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點擊上方「蜀中凈土」關注我們!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文:聖嚴法師


通常,初學佛的人,必須要有厭離心,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要厭離什麼呢?是對於來自心理、生理、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的種種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許多煩惱、痛苦。如果能夠轉變,那麼對這些現象的感受就不須厭離;無物可厭,也就無處可離了。所以,厭離是修習佛法的初步,就是知苦而求離苦的意思。


一般人總認為厭離人間的人際關係、生活環境,就是否定了人的價值和意義。其實恰好相反,正因為要提升人的價值和意義才要暫時厭離。就像商人出外經商,是為了賺錢養活眷屬,維持家計;孩子出外求學,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謀他日成家立業和自利利他。所以,佛法所講的厭離是修行的初步過程,而不是終究的目的。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逃避就不同了,逃避是不想負起應有的責任,不敢面對現實的生活,而抱著逃債,甚至於逃亡的心態遠離他所處的環境,這種人就像處於逃亡狀態的犯人一般,心裡經常充滿著恐懼、不自在、不安全,永遠承受著無處容身的心理壓力。這和修行正信的佛法以厭離煩惱的世間完全不同。若能厭離煩惱,他就能逐漸地離開煩惱,多離一分煩惱,便多得一分解脫和自在。自在的程度越深,煩惱也就越輕,最後便得究竟解脫。如果已得解脫,當然也就沒有厭離和不厭離的問題了。


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逃避是知苦卻不敢面對苦,反而逃苦的意思;厭離是知苦、避苦因而學佛脫苦,乃是為了疏導問題。逃避既違背佛法所說的因果律,所以也不為佛法所許;厭離也不一定要離開人間,而是透過佛法的指導原則及其修行方式,提起對於世間現象的徹底認識。


《中觀論頌》云:「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首先是厭離世間,結果既已知道諸法空幻,也就不起煩惱和執著,也就不需要厭離。不過,僅僅通過知識的認同未必能夠離苦,所以要暫時離開世俗的環境,專門修持佛法的戒、定、慧三學,就比較容易達成離苦的目的了。因此,上上根器的人,一旦接觸佛法就能頓悟,悟後或以出家身,或仍以在家身於人間行化;一般根器的人,則以離俗出家最易得力。不過,出家是大丈夫事,並不是世間多數人可以做到的。因為第一、一般人不知厭離;第二、許多人雖知厭離卻無法厭離。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搜索公眾平台


微信號


訂閱方法

蜀中凈土


蜀中凈土微信號:szjtwx


官方網址:www.szjt.org


郵箱:842431502@qq.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中凈土 的精彩文章:

聖嚴法師: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
凈界法師:如何判斷自己的念頭是對是錯?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薩
上昌下臻老法師:怎樣認識生死問題之一
佛七中,那些暖心的事

TAG:蜀中凈土 |

您可能感興趣

出離和逃避有什麼區別?
在逃避的,是什麼?
|是出發,不是出走,是暫停,不是逃避
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苟且偷安嗎?
是逃避責任還是另有隱情?停車後你為什麼不立刻回家?
都說逃避可恥,但有用啊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修行,你在逃避什麼?
不愧是特工,為逃避真是花樣百出
我找不到借口,只能逃避,那低到塵埃里的自己,不敢去面對,不敢去想像。
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 苟且偷安吗?
優秀有不同的標準,是不是一種逃避
他總是逃避跟我溝通,怎麼破?
無法逃避的死亡!當你遇上這些事情的時候,就一定要小心了!因為那很可能是……
公豹為逃避交配也真是拼了,竟把自己吃成這德性,還慘遭「退貨」
他有克制自己感情的嫌疑,不是逃避她而是在逃避自己
不管你怎麼的去努力,你都無法逃避成為自己。除了自己,你還能成為誰呢?
出家是逃避現實嗎?
別逃避!馬上測出你的潛在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