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迎著清晨的陽光


踏著熟悉的節奏


你已不再是一個從0開始的初學者

跑的越久,跑得越遠,問題更多


——


專業跑者如何控制和提高跑步速度?


長期用習慣的方式去跑,對不對?

膝蓋受傷了,為什麼?怎麼辦?


跑多久才可以參加全馬?


卡在瓶頸了,怎樣突破?


……


跑步是一場修行,

唯有專業的指導方能正確前行。


咕咚跑年度誠意乾貨「跑步進化論」系列


第二部分——中級跑者計劃


最完整的跑者進階訓練秘籍,


為你打開專業跑者大門。

—————分割線—————


想要以身體跑完一趟距離不短的路程,而不覺得跑步是一種忍耐與折磨,除必要的體能支持之外,跑步技術也是過程優劣的一大關鍵。


假如你目標遠大,想以馬拉松完賽獎牌為目標,則更加需要一些「專業技巧」來幫忙實現理想。而這些技巧,都有賴長期的訓練。


在你以熟悉的姿勢踏出腳下的50米後,回憶一下,你的腳步節奏對嗎?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一旦這個問題進入到你的腦海,下次注意看任何高水平的跑步賽事,就可以很明顯區分出,精英跑者與勉強跑者之間的差別(其實也就是贏家與輸家的差別)——步頻。


為什麼步頻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要這麼留意這項跑步參數?不是跨步越大跑得越快嗎?先了解一下這項技巧的基本性質與定義。


什麼是步頻?


「步頻」指的是走路、跑步時候,雙腳在單位時間內的交替次數。它是決定走和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步頻其實跟身高有一定關係。同樣的距離下,腿越長,步頻越慢;腿越短,步頻越快。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步頻高低,會直接影響跨步距離、身體受到地心引力干擾的強弱。這些能改變肌肉施力模式、跑步姿勢,最終影響到能量使用、跑步效率。


低步頻狀態,多數人會增加跨步距離,並減少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這樣除了讓踏步點離身體重心遠之外(對膝蓋負擔大),還會增加落地時的反作用力,增加體能消耗、降低效率。


高步頻狀態,跨步距離容易縮短,踏步點離身體重心較近,並允許上半身增加前傾角度,強化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因此步頻越高,對於你的跑步姿勢與跑步效率有極大正面效益。


速度和步頻是一個概念嗎?想跑的快,是不是提高步頻就夠了?


事實上,速度 = 步頻 × 步幅,要跑得快,你可以提高步頻,或者加大步幅,或者兩者兼有,貌似很簡單。但是步頻與步幅,是兩個相互制約的因素。


為什麼要強調的是頻率,而不是步幅?


大步幅意味著跑者在蹬離地面時用力大,騰空高度相對較高,所以,大步幅的情況下,身體落地一般都比較「重」,這就意味著此時身體所受的衝擊力也比較大。並且騰空時間長也不利於身體在騰空狀態下的穩定性。


小步幅意味著用力少,騰空高度低且騰空時間短,因此,落地的時候,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小,並且,較短的騰空時間也保證了跑者在身體騰空狀態下的穩定性。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對於非競技選手來說,想要更安全地跑步,延長自己的跑步生涯,保護自己的膝關節,節奏取決於步頻,這就是為什麼步頻訓練會成為進階跑者增進跑步能力的第一課。


看看頂尖運動員是怎麼跑的:


2007年世錦賽,貝克勒(萬米世界記錄保持者),與Mathathi以同樣的速度跑了前面九千米。貝克勒身高1.63米,步頻190/分鐘。在最後的一公里衝刺階段,他的步幅不變,步頻提高到驚人的216/分鐘,一舉摘金。Mathathi身高1.7米,步頻接近200/分鐘,在最後衝刺階段,加大了步幅,步頻反而下降。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上述例子說明,專業運動員的步頻都很高,並且能及時調整速度,加大步幅與步頻配合衝刺。優秀的馬拉松跑者幾乎都能在整場比賽中,將步頻維持在每分鐘180下以上,這也是長跑競技公認的「黃金步頻」。


是不是人人都要跑出「黃金步頻」?


每個人都有一個最佳步頻數據,相同速度下以這個步頻跑耗氧量最低,也就是跑步經濟性最好。而跑步經濟性是馬拉松項目里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了。這個步頻值因人而異,不必苛求自己達到非跑出180不可。同一個人,體型改變,這個值可能也會變。


強調180+其實是是一個統計值,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果你遠低於這個步頻值(比如160),又想跑得快,很有可能的結果是跨大步,導致膝部關節受損。這個時候最佳的選擇是提高步頻,但不要一下提高太多,5-10% 就很有可能解決了問題。


該如何訓練?


