的內涵被我們忽略了


我想基礎教育本身有問題的。我們對基礎教育的理解太狹窄,就限於知識的牢固、書本知識熟練的掌握,基礎教育應該有更加重要的內涵,這些內涵被我們忽略了。


我想到的譬如說:第一,天賦和個性的差異,人和人不一樣,天賦和個性不一樣。一個好的教育應該為不同的天賦發展、不同個性生長提供友好的環境。

對每個個體來說,什麼是好的教育?這個教育能夠讓你的天賦得到最好的發展,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只有在這樣的環境里真正的人才才能脫穎而出。


我們不尊重個性和天賦,從課程的設置到教材的編寫到測試的方法都是標準化的。就像流水線一樣,製造一個統一的產品,這種情況從小學就開始了。從小學開始人的價值就被學習成績來固定、評定了,被分數來評定了。孩子們非常重視榮譽的,成績好的學生非常榮耀的,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很自卑。其實不應該這樣的,我講這樣有切膚之痛。


我有兩個孩子,女兒從小學到中學學習非常好,比較容易適應這種學習方式。男孩不一樣,受不了很討厭這樣一種方式,成績不好。我知道他很自卑,到學校裡面屬於差生,經常被老師留下來的,尤其是語文成績。非常討厭現在的語文教學方式,要背誦、默寫生字,考試考不好。我唯一的擔心是怕他自尊心受傷。我說寶貝,你覺得爸爸的語文怎麼樣?他說你是作家。我說我告訴你我小學的語文也不好,沒關係,我給他解除心理壓力。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用分數來評定一個人的價值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平等,人的天分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讀書種子,都是搞學問的。有些人往別的方向發展,有的有藝術天賦,有的有動手能力,有的有社會交往活動能力,這樣的孩子為什麼不享受榮耀,因為成績不好就要低人一等。

每個孩子門門課優秀沒有必要,有的語文好一點,有的數學好一點。一個人今後在社會上的成就,有沒有作為和小學的成績有什麼關聯?一點關係都沒有。今天是一個調皮鬼,三十年以後可能是馬雲。今天是一個笨孩子大家看不起他,三十年以後可能是愛因斯坦,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認為應該淡化學習成績的作用,讓每個孩子擁有快樂和自信,這是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一條。


第二,缺乏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個學生到了中學時,天賦開始顯示出來了,很多孩子比較明確的顯示出來了,徵兆就是興趣,這種情況下以興趣為動力和引導導向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我覺得一個人最關鍵有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巨大的興趣,按照自己的興趣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這是一個人一輩子要做的事情,這樣的人一定有出息,這樣的能力就是應該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學校應該為這樣的能力培養創造條件。這個條件在我看到主要兩點:


1、對課程的設置上應該提供多樣化的空間。歐美的中學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數理化又分層次、分等級,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等級。選修課提供項目非常豐富,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自己的學習菜單。大部分學校孩子還是沒有選擇自由。


2、保障學生有一定數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學能力非常重要,要給他讀書的時間,不能把他的時間都佔滿。但是我們現在基本情況是學生沒有自由時間。一方面課程不能選,沒有選課自由。另一方面又沒有自學時間,這種情況下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怎麼培養?這樣進入基礎教育階段以後造成了一種先天不足,到了大學裡面具備這種研究性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少之又少,中國的自主學習研究怎麼可能不落後呢?


3、缺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內容偏知識性,甚至語文當做知識來加以傳授。現在語文考試很奇怪,一篇課文讓你分析主題思想、段落大意,這句話背後什麼意思,那句話背後什麼意思,而且有標準答案。我的文章經常被用作中學語文的測試。



周國平:中國教育缺什麼?


(圖源於網路)



有一回我朋友的小孩上高中這樣一個卷子拿來周伯伯,你自己做一做,我的一篇文章,按照問題做了,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69分。教學內容是這樣,教學方法是灌輸式的老師講學生聽。不像歐美教學老師和學生互動,可以討論,這樣才有利於培養思考能力。我覺得人的品質最重要的是兩條,其中一個是好奇心,一直保持好奇心作為很高。能力很高的人一定是好奇心倖存者。


培養人文素質、公民覺悟也非常重要。這方面法國中學開哲學課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而且考試如果不通過哲學考試不能上大學的。考的什麼內容?特別棒。譬如說考題,所有的信仰是都違背內心嗎?所有的現象都是科學可以證明嗎?如果是你往廣島扔原子彈嗎?會有一些小文章看看你有沒有獨立思考的問題。


培養獨立思考是他們一致的價值觀念。比如說你認為誰對二次世界大戰負有責任?是英國小學六年級的問題。


我們的缺點和優點聯繫在一起,如果要改這些缺點可能會把我們的優點丟掉。基礎教育在考試上不那麼風光了。但是可以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願不願意跟英國換一下,讓他得PSAI的第一名,我們當第26名,同時大學數學研究排名上,清華北大第一和第二,讓他們當第三十名?我想這樣沒有人不願意。(文/周國平 著名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為作者在第3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的演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國家詩歌獎得主梅斯特雷:詩歌就是反叛成規
同樣是跪拜,為何郭德綱比野夫更有道理
厲以寧:創新不再只是生產要素重新組合,還是信息量的組合
胡蘭成晚年代表作《中國的禮樂風景》出版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國?航拍中國提供新的愛國教育思路
英國數學課堂引入中國教育,中國教育贏了?
外國教育,與中國教育差別在那?
德國教育VS中國教育,誰輸誰贏?
韓國的平生教育
傅國涌:重溫民國中小學教育
韓國網民討論:「為什麼韓國人要反對漢字教育?」
孫中山:教育為立國的要素
中日淞滬會戰的驚天秘密,是國民國防教育缺失嗎?
中國教育為什麼喜歡抄襲美國公立教育的垃圾理論?
庚子賠款與中國教育:北大和清華都是美國人建的嗎?
教育的信仰!這位德國人在中國小山村支教超10年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書院:中國古代教育最重視什麼?
為什麼美國那麼牛:領先中國教育的時間點——高中
陳丹青:中國的教育觀VS外國的兒童畫
國內教育和國外教育究竟差在哪裡?
國防教育徵文
楊發記: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救國強國富民的艱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