1.正確評估自己,設定合理步頻目標。


利用秒錶,在自己正常跑步的狀態下計時一分鐘,就能夠得出自己的視頻。或者,利用各種計步器、手機app、運動手錶,也能夠計算出自己的步頻是多少,然後根據5-10%的區間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提升目標。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2.更緊湊的呼吸,與步頻配合


提高步頻屬於改動作類的訓練,我們無意識的跑步動作都是由自然的肌肉強度決定的。要提高步頻就要有意識把注意力集中在步子上,增加雙腿交換的頻率,而不是整體速度。另一要點就是你的呼吸。呼吸因強度而異,但是高頻往往會讓你的呼吸更為緊湊,心肺功能鍛煉更多,高頻的呼吸也是需要鍛煉的。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3.調整上半身前傾角度


上身前傾角度和步頻其實互相影響。上身越傾斜,重心會越偏離支撐底面積,讓身體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影響,迫使你儘速踏出下一步來避免跌倒(與衛星繞地球的概念相似)。


另一方面,越快的步頻代表你的重心可以越快回到支撐底面積中,這讓你的前傾角度獲得更大的支持,讓你向前傾斜角度能加大,進一步獲得更快的步頻。


因此,進行步頻訓練時,可以嘗試增加上身的前傾角度,迫使自己加快步伐;加快腳步後,再嘗試前傾更多。持續修正直到找出最舒適的角度。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4.正確的擺臂姿勢


手腳是協同工作的,手臂無論從頻率還是擺動幅度都和腿部動作正相關。增加腿部頻率離不開擺臂的加快,一旦加快擺臂,步頻也會提高。


有些人的上肢力量薄弱,跑到一定時候胳膊就耷拉下來,會明顯看到他們的步頻跟著變慢,步幅跟著減小,人就慢下來。肘部彎曲成90度,在較高的位置擺臂,就會帶動肩胛骨運動,並傳導至骨盆,從而帶動邁腿。步頻快的時候擺臂位置比較高,步頻慢的時候擺臂位置則比較低。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5.設定訓練時及時調整的參照值


訓練的同時,不可能分心去計算步頻,尤其接近疲勞極限的時候,光是調整呼吸與維持姿勢,大概就耗掉所有心力,此外,除非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否則你也沒辦法無時無刻都知道現在跑了幾分幾秒(一直看手錶或碼錶會干擾擺臂),這提高了計算步頻的困難度。


因此以10秒30下為依據來做計算,能迅速了解到現在的步頻是否太快或太慢,以及大約要調整多少;又因為10秒鐘非常短,你可以在最小限度的干擾和誤差下,不斷進行測試來調整混亂的步頻。


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在跑步的時候選擇任意10秒區間,數自己踏的步數是否達到30下以上,或單腳是否踏15下以上,頻繁的去測量、督促與訓練自己步頻維持在每分鐘180下以上。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長期養成的習慣,訓練成效並非立竿見影,即使照著這些方法去訓練,你仍有可能需要花上2~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會適應,或獲得改善。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若沒效果別太灰心,持之以恆練習一陣子後,必定能感受到有所不同。


做人不跑步,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提高沒有捷徑,苦練方成跑神。


日日突破自己,日日接近夢想。


關注咚小姐為你定製的進階乾貨,


然後,實現一個小目標,


比如,完成一次線上賽事,拿到一塊獎牌……


等你來曬。


關注"咕咚跑"新浪微博or咕咚APP"咕咚官方賽事",隨時獲取賽事新動向。


賽事推薦:咚小姐線上馬拉松聖誕專場——12月24日湖北黃石磁湖馬拉松、12月25日廣東河源萬綠湖線上馬拉松,半馬、10KM、5KM組別任選哦,向著兩個寶貝進發吧!

中級跑者計劃 步頻訓練



打開咕咚APP,點擊「發現-賽事-線上賽事」一鍵報名。


本文由咕咚跑整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咕咚跑 的精彩文章:

聖誕的時候,就飛去魔幻的湖邊暢跑吧!
夜跑迷男蔣勁夫
63歲超級老爸327火速完賽,咕咚熊貓領跑廣州賽道!
論翹臀對跑者的重要性
跑線上馬拉松什麼時候最幸福?當然是…

TAG:咕咚跑 |

您可能感興趣

跑者該知道的9種跑步訓練
沒有準備的跑步等於傷害!初級跑者計劃之動態熱身訓練
跑者必備:計算適合你的跑步訓練強度
初級跑者應該如何訓練?
美跑步教練針對普通跑者提出5點跑步秘訣,輕鬆變身跑步達人
中部或將成「領跑者」計劃發展重點
跑者分享 邊跑步邊進步
六組運動提升跑者彈性力量 改善跑步效率
跑者增強體能:每周一次超負荷跑步訓練!
跑者該如何制定長期的跑步計劃?
地球最牛業餘跑者的訓練計劃 「上班族」的最佳參考
跑步技巧提升,跑者必學的8種耐力訓練法
初跑者應該如何控制跑步頻次?
跑步訓練怎樣才科學?練習量要讓跑者能「消化」
跑步減肥這樣做,4個步驟成為專業跑者
經驗分享▎純乾貨,初跑者完整訓練攻略!
地球最牛跑者訓練法:想跑快?慢慢練!
真跑者,跑步不分季節
跑者的5種力量訓